胡文娟
【摘要】 為了解決理科學生常見的問題:聽得懂但不會做題,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到習題課中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 嘗試將這些策略運用于自己的習題課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 習題課中問題 對策 嘗試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102-01
0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化學習題課幾乎占總課時的一半,很多理科老師都聽學生說過這樣的話,上課聽懂了,為什么下課不會做題,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想過,但只是在大腦中一閃而過,上課繼續以前的上法,沒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認為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說實話,我以前也沒有更深入想過這個問題,最近,我從學生那里得到了答案。
針對這個問題,我對高三(21),(22),(23)三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目的是想與學生共同探討,來更高效率的上好習題課,讓學生既能很好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又能在課后很好的應用它。讓我高興的是,學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分析問題入木三分。現將學生反映的習題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總結如下,希望能對各位同仁有所啟發。
問題一:課時緊,題目繁多,整節課變成滿堂灌。老師該講的題目都講完了,看似教學任務都完成了。學生表面看似聽懂了,但那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沒有給學生留思考的余地,學生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對策一:面對茫茫的題海,老師不一定每一道題目都講,上習題課前先統計一下大部分學生都不會的題,有針對性的講學生不會的題目,講透,不留下任何含糊的地方,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思路,方法,才是根本性的。
嘗試一:我在講解練習時首先把練習冊中的題目歸類,下去問問學生最近感覺哪些題目不會做,然后我再細細研究這種題目應如何引導學生,學生在哪里會無法理解,這樣突破難點。講解完后再舉類似的題目讓他們當堂做,能做出來證明他們學會了,真正把我的思路轉化為他們自己的知識了,做不出來證明還沒有理解透,還需再舉一道類似的題說說。
問題二:沒有找到學生的思維誤區。面對一道題,學生剛開始做的時候,可能會在某個地方遇到障礙,老師在講解的時候,講到學生遇到麻煩的地方,老師只從自己的思維去講,沒有考慮學生的思維。
對策二:老師在講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找出思維的盲區,然后再點出做這類題在此處的方法和要領,然后讓學生自己順著往下做,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切中要害,這樣學生以后對于這類題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嘗試二:我在處理元素推斷或無機推斷的習題時,嘗試讓學生講解,首先告訴學生推斷題必須要有理有據,簡單的題學生能很好的講解,不完善的地方我再補充,難題他往往講一半就講不下來了,我就他卡住的地方重點突破,這樣做讓學生聽課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問題三:審題不清,找不到切入點,獨立解題能力較差。上課時有老師對思路的引導與整合,所以聽課比較輕松,若課下由自己做卻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總感覺缺少哪一個關鍵點,而這個關鍵點一經點破,題目就會迎刃而解。而這個點就是學生的盲點所在,由這個盲點所發散的思維往往是空白的。
對策三: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解題的能力,我們常常看到學生邊做題邊對答案的現象,要讓學生改掉這種壞習慣,在平時做練習冊上的題時就當考試一樣對待,老師常給學生留限時作業,老師講題目時也可從多個角度分析,注重講題目的切入點,從已知條件找突破口,這樣時間一長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
嘗試三:我在高三第二輪復習中將練習冊中的習題改為測試卷,每天限半個小時讓他們做,做完就收上來批改。這樣學生明顯的提高了做題速度,成績也很快的提高了。
問題四:學生的定向思維導致他們很難把一些好的方法運用于自己的解題中。舊方法已根深蒂固的印在腦海里,拿到一道題時不由自主的用老套的方法,記不起來用新方法。
對策四:老師在講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即一題多解,讓學生計算時,先用常規方法解,再用特殊方法解,讓學生對比一下兩種方法的優缺點,這樣他們會感受到新方法的魅力,產生了想學新方法的強烈欲望,然后老師可以趁熱打鐵總結該方法可以解決哪一類題,用該方法要注意的細節,再給學生出幾道相關的習題練練。當堂可能學生都會用了,但過一段時間又忘了,這樣老師下次再介紹其它方法時可以出一個小專題,把這次講的方法和上次講的方法都鞏固一下,像滾雪球一樣,學生慢慢的學會了很多種方法。
嘗試四;我在碰到典型題目時運用多種方法給學生講解,比如期中考試的最后一道題:在標準狀況下,將一體積為400毫升充滿NO2和NO混合氣體的燒瓶倒置于盛有足量水的水槽 中,并通過導管通入150mlO2后燒瓶內恰好充滿溶液,計算確定,原混合氣體中NO2和NO的物質的量之比是多少?我先總結了試卷上的兩種解法即:方法一(常規法);利用化學方程式例二元一次方程組。
方法二(特殊法):電子守恒。然后讓兩個學習成績差不多的學生在黑板上每人用一種方法同時來解這道題,看誰先做完,特殊法很快就做完了。學生自己體會到了特殊方法的魅力,經過師生的共同討論找出了這道題的第三種解法:十字交叉法。我給學生總結了電子守恒法和十字交叉法的注意點,以及在什時候想到用這些好方法。課后我給學生出了一個專題,經過練習學生能運用自如。
在教學中我們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通常我都是自己去想如何解決,這一次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給我提的那些好的建議,我嘗試將它運用在習題課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一次的調研讓我體會到了在課堂中遇到問題我們應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法,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應該有教師方面的也有學生方面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從根本上解決課堂中的問題。不斷地反思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通過這一次調研,學生也認識到了自身解題中的一些問題。對老師和學生都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通過調研,我明白一個道理: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