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才英
【摘要】 本文就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的涵義出發,分別從題目識別借景抒情詩與托物言志詩;明確借景抒情詩之“景”與托物言志詩之“物”的區別;明確借景抒情詩之“情”與托物言志詩之“志”的區別三方面入手,探討了如何辨別借景抒情詩與托物言志詩的方法。
【關鍵詞】 古詩詞教學 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 辨別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125-01
0
借景抒情是指詩人對某種景象或客觀事物有所感悟時,便把思想、情感寄托在具體景物描寫中,并通過具體的“象”(景或物)來表達情感的抒情方式。這種抒情手法在古詩詞中是運用最廣泛、最常見的,也常用于借景抒情詩中。
托物言志是指詩人采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通過描繪特定景物來表明心跡或人生態度或對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抒情方式。這種抒情方式不僅在詩詞中也在散文中運用得最廣泛,它貌似詠物,實則言志,物我難辨,融為一體。
借景抒情詩與托物言志詩(也叫借物抒情)有很多的相同之處,都是假借某種景或物來抒情,這里的景或物實際上是個載體,都為抒情言志服務。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這兩種抒情方式里都包含了景物,所以有時候學生會將他們混淆,那么如何區分借景抒情詩與托物言志詩呢?
一、從題目識別借景抒情詩與托物言志詩
托物言志詩常以所詠之物為題,或者可以從題目看出所詠之物。詠青松,題目即為《青松》,詠梅花,題為《梅花》,詠石灰,題為《石灰吟》,再如杜荀鶴的《小松》、鄭板橋的《竹石》、駱賓王的《在獄詠蟬》等等。
而借景抒情詩一般不是以作者所看到的一種景物為題,它的題目有的是點明時間和地點,如《楓橋夜泊》、《望湖樓晚景》;有的是點明寫作內容,如《春夜別友人》、《送魏萬之京》;有的是點明情感,如《秋思》、《望月懷遠》、《西塞山懷古》。
二、明確借景抒情詩之“景”與托物言志詩之“物”的區別
1.所描寫的“景”與“物”的數量不同。借景抒情詩中詩人所寫之景一般不是一種,而是描繪幾種來構成一幅畫面,形成一種意境。例如:韓琮《暮春浐水送別》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由“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托物言志詩中詩人一般只借助一種物象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如于謙的《石灰吟》只寫了石灰這一種物象。
2.描寫“景”與“物”的詩句在詩中所占比例不同。借景抒情詩在構思上一般是先寫景,后抒情(議論)。寫景的句子在詩中一般是前兩句,在詞中一般是上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人在前三聯詳盡描寫了新雨后空山幽靜、恬淡的景物,為最后表達歸隱田園思想蓄勢。
也有少數詩歌是全文都描寫景物,但描寫的不是一種景物。如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為我們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拂過,花草馨香,泥融土濕,燕忙筑巢,日麗沙曖,鴛鴦靜睡。這里詩人借春天的樂景表達了自己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情,所以我們也把這種詩歌當作借景抒情詩。
托物言志詩是全詩都圍繞一種物體來描寫,而沒有直接抒情的詩句,寫物的句子占據了整首詩篇。如:杜荀鶴的《小松》寫了小松剛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以至被埋沒在深草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漸成長,是那些小草所無法比擬的。人們往往忽視、不認識小松將長成凌云大樹的遠大發展前途,等到松樹真的凌云參天之時,才去稱贊它的高大。
3.描摹“景”與“物”的手法和力度不同。借景抒情詩是作者運用一些表現手法來描繪一幅幅畫面,常見的描寫角度有:形、聲、色、態、味?!靶巍薄吧笔且曈X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詩人一般突出的是整幅畫面,而很少對其中的一個景物作具體深入的描寫。
例如:蘇軾《鷓鴣天》從遠近、俯仰以及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寫景,寫了林、山、竹、墻、蟬、草、池塘等七幅畫面,每種景物的寫作力度幾乎是一樣的。
托物言志詩是整首詩都寫一種景物,所以抓住這種景物的某些特征(形態、色澤、所處環境等)著意描摹。如,寫青松的“挺”“直”,這是形態描寫;寫梅花像雪一樣潔白,這是色澤描寫;寫“大雪壓”“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燒”,這些都是外部環境描寫。
一般來說,托物言志中的“物”,其外在形態作者不會作精細描摹,而著眼于其內在神韻和品質。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作者著重表現的就是梅花的孤高、堅貞和甘于自我犧牲的品質,這正是作者自己品行的象征。
三、明確借景抒情詩之“情”與托物言志詩之“志”的區別
在詩歌里,“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一般都是通過景的描寫表達出來的;“志”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理想、抱負、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過對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
借景抒情詩常抒發的情感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蔑視權貴、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歸隱田園、惜春悲秋、羈旅愁思、思鄉念親、別恨離愁、兒女情長、堅貞愛情、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昔勝今衰的感慨、憤世嫉俗、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登高覽勝、寄情山水的悠閑等。
托物言志詩中詩人通過所詠之物所寄托的常見情感有: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受;表達自甘寂寞、堅貞不屈、高潔脫俗(不同流合污)的氣節;厭惡官場,追求自由、隱逸、淡泊閑適等的生活。
總之,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兩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各自有其獨特的作用,但學生易將二者混淆,這與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關。它們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發或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思想,但只要仔細分析其區別還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