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榮
【摘要】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為我們進行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提出了理念上的要求。
【關鍵詞】 語文 信息技術 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172-01
0
那么,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會產生哪些教學效果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使我逐步認識到其優勢在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影并茂的特點,能把語文教學中比較深奧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的更新,更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它將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巧用信息技術,增添識字教學的生趣。
識字本身是單調而枯燥的,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尤其是低年級兒童的自制力差,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也較差,學習過程中的無意注意占優勢,而有意注意占劣勢。而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識記和書寫生字成為低年級學生的一個主要負擔。因此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的具體直觀、形象生動來進行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改變識字本身的單調、乏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出現了幾課按字族識字,之所以以字族的方式來出現,編者的意圖在于,使學生感悟漢字的造字規律。客觀地說,學生年齡小,理解力、思辨力都很差,同時出現幾個音形相同或相近的字,準確分辨對他們來說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為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我將這樣有特點的課制成課件,輔助學生理解、記憶、分辨。例如在講“方”字族和“堯”字族時,我制作的課件用在了認字之后的鞏固上。講完生字,我們又回到了課文上。一是為了指導學生正確流暢的朗讀,二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方”字族里的各字理解掌握情況,同時達到鞏固的效果。把課文用課件出示,課文中“方”字族里的字先隱藏,學生讀完該句,并回答出“缺少的字是什么偏旁,為什么”這個問題教師再點擊,填出所缺的字,看學生回答的是否正確,及時給予評價和糾正。
其實,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根據識字內容的不同,信息技術可以有不同的應用方法,例如教學筆畫復雜易錯的字,可以用課件來演示其筆順筆畫,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把字的音、形、意、組詞、應用同時放到課件上,讓學生親自操作來自學或小組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培養了合作學習,讓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全新的學習方式,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實踐證明,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二、活用信息技術,增添朗讀背誦的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大誦讀實踐活動,增加語言積累,培養良好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沒有朗讀背誦興趣的前提下,既很難提高朗讀的質量,又會使背誦成為學生過重的思想負擔。多媒體網絡技術介入到教學,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個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真實的、仿真的形象情境,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形、有情、有聲、有色,可以讓學生進入課文意境或進入課文角色之中,再加上形象情境跟抽象文字相結合,不僅可以淡化朗讀背誦的機械性,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促進左右大腦功能協調發展。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記憶為主,形象化情境更能充分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理解和記憶實效。經常性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朗讀背誦的情景創設和方法指導上,有利于培養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提高朗讀背誦的質量。
低年級的語文課文,大都富有神奇的想象,充滿著兒童情趣,讀起來會讓人感到趣味橫生。利用這樣的課文,讓學生反復朗誦,既可以讓學生形成語感,又可收到熟讀成誦,增加語言積累的效果。學生在精彩畫面的提示下生動有感情的朗讀了課文,培養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理解感悟。在低年級的語文里,有很多可以用畫面來呈現內容,詮釋連段成篇的章法結構的課文。教師如果勤于把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朗讀教學中,其應用的范圍之廣,形式之多,值得教師們嘗試與探索。
三、善用信息技術,提高口語交際的實效
關于口語交際,新課程標準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把電教媒體應用到口與交際中,為口語交際提供鮮活的畫面,悅耳的音響,為口語交際再現逼真的生活現實,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欲望,并能使智力活動呈現出最佳的狀態。口語交際在情景再現中因學生的感情自然流露而完成。教育無痕,教學也完全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無痕教學。事實也在證明,了無痕跡的教學,其教學質量更高,也更有實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要從改變觀念入手,研究在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各個領域加強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方法。研究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從根本上激發教與學的興趣,努力優化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未來社會所需要人才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