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飛
摘要:陶藝設計工作者在經過長時間的創作實踐后,在造型方面和視覺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陶藝雕塑可以在一下幾種雕塑中進行分類:(1)傳統雕塑;(2)公共藝術雕塑;(3)材料雕塑。其中,現代陶藝雕塑采用的陶土材料在古今中外所使用的雕塑設計中具有顯著的特點,其采用抽象化或者具象化的造型形式,能夠從觸覺和視覺方面的材料中體現出來,從抽象雕塑的空間感出發,運用各種表現形式來體現陶藝藝術設計中的主觀意向。
關鍵詞:現代陶藝 雕塑藝術 關系
我國陶藝的發展最早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末和19世紀80年代初,近年來,老一輩陶藝藝術家在陶藝方向做出很大嘗試,出現的一些青年藝術家風格流派也多種多樣,技藝手法等日趨成熟,因此引發了人們去探討陶藝與雕塑之間的關系。本文將通過分析雕塑與現代陶藝之間的關系、為現代藝術的多元化與雕塑語言結合起來提供有利的條件。
我國素來享有“陶瓷之國”的美譽,陶藝對于我國的老百姓來說并不陌生,陶藝主要指的是將人的思維以捏作的方式生產的人工形態,如藝術陶瓷、工業陶藝、實用陶瓷等。我國陶藝發展的歷史比較悠久,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下的陶器距今已經有幾萬年,從陶瓷的裝飾效果和造型制作來看,彩陶的藝術成就較為突出。陶藝經過各個朝代的發展以及文化習慣的洗禮等,現代的陶藝基礎不僅僅從制作工藝突破創新,而且在材料結合方面進行創新,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禁錮。雕塑與陶藝從概念上來看有諸多不同,傳統雕塑的出現比較早,雕塑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形式:(1)非具象雕塑;(2)具象雕塑。從雕塑的材料分類來看,有木制、骨制和石制的雕塑。因此,陶藝雕塑是材料雕塑中的一個分支,現代陶藝從觀念上和形式上與現代雕塑互為吻合,陶藝的制作也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式。
一、現代陶藝與雕塑之間的關系
(一)現代陶藝的基本概念
現代陶藝一方面是精神文明的產物,另外一方面是物質文明的產物?,F代陶藝的內涵不再是傳統的陶瓷藝術概念,現代陶藝不僅僅是一門現代化的藝術,而且還是一門古老的藝術。現代陶藝將現代藝術中藝術創作的思想和藝術創造的方法互為結合,突破了傳統陶瓷的創作概念,創作者可以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用顧忌傳統陶藝制作的觀念,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意。簡而言之,現代陶藝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過程,在文化內涵形式方面也呈現多種形式。在現階段的諸多藝術表現形式中,現代陶藝是唯一一種兼具現代性、原始性和公共性的藝術表現形式。由于現代陶藝具有上述特點,所以讓人們逐漸看到近百年陶藝的發展,使其逐漸融入到社會文化中,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
(二)雕塑的基本概念
雕塑,從字面意思上來看,主要指的是雕刻和塑造。雕塑的發展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審美觀念逐漸發生變化,使得雕塑藝術家在探索的路上越走越遠?;诖耍袼艿囊饬x被大大拓寬,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雕塑范疇包括裝置藝術和大地藝術。
(三)現代陶藝和雕塑之間的關系
從雕塑的發生歷史來看,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形式。出于對人們的本能和人們的本性來看,充分體現出人們的智慧。雕刻與塑造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技能,在遠古蠻荒時代,人們使用泥巴來塑造動物或者人物造型,使用木料工具來雕刻相關物品,上述方式在本質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都是人們為了生存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精神寄托:與此同時,也是人們通過自我創造本能所表現出來的必然產物。上述雕刻形式不管是在功能方面還是形式方面,都可以使用雕塑概念?,F代陶藝是近現代的產物,但其歷史是悠久的,當人們利用雕塑手法進行陶藝創作時,便已經表明了雕刻與陶藝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雕塑和現代陶藝之間有很大不同,首先表現在材質方面。從不同材質方面來看,陶藝作品基本表現在媒體要素上面,不僅僅限于粘土,而在雕刻形式方面使用得比較廣泛。粘土在創作過程中的使用范圍較為廣泛,以粘土作為終極作品的形式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其主要材質包括玻璃、金屬和新的材料等。雕塑和現代陶藝的不同表現在成型工藝方面,陶藝和雕塑的成型方式多種多樣,兩者之間可以相互借鑒。除了部分陶藝可以用作實體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減少作品的損壞度。一些泥條盤筑適應了上述需要而被產生出來,具有更為廣泛的用途。雕塑過程中,以粘土為素材的基礎條件下,堆塑方法最為普遍,在完成一件件作品時,雕塑意味著一件藝術品的死亡和結束,一件陶藝作品此時卻只是一個半成品,還需要通過釉料和燒成工藝來進行改造。雕塑和現代陶藝之間的不同還表現在釉料和燒成工藝方面,釉料是陶藝的專屬工藝,而不屬于雕塑;燒成工藝也是現代陶藝的一種特定工序,不屬于雕塑。
二、從抽象雕塑來看待陶藝雕塑
陶藝雕塑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材料門類,在創作過程中需要遵循雕塑造型的表現原則。陶藝雕塑的造型形式有以下幾種:(1)仿自然形態;(2)實物造型形態;(3)抽象造型形態?,F代陶藝的抽象造型發展與抽象雕塑在內涵傳遞中和意境表達中有相同的表達含義,抽象化的陶藝、抽象造型形式更為注重藝術家的情感。在抽象空間中利用點和面的造型元素能夠在空間中有層次且有規律地進行創作,給讀者帶來的視覺效果不是直觀通透的,而體現深度和內涵。從陶藝在雕塑的關系角度來看,可以表現成整體和部分的形式:從材料的表現來看,現代陶藝與傳統有著視覺感的差別。陶藝的材料表現在陶瓷藝術表現形式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在陶藝作品的處理方面能夠對陶藝作品的整體造型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從土質材料來看,不同的陶瓷美感各有不同,雕塑材料卻有非常多種,因此,在材料的選取方面需要看設計者的自我需求,看設計者本身所需要的效果是怎樣。
三、雕塑語言在陶藝創作中的實用性
現階段來看,我國陶藝的面貌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型:
(1)綜合性陶藝;
(2)器皿性陶藝;
(3)雕塑性陶藝;
(4)組合性陶藝。
一般而言,從事雕塑性陶藝創作的工作者一般是專業學習雕塑的學生和學者。在長期捏泥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泥土中感悟到陶藝的價值,清楚地把握好泥土的性質之后,能夠在陶藝造型方面和雕塑方面獲得自我認知,繼而獲得靈感,創造出具有靈魂的藝術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陶藝造型在燒制過程中由于紋路肌理的作用,借助火的力量來改變視覺效果,以期達到創作者的最終目的。我國的雕塑語言較為精煉,此一項所衍生出來的藝術特點不容忽視。
我國雕塑相比西方國家而言,歷史不夠悠久,大多數雕刻均是從感覺出發,多為描寫意境,尋找耐人尋味和美不勝收的感覺,讓人有一種飄飄欲仙、身臨其境之感。但是,我國的雕塑語言非常精煉,是一大藝術特點。我國雕塑中最為常用的手法是夸張,舉例來說,說唱俑夸張到變形。此類作品關心的不是雕塑陶藝的比例,而更為關注的是說唱俑的各種表情和體現出來的生命感知力。部分動物如老虎和野豬等,表演神情的不一給人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也更具有藝術感染力。上述特點與西方近現代雕塑有著相似之處,西方近現代雕塑多以追求雕塑的自由性和夸張性為主。
四、結語
在陶藝的創作過程中,往往使用雕塑的手法或者雕塑的語言來進行靈感的啟發或者作品的創作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陶藝的美感不僅僅來自于泥土、釉色和基本材料等,還需要雕塑手法的支持。現代陶藝尤其是公共藝術中的陶藝,將雕塑的美發揮到極致,雕塑性的陶藝還具有更為強烈的美感和立體空間感,對人們的陶藝藝術熏陶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