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花
摘要: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實施對于減少持續性非臥床性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為20例持續性非臥床性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患者,給予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評價其實施效果。結果 分析并發腹膜炎的相關誘因中操作不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經濟因素所占比例最低。結論 分析腹膜炎發生的原因,并針對性提供護理干預,可減少腹膜炎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
關鍵詞:護理干預;持續性非臥床性腹膜透析;腹膜炎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Peritonitis in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LIU Jin-hua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Anyu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Ziyang 6413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redu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with peritonitis sustained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on 20 cases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with peritonitis, patients were given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evaluate its effect. Results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cause of peritonitis in the improper operation of the highest proportion, followed by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testinal infection, economic factors are the lowest proportion. Conclus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eritonitis, and provid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peritoneal inflamm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eritonitis
持續性非臥床性腹膜透析為一種臨床有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方法,操作簡單方便,可有效保留殘留腎功能,所造成的血流動力學影響小。但腹膜透析多并發腹膜炎,影響腹膜透析的順利進行以及患者的生存質量。本文通過分析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的發生原因,并針對性提出護理措施,評價其應用實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從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20例持續性非臥床性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齡27~76歲,平均年齡(45.2±20.2)歲,平均透析時間(38.5±20.5)個月,原發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6例,高血壓腎病8例,糖尿病腎病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例。
1.2方法
1.2.1手術植管 切開皮膚取取仰臥體位,常規實施消毒鋪巾,用1%利多卡因實施局麻,將提前標記好的植管點處作為手術切口中點,擇旁正中切口,皮膚縱行切開2~4 cm。于腹直肌前鞘處切開,做做皮下分離將腹直肌前鞘充分暴露。切開腹膜后提起并將腹直肌后鞘切開,顯露腹膜后,提起腹膜,并做一個約為0.5 cm小切口,提起腹膜,小圓針4號線進行荷包縫合不結扎,且不能傷及腸管。植管后采用生理鹽水做腹膜透析導管的沖洗,導絲引導下,緩慢送導管進入到子宮直腸窩或膀胱直腸窩,注意禁止硬將導管插入。送入導管過程中,應詢問患者是否有肛門墜脹感或便意。經導管注入生理鹽水100~200 ml或1 L腹透液,若引流量>注入量1/2,或引流為線狀,可在滌綸套下將腹膜荷包收緊并結扎。證實未發生液體滲出情況后,可用7號線對腹直肌前鞘做間斷縫合。皮下隧道確定導管的出口點位置,不同類型導管出口的位置不同,鵝頸管出口位置應在腹膜切口下外側方,直管出口位置應在腹膜切口上外側方(45°)。導管淺層滌綸套與皮膚隧道口的距離2~3 cm即可,可有效防止滌綸套從皮膚脫出。連接隧道針與導管,從出口處將隧道針穿出并并將導管引出。最后做皮膚的縫合,皮膚縫合前需先對導管的通暢情況進行檢查,并進行皮下以及皮膚的間斷縫合,采用無菌輔料覆蓋在傷口上。
1.2.2透析方法 嚴格按照持續性非臥床性腹膜透析規范操作方法,并應用腹膜透析液雙聯系統。
1.3腹膜炎診斷標準 患者有腹膜透析液混濁、發熱、腹痛等癥狀;經常規腹膜透析引流液檢查白細胞≥100/mm3,中性粒細胞數量超過50%;腹膜透析液培養結果有致病菌;上述三項,符合其中任何2項即可確診腹膜炎。
2結果
本次研究的并發腹膜炎患者20例,均接受持續性非臥床性腹膜透析,出現1次腹膜炎患者16例,出現2次以上腹膜炎患者4例。分析并發腹膜炎發生的原因:腸道感染3例次,呼吸道感染6例次,操作不當者10例次,為減少費用而反復應用碘伏帽者1例次。總結腹膜炎誘發因素中,操作不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經濟因素所占比例最低。
3護理
3.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首先準備一件干燥通風房間,透析前實施紫外線消毒處理,先用消毒液擦洗門窗以及桌椅,1次/d擦地。指導患者如何檢查透析液質量,且各項操作必須保證無菌操作,處置前告知患者如何戴好口罩帽子、修剪指甲、洗手、管路正確連接方法、消毒包扎處理[1]。由專職腹透護士對新進腹透患者進行專業培訓以及考核,通過考核者才可獨立操作腹透技術。
3.2進行腹透相關事項的宣教工作 告知患者腹透過程中應該注意事項,注意保護腹透管路并實施護理,不能讓任何利器靠近腹透管,防止腹透管與外界短管的脫落,避免發生意外,若發生意外,應及時告知醫生及時入院治療處理。
3.3做好自身的衛生清潔工作,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發生,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嚴格做好病房的消毒,減少室內人員流動,防止交叉感染發生。
3.4增強患者身體免疫力,防止患者呼吸道以及腸道感染發生 實施腹膜透析時,因腹腔內壓力增高,部分患者會出現肺泡擴張不全,容易并發肺部感染,鼓勵患者深呼吸,尤其是感冒多發季節,告知患者避免到人多地方。保持大便順暢,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嚴格遵醫囑服用緩瀉劑。而且必須注意,進食必須保證新鮮且無刺激,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隔夜、腌熏等食物。
3.5加強營養護理 腹膜透析患者的部分蛋白質從透析液中流失,尤其是并發腹膜炎,蛋白質流失情況大大增加。因此,飲食方面應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食物,少食含植物蛋白、大量脂肪食物。
3.6告知患者透析管出口的相關護理知識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每天要做好導管出口的清潔工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更換敷料。固定導管時不能過度牽拉,要經常檢查皮膚出口處是否有漏液、滲出、紅腫等情況。
3.7加強腹膜透析患者的培訓以及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患者有關腹膜炎的實例危害,認知到無菌操作以及護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腹膜炎的重視并注意避免。定期隨訪,了解患者的家庭環境、腹膜透析操作消毒處理,并對患者以及家屬再教育,改善透析操作中的不足,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而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患者應及時與社區護士聯系,獲得幫助[2]。
3.8腹膜炎處理 一旦發生腹膜炎,留取標本后立即用1.5%葡萄糖透析液1000 ml對腹腔實施連續沖洗,直至沖洗液澄清,并結合用抗生素,選用覆蓋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素。若患者出現全身發熱癥狀,可同時實施靜脈用藥以及局部用藥,靜脈用藥盡量選擇對殘余腎功能較小的藥[3]。
綜上所述,腹膜透析為臨床一種有效治療急慢性腎衰竭的方法,應用方便,但若華智能和操作不當、受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影響,易并發腹膜炎,影響腹膜透析的順利進行以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通過實施護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治療依從性,規范腹膜透析操作,加強營養,增強身體免疫力,可減少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情況,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彩英.護理干預促進腹膜炎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551-552.
[2]宋陽.肝硬化腹水合并自發性腹膜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8):267.
[3]張麗萍.空腹臟器穿孔所致繼發性腹膜炎的圍術期臨床護理[J].中國處方藥,2015,13(2):130-131.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