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摘要:目的 研究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婦科常見疾病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124例婦科疾病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手術方法分為宮腹腔鏡組和開腹組,每組62例患者。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宮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血象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宮腹腔鏡組患者無并發癥發生,開腹組3例出現切口感染,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在診斷婦科常見疾病的同時可進行治療,并且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并發癥少,整體手術效果良好,有效解決了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局限性,可作為臨床治療婦科常見疾病的新方法。
關鍵詞:宮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疾病
隨著近年來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宮腹腔鏡以其快速、準確、全面診斷與治療婦科疾病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是對各種疑難病癥的診斷極為有效,例如盆腔疼、痛經、不孕癥、急性腹痛[1]。目前,臨床腹腔鏡聯合手術可治療各類型的宮外孕、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子宮肌瘤、輸卵管再通等疾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結合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124例婦科疾病患者臨床資料,研究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婦科常見疾病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124例婦科疾病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手術方法分為宮腹腔鏡組和開腹組,每組62例患者。開腹組62例患者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36.18±2.01)歲;孕次1~3次,平均孕次(2.11±0.56)次;其中異常子宮出血9例,子宮黏膜下肌瘤21例,子宮內膜息肉16例,宮腔粘連5例,宮腔異物11例。宮腹腔鏡組62例患者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37.01±2.33)歲;孕次1~3次,平均孕次(2.03±0.44)次;其中異常子宮出血10例,子宮黏膜下肌瘤20例,子宮內膜息肉17例,宮腔粘連5例,宮腔異物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次、病情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性(P>0.05)。
1.2方法
1.2.1開腹組 術前進行CT、B超腹部檢查,采用硬膜外腔阻滯麻醉,然后下腹正中切口,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并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出血采用電凝止血,最后常規縫合。
1.2.2宮腹腔鏡組
1.2.2.1腹腔鏡操作 患者均取截石位,于臍部做10 mm切口,刺入雙管套針,制造氣腹壓力12~14 mmHg,應用腹腔鏡探查子宮、輸卵管、卵巢以及盆腔情況,進一步明確病因。
依據病因設計2~3個操作孔,通常分為上腹和下腹區,以便于壘臺式角度操作。然后在鏡下做輸卵管再通、子宮肌瘤剔除等手術。
1.2.2.2宮腔鏡操作 對陰道進行常規消毒,然后擴張宮頸,置入宮腔電切鏡,對宮腔進行連續沖洗,仔細了解宮內病變。將鏡體抵達宮底及宮角時調低腹腔鏡光亮度,僅看到宮腔內投射線即可,注意觀察子宮肌層對光線的透過程度,避免子宮穿孔。對于需要切除子宮縱膈時,應依據宮腔內形態,并參照宮角不透光程度確定適宜的切除程度[2]。對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的切除,應使用環形切割電極,遵循從內向外切的原則。通常子宮內膜切除深度保持在2~3 mm最佳,對于有生育能力的患者,術后放置球囊導管,以免宮腔發生粘連。
1.2.2.3腹腔鏡監護 在實施宮腔鏡手術過程中,當作用電極接近子宮角部或者已達到子宮肌壁深部位,應在腹腔鏡的監護下觀察子宮漿膜局部變化情況,若出現小水泡、局部組織泛白、淤血,提示子宮即將穿孔,此時應立即停止操作。若在子宮體表面看到子宮腔內透出的光亮,表明子宮壁很薄,應及時終止手術[3]。子宮內手術結束后,應再次檢查盆腔有無積血、積液,若發現子宮穿孔、活動性出血,可在腹腔鏡下進行電凝和縫合處理。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字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2.1臨床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宮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血象恢復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臨床手術經濟效果對比 宮腹腔鏡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隨訪6個月,宮腹腔鏡組患者無并發癥發生,開腹組3例出現切口感染,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科宮腹腔聯合手術治療婦科常見疾病,可同時對宮腔和盆腔兩種以上的疾病進行診治,臨床在一次麻醉下,對盆腔并存的卵巢囊腫、盆腔以及輸卵管疾病進行治療。宮腹腔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小,手術切口小,整個手術可在直視情況下進行,有效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4]。同時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少,術后患者恢復快。但是宮腹腔鏡手術對醫務人員的操作技術要求較高,作為醫務人員應熟練掌握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技能,確保手術的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順利進行[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宮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血象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婦科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婦科常見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患者恢復快,有效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婦科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婦科常見疾病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開腹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并發癥少、手術安全、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將成為臨床治療婦科常見疾病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陸金山.腹腔鏡技術治療婦科病的優越性[N].吳江日報,2014.
[2]華克勤.腹腔鏡手術適應證及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1).
[3]鄭紅楓,閆貴貞,金淑美,等.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適應證和并發癥[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4).
[4]趙菊,黎秀娥.輸卵管妊娠腹腔鏡保守手術與宮腔鏡插管藥物治療對比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4,(3).
[5]吳光明,曹宇梅.腹腔鏡在宮腔鏡手術中的監護作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8(1):50-51.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