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節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通心絡治療肺心病緩解期的效果。方法 選擇120例肺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通心絡膠囊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現代醫學常規療法。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0%,對照組總有效率52%,兩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 通心絡對于肺心病緩解期的治療優于對照組療法。
關鍵詞:肺心病緩解期治療;中醫藥療法;通心絡臨床治療應用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動脈血管或支氣管-肺組織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心臟病。筆者收集了2011年5月~2016年7月以來門診就診的肺心病緩解期的治療病人120例,對其療效觀察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5~76歲;由過敏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演變而來的36例,由慢支演變而來的30例,由肺結核和其他疾病演變而來的有24例。對照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27~78歲;由過敏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演變而來的26例,由慢支演變而來的28例,由肺結核和其他疾病演變而來的6例。兩組從發病年齡、性別及病情演變上無顯著的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按照國內所頒布的有關診斷標準進行。兩組病人均根據癥狀、體征,結合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片、血流變、血脂檢查確診為本病的病人。
1.3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西醫常規療法,包括改善通氣功能、持續吸氧、控制感染、合理的使用利尿劑和強心劑、糾正亂酸堿平衡失調和水電解質紊。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用通心絡膠囊,開始2粒/次,3次/d,3 d后改為4粒/次,3次/d,配合伏炎安泰片開始2片/次,3次/d,3 d后改為3片/次,3次/d。對照組用雙氫克尿噻片25~50 mg/次,2次/d,安體舒通片20~40 g/次,2次/d,復方丹參片3~4片/次,3次/d,配合頭孢類、青霉素類抗生素,根據感染輕重,酌情定量定次,消心痛片5~10 mg舌下含化,2~3次/d;狄戈辛片0.2~0.5 mg,1~2次/d。
1.4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癥狀以及體征改善明顯,肺部羅音消失,下肢水腫明顯減輕或消退,心功能等級改善2級,肝臟縮小≥2 cm;有效:各項癥狀減輕,肺部羅音減少、下肢水腫減輕,心功能等級改善1級,肝臟縮小1 cm;無效:患者的癥狀減輕不明顯甚至加重,心功能無改善,15 d為1個療程。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q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時間明顯要少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的血流變情況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流變各項指標均優于治療前,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癥狀緩解為72 h,對照組癥狀緩解為8~48 h;藥物起效時間對照組快,但易致洋地黃樣毒性反應,臨床癥狀時輕時重,易引起電解質齋亂和其他并發癥發生。治療組雖藥物起效緩慢,臨床癥狀消失稍慢(1個療程后),不良反應小,反彈低。
3 討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肺動脈高壓,使右心室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最終失代償產生心力衰竭表現。能夠導致肺動脈高壓的因素很多,例如反復的慢性支氣管炎以及支氣管周圍炎癥常累及臨近的肺小動脈,使血管壁因炎癥的反復侵襲而變厚,造成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肺氣腫患者隨著病情加重,增大的肺泡內壓可壓迫肺部血管造成管腔狹窄和閉塞,血液黏稠度和血容量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肺動脈高壓。由此可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常見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且該病病程長,并發癥較多,一旦急性發作病情危急。祖國醫學把它歸屬為心悸、喘證、咳嗽、痰證、水腫等范疇[1]。主要病因病理:現代醫學認為,肺動脈高壓的形成取決全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因素和功能因素,二素加重可導致低氧血癥和高碳血癥的發生,二癥的發生可致血容量增多,血黏稠度增加,從而使血流阻力增加,出現右心功能代償,失代償、衰竭,久之嚴重時可累及左心改變,全心衰竭并發癥蜂起而 亡[2]。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病位在肺與脾腎密切相關,進而影響于心。從病情演變而言。現代醫學認為,反復感染誘發病情加重,終致肺性腦病,酸堿失衡,電解質齋亂,心律失常,休克,上消化道出血,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衰等并發癥蜂起而死。祖國醫學認為,復感外部,水氣凌心,勞累過度使本病由表及里,由輕到重,終致正虛邪盛,血瘀水阻,脈絡淤阻及絀急等危癥叢生。臨床癥狀體征所見不外乎心胸憋悶、刺痛、入使尤甚。咳嗽不能平臥,自汗出,心悸氣急,動則尤甚,唇舌紫紺,兩顴暗紅,下肢水腫,肢體拘攣,疼痛時作時止或煩躁不安或昏昏而眠,舌紫暗苔白膩,脈澀而結代等等[3]。通心絡膠囊的藥物組成主要是全蝎、水蛭、鱉蟲、蟬蛻、人參等。本方把補益心氣的人參作為君藥,水蛭、鱉蟲、蟬蛻、全蝎、蜈蚣搜風,活血入絡作為臣佐藥,芳香通竅的冰片作為使藥,中藥現代藥理學研表明此五種藥有抗凝、降脂促進血流,解除痙攣,從而緩解和解除了本病中的高黏,絡脈瘀阻和絀急所出現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的證候群發生和加重[4]。全蝎、蜈蚣還有鎮靜,抗驚厥,興奮心血管之功,且與人參配伍緩解和糾正了本病中的心衰危候[5]。蜈蚣有擴血管,抗感染之效與伏炎安泰合用,控制了本病中的感染因素[6]。水蛭、鱉蟲有生新之效,改善了血管內皮功能,蟬蛻有解熱、鎮痛、解痙、抗過敏之能,也有神經調節和阻斷作用,有效地緩解了因感染而致的不適之證[7]。筆者經過3個療程的應用認為此藥對于肺心病緩解期的治療優于對照組用藥療法。
綜上所述,通心絡對肺心病緩解期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單純采用西醫療法效果更優。盡管如此,對于此病的治療仍需臨床工作者的進一步探索,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宋金花.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5,12(6):1123-1125.
[2]王偉.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性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6(6):2123-2126.
[3]王偉.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性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6(6):2123-2126.
[4]吳雅峰.金匱要略釋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8-119.
[5]鐘瑜.實用中藥學[M].2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14:186-187.
[6]徐紅偉,李長新.通心絡膠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學雜志,2013(1):41-43.
[7]元文峰.通心絡膠囊治療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4(8):1354-1359.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