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昕

摘要:目的 采用齊刺重灸配合中藥熏洗治療腰椎間盤156例。方法 將15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78例,治療組采用齊刺重灸配合中藥熏洗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總有效率治療組94.8%,對照組89.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齊刺重灸配合中藥熏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顯著,無不良反應。
關鍵詞:齊刺重灸配合中藥熏洗;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病因是因為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癥,尤其以青壯年更易發生。以腰腿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目前,西醫治療多使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雖有一定療效,但副作用明顯,而且治療時間長。筆者從2014年5月~2015年8月采用齊刺重灸配合中藥熏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78例(以下簡稱腰突癥),收到顯著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56例均為本院理療科患者,經X線、CT、MRI等檢查都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颊唠S機分為兩組各78例。治療組78例中,男48例,女30例;年齡16~65歲,病程3 d~10年,本次發病時間1~30 d。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痛癥狀,單純腰痛18例,伴有下肢放射痛20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28例,其相應部位呈淺感覺改變者7例,相應肌肉肌力改變5例。對照組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齡17~70歲,病程2 d~8年。本次發病時間2~30 d。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痛癥狀,單純腰痛15例,伴有下肢放射痛24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27例,其相應部位呈淺感覺改變者6例,相應肌肉肌力改變6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腰椎間盤突出癥》[1]擬定:①有扭傷腰病史,或有慢性腰部勞損、受寒病史;②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經分布區域的疼痛;③按神經分布區域的皮膚感覺麻木;④直腿抬高試驗較正常減少50%,兼或有抬高試驗陽性,腘窩區域指壓脛神經引起肢體遠近兩端的放射痛;⑤出現4種神經體征中的兩種征象(肌肉萎縮,運動無力,感覺減退和反射減弱);⑥與臨床檢查一致的影像學檢查發現,如MRI、CT等。
1.3排除標準 ①有手術指征患者;②有黃韌帶肥厚、骨性椎管狹窄、神經根廣泛粘連等嚴重的合并癥或因結核、腫瘤轉移所引起的腰腿痛。
1.4方法
1.4.1對照組 常規針刺治療?;颊呷「┡P位,取穴:腰陽關、十七椎、雙側腎俞、患側環跳、陽陵泉、委中、昆侖?;颊呷「┡P位,醫者采用28號毫針,常規消毒后,快速進針。腰陽關、十七椎、腎俞、委中、昆侖均直刺1.5~2寸,陽陵泉與水平面平行直刺1.5~2寸。使患者有酸、麻、脹的針感后留針。環跳穴用提插捻轉法,使患者有觸電感至腳尖,其余穴位用平補平瀉手法。針刺治療一般留針30 min,1次/d,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
1.4.2治療組
1.4.2.1患者取俯臥位,按壓腰椎各棘突下及兩旁,尋找壓痛點。如有幾處壓痛點,以最明顯者為準。穴位即在壓痛處的腰椎棘突下及左右兩旁的夾脊穴(棘突下旁邊0.5寸)。用28號2.5寸毫針,先針刺腰椎棘突下穴位,直刺1.2~1.5寸;再用28號1.5寸毫針,針刺左右兩旁夾脊穴,針尖向脊柱方向進針0.8~1.0寸,快速捻轉并緩慢上下提插,針刺得氣后,將2 cm長的艾條置于直刺針的針柄上點燃,進行溫針灸,燃盡一段為1壯,每穴各灸3壯;針刺左右兩旁夾脊穴的留針時間每隔10 min行針1次,以得氣為準。1次/d,30 min/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2~3 d。
1.4.2.2中藥熏洗 制川烏15 g,制草烏15 g,川芎15 g,羌活20 g,獨活20 g,紅花20 g,桃仁20 g,歸尾15 g,赤芍15 g,威靈仙20 g,黑老虎20 g,細辛7 g,雞血藤15 g,牛膝20 g,伸筋草10 g,桑寄生20 g,蘇木20 g,乳香15 g,沒藥15 g,續斷片15 g。用紗布包著所有的中藥煮水,大火水開,小火再煮20 min。然后再把煮好的中藥水倒入型號XJZD-H3的智能型-中藥熏蒸汽自控治療儀中,開動機器,熏蒸儀的噴頭對著疼痛的部位,距離20 cm,進行中藥熏洗治療,20 min/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
1.5療效觀察 參照《實用頸腰背痛學》[2]擬定。痊愈:癥狀消失,腰部活動正常,腰肌痙攣消失,能恢復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試驗陰性。顯效:癥狀大部分消失,腰肌痙攣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基本恢復恢復工作。有效:有輕度腰腿痛,直腿抬高試驗可疑陽性,恢復部分正常工作。無效:經治2個療程無明顯好轉。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1.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兩組療效比較,采用有序變量兩獨立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結果及療效比較。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祖國醫學“腰痛”、“痹癥”范疇。病因多為外傷或腰部感受風寒濕邪,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所致,并與腎虛經脈失養相關。如《證治準繩·腰痛》云:“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p>
西醫認為患者由于外傷及腰椎間盤的變性退化,從而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而壓迫神經根,髓核流出的蛋白質和糖蛋白以及組織胺對無神經束膜化學屏障的神經根產生強烈刺激,因而產生化學性神經根炎,導致神經根充血、水腫、炎癥、影響了局部組織的微循環,故引起劇烈神經痛。所以西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機主要有機械受壓學說、化學性神經根學說、椎間盤自身免疫學說[3]。
以往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針刺治療,重視循經與局部取穴結合,而單純在腰部取穴治療的報道甚少。
齊刺者,最先見于《靈樞·宮針》篇:“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蛟蝗?,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奔丛诓∽儾课徽邢却桃会?,再于兩旁各刺一針,三針齊用,故名齊刺。主要用于治療病變范圍較小而部位較深的痹痛等癥。筆者運用齊刺腰椎棘突下壓痛點及兩旁夾脊穴,采用的是“以痛為腧”原理的治法,經脈“內屬于府藏,外絡于支節”,內可以應于外,外可以應于內。所以棘突下的壓痛點是病癥的反射部位。直接齊刺痛點,加上本法取穴少,直達病所,療效好,容易被患者接受?!秲冉洝吩唬骸搬標粸?,灸之所宜”。艾條點燃后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作用,通過針傳導到穴位,不斷透達到深部病所,以此達到溫補氣血、扶正祛邪、活血逐痹的治療目的,重用艾灸,彌補了常規艾條熱力及藥效不足的缺點,加強了溫經活血、消炎止痛的作用。齊刺與重灸的協同作用,可達溫通經脈、舒筋活絡、活血散瘀的目的,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神經根的水腫,加快突出髓核的吸收,從而使癥狀改善。
再佐以中藥熏洗,方中中藥制川烏、制草烏有祛風除濕之效;川芎、歸尾、桃仁、紅花、赤芍、沒藥、均為活血化瘀之品,方中川芎溫通血脈,辛香行氣,既能活血祛瘀以調經,又能行氣開郁以止痛;當歸、桃仁兼有潤腸通便之功,可預防該病臥床導致的便秘;沒藥活血兼有止痛之功;羌活、獨活宣痹止痛;牛膝引血下行;威靈仙通經活絡;雞血藤養血補血;伸筋草舒筋活絡;桑寄生滋補肝腎,強腰?。蝗橄?、續斷片、黑老虎加強活血祛瘀之功效;諸藥合用,使藥達病所,最大限度地發揮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疏通經絡、壯腰健腎、止痛消腫之功效。再加上通過智能型-中藥熏蒸汽自控治療儀的高溫加熱,使藥物離子更容易被吸收,療效快而且效果明顯。齊刺重灸配合中藥熏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對重癥患者尤為實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26.
[2]邵宣,許競斌.實用頸腰背痛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312.
[2]鄧君林.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5,5:72-161.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