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萍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普外護理應對風險的措施。方法 選取我科2012年、2013年在職的60例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開展護理應對風險措施分為干預組、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日常工作,干預組采取護理應對風險措施,對其之間的干預效果給予對比分析。結果 干預組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對照組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2%,兩組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患者滿意度為98.13%,對照組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患者滿意度為90.75%,兩組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普外科護理風險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不但可以使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同時還可以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降低普外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使科室乃至整個醫院持續、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普外護理;應對風險;措施
普外科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普外科的護理工作繁雜、并且就診人流量較大,病情相對復雜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普外護理風險,導致護患糾紛,對科室帶來非常大的不良影響[1-2]。為提高我院普外科護理質量,減少普外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本課題研究筆者選取我科2012年、2013年所有在職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開展護理應對風險措施分為干預組、對照組,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日常工作,干預組采取護理應對風險措施,對其之間的干預效果給予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2年、2013年在職的60例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開展護理應對風險措施分為干預組、對照組,每組30例。干預組中,男性護理人員2例,女性護理人員28例,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為(28.9±1.2)歲,學歷:本科11例,大專16例,中專3例。對照組中,男性護理人員3例,女性護理人員27例,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為(29.1±1.3)歲,學歷:本科12例,大專14例,中專4例。對兩組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業務水平、構成以及知識結構等相關方面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給予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日常工作,干預組采取護理應對風險措施,其中包括有以下幾點:
1.2.1增強服務意識以及風險意識培訓 增強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要求護士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耐心解答病人以及親屬提出的問題,為其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進而建立一個好的護士形象。另外,要增強風險意識培訓,特別是剛剛開始工作的護理人員,由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對其進行幫助以及指導,使其能夠明確掌握相關護理風險,并且學會如何應對護理風險。
1.2.2增強護理專業水平培訓以及考核 建立一個相關專業培訓制度,通過培訓可以使其相關業務水平以及技能明顯提高。另外,主動總結臨床工作,對其在工作當中的護理風險給予分析研究,尋找其相關因素和相對應的防護措施,以免再一次發生,例如,制定引流導管脫出以及大出血等相關應對措施。除此之外,還應該切實增強護理質量考核,建立一個管理小組,全面負責這個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
1.2.3增強護患溝通 臨床護士要具有"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從患者進入醫院一直到離開醫院的各個階段為其提供人性化服務,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逐漸增強,主動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對其身心變化給予密切掌握,并給予更多的關懷與體貼。
1.2.4規范護理記錄書寫 臨床護理記錄是解決護患糾紛的主要依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因此,應該增強護理記錄書寫規范程度,并且對護理書寫記錄給予檢查管理。另外,護理記錄一定要客觀、公正的體現患者情況,要是護理人員在搶救期間無法記錄,可以在事后第一時間補充完整。
1.3觀察指標 本課題研究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人員所負責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評價標準 患者滿意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問卷中的具體調查內容包括消毒隔離、科室管理、服務質量、護理合格、護理記錄,在患者出院的時候發放問卷調查,在調查表當中病人的實際填寫情況作為判定滿意度的標準[2]。滿意度為綜合評價的數據。
1.5臨床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年齡等)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滿意度)以百分率(%)表示。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組、對照組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本課題研究各選取兩組護理人員負責的50例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護理風險事件統計,結果顯示干預組護理人員負責的50例患者中,僅1例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而對照組護理人員負責的50例患者中,6例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2%。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字2=3.997;P=0.046)。
2.2干預組、對照組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患者滿意度情況對比 本課題經統計發現干預組護理工作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普外科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普外科的護理工作繁雜、并且就診人流量較大,病情相對復雜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普外護理風險,導致護患糾紛[3-4]。因此,一定要對普外護理風險采取相對應的干預措施,其中包括有增強服務意識以及風險意識培訓、增強護理專業水平培訓以及考核、增強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以及規范護理書寫,進而使臨床護理質量明顯提高[5]。
本課題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護理人員負責的50例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人員負責的50例患者,干預組護理工作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與鐘曉珊[6]等在對"淺談影響普外護理安全的因素及應對措施"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時所得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總之,對普外科護理風險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不但可以使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同時還可以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使科室乃至整個醫院持續、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桑,鐘輝.普外科不安全因素討論制度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4):81-82.
[2]梁紅蘭.外科護理潛在風險及應對策略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2(11):206-207.
[3]劉玉芳.普外科護理分析因素分析及對策措施[J].中國醫藥智囊,2011,22(3):46.
[4]謝文靜.普外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及其應對措施[J].醫學信息,2013,17(21):28-28.
[5]王玉容.淺談影響普外科護理安全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2014,6(14):87-87,88.
[6]鐘曉珊,連叔薏,蔡潔,等.淺談影響普外護理安全的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5,15(33):291-292.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