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琳 田華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帶狀皰疹患者中的實施效果。方法 通過隨機數字法,將我科在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90例納入臨床路徑的帶狀皰疹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按臨床護理路徑流程進行護理,對照組按國家衛計委下發的臨床路徑進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優質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率以及患者的遵醫行為。結果 實驗組的優質護理滿意度為(99.11±2.07)%、健康教育知曉率為98.78±3.01%,患者的遵醫行為92.44%;對照組的優質護理滿意度為(93.84±8.34)%、健康教育知曉率為(94.10±6.52)%,患者的遵醫行為81.27%,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帶狀皰疹患者通過兩種護理方法的比較發現按照臨床護理路徑流程進行護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率及患者的遵醫行為,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帶狀皰疹;臨床護理路徑;效果
帶狀皰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患病率逐年遞增,在全世界的健康人群中帶狀皰疹的發病率每年1.2‰~3.4‰,且在>65歲的人群中每年增加到3.9‰~11.8‰[1]。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防治是治療的重點及難點,護理在其中的治療效果和改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科在2015年6月以前,帶狀皰疹按國家衛計委要求已經納入臨床路徑管理,但護理方面沒有制定計劃流程進行精細化管理。本文將我科在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90例納入臨床路徑的帶狀皰疹患者,采用隨機對照方法,觀察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納入臨床護理路徑的帶狀皰疹患者為研究對象共90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其中,實驗組男性22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30~60歲,平均(47.20±8.61)歲;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2~60歲,平均(46.93±7.64)歲。
1.2方法
1.2.1納入標準 ①診斷明確,符合國家衛計委要求納入臨床路徑治療管理標準的患者;②能夠有效溝通與交流;③能通過固定電話和手機取得聯系;④自愿參與本研究。
1.2.2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國家衛計委要求未納入帶狀皰疹臨床路徑管理的患者;②聾啞患者;③病程>1個月者;④伴隨其他嚴重并發癥或慢性疾病的患者(如肝、肺、腎功能衰竭、糖尿病、惡性腫瘤、免疫缺陷等)。
1.2.3護理方法
1.2.3.1實驗組 患者入院后給予臨床護理路徑,根據國家衛計委下發的帶狀皰疹臨床路徑管理,按照《常見疾病臨床護理路徑指引》[2]一書中的帶狀皰疹(不伴有并發癥)的臨床路徑(護理篇)和(患者篇)對患者按計劃實施精細化的護理管理。主要內容為:責任護士每一天對患者列出護理處置計劃,計劃執行后當天要及時進行效果評價;同時責任護士每一天都會告知患者今天醫生、護士要為您做哪些工作及當天的注意事項,告知完后會給到患者一張表單,表單上的內容是之前告知過的內容,起到進一步強化的效果。
1.2.3.2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采用臨床路徑常規的護理措施,包括對病區環境,生命體征的監測,疾病知識,用藥知識,飲食護理等進行了講解。
1.3指標與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表法統計兩組患者的優質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率及遵醫行為。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皮膚病,是由于潛在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被激活而發生,通常好發于成人或老年患者,一般僅限于單側皮膚受累[1],雙側皮膚受累是罕見的[3],皮疹以群集性小水泡為主,沿神經走向單側分布,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疼痛為特征[4]。近年來,隨著國內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趨勢日益加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ostherapeuticneuralgia,PHN)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防治現已成為當前臨床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課題之一[5]。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帶狀皰疹的治療及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防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12年國家衛計委將該病種納入臨床路徑管理。
臨床路徑是指根據某種疾病診斷或手術方式制定一種標準化的治療、護理模式,讓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接受治療、護理,以節約資源,規范行為,促進患者康復和獲得最佳服務質量。而臨床護理路徑是建立在臨床路徑的基礎上,符合成本-效益規律的“管理式照顧”的一種新模式,其目的是為了達到促進患者康復,增進患者健康,避免護理資源浪費,使患者獲得最佳護理質量[6-8]。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護理模式也在不斷的探索及創新,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醫療和護理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醫療的發展,臨床護理路徑的不斷應用也勢在必行。本文通過臨床護理路徑對帶狀皰疹患者制定并施行一條標準化護理方案與常規護理方案相比較,明顯有利于護士和醫生更加緊密的配合,既對其它疾病的管理提供了方向,也在專科護理和管理方面得到了突破,進一步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優化了護理流程,加強了對患者的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健康教育知曉率及遵醫行為;同時消除了護患溝通的障礙,規范了護理行為,調動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護士的責任心、勞動效率,讓護患關系更加和諧,治療更加流暢有效,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Atul Vijay,Gaurav Dalela.Herpes Zoster Duplex Bilateralis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Report of Two Cases[J].J Clin Diagn Res, 2015,9(12): WR01-WR03.
[2]溫秀賢,肖靜蓉.常見疾病臨床護理路徑指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374-380.
[3]Yoo KH,Park JH,Song KY. Herpes Zoster Duplex bilateralis in a patient with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 Treat,2009,41(1):50-52.
[4]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57.
[5]李其富,周東,羊潔,何俐.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循證醫學防治實踐[J].華西醫學,2007(02):228-229.
[6]Kinsman I,Rotter T,James E,et al.What is a clinical pathway?Development of a definition to inform the debate[J].BMC Med,2010(8):31.
[7]Healy WL, Iofio R.Impact of cost reduction programs on short-term patient onte:ome and hospital cost of total knee athmplasty[J].Bone Joint Surg Am,2002,84(3A):384-393.
[8]Cheah J.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linical pathway progTllmllle inacute fjxre.general hospital in Singapore[J].Int J Quai Health Care,2000,12(5):403-412.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