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玉 張金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患者康復護理的特點及總結最佳護理方式,探討護理干預在精神科患者護理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老年康復科82例患者,分組進行護理,對照組32例,采用精神科常規康復護理;干預組50例采用護理干預模式;采用精神科評分標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兩組療效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依據BPRS評分、SANS評分、IRPOS評分和NOSIE評分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組中干預前后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患者療效的滿意度也比未干預的情況好。結論 依據老年精神科患者康復護理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護理干預;老年精神患者;評分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快,我國的老年人口也越來越多,與之相關的疾病預防和護理等需求日益加劇,精神類疾病嚴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因其的特殊性臨床上治療更需要精心護理。有文獻報道[1]有效的護理干預能促進精神疾病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
護理干預是科學理論和護理診斷的指導下,依據事先制定的干預方法從事的一系列護理活動[2]。護士根據護理診斷的特點、護理研究成果、患者功能康復的潛力、患者和護士本身的能力確定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健康問題的排序也決定干預的類型。干預措施幫助患者達到預訂的目標,預防并發癥,促進或恢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主要措施包括創建康復治療環境、執行康復護理技術、家庭患者教育、家庭患者顧問、心理支持、咨詢以及將患者介紹給其他康復成員等[3]。本研究對老年你精神患者進行研究,探討護理干預的臨床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老年康復科治療的82例患者,男40例,女42例;年齡60~80歲。對照組32例;干預組50例;患病時間均為一年以上。選取的兩組研究患者在年齡、性別、住院時間、患病時間等條件上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針對不同情況進行護理,具體如下:
1.2.1建造優良環境 病區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活動場所,布置合理這樣可以減緩患者的精神緊張及恐懼心理。護理過程中, 工作人員應耐心細致, 充分尊重患者與患者溝通,建立輕松的治療氛圍及良好的護患關系。
1.2.2護理健康教育 定期開展向病患介紹相關精神疾病知識,分析病因及防范措施等。
1.2.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護理人員在平日的護理過程中,留心觀察患者變化,對于遇到的問題積極給予幫助, 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為, 激勵患者多與人溝通,參加勞動及適量運動等,重新建立人際關系,積極面對生活。
1.2.4護理示范指導 護理過程中教會患者溝通的技能及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的自身行為應符合。平日行為和衣著講究,使患者正確認識。
1.2.5與患者家屬的溝通 參與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疾病的情況及定時服藥的重要性,教育患者家屬在疾病發作期更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多關心患者情況,讓患者有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積極配合治療。
1.2.6個性化護理 每個精神患者的具體情況都有所不同, 在護理中, 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針對性護理,增強護理效果。
1.3判定標準 采用精神病量表評分(BPRS)、陰性癥狀量表評分(SANS)、康復療效評定量表評分(IRPOS)和住院患者觀察量表評分(NOSIE)對干預組及對照組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配對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兩組按評分標準比較 依據事先分組護理后,按照BPRS、SANS、IRPOS和NOSIE進行比較、兩組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干預組按評分標準前后差異比較 護理干預組前后的評分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滿意度比較 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護理及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精神病(psychosis)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 常[4]。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的壓力也隨之增加,高壓力的生活方式致使精神類疾病發病率也不短上升,其中以老年精神患者最為顯著,因其特殊原因,在后期治療康復上問題重重。精神病的病程長,易復發,治療后能改善病情,但多數轉入到慢性疾病過程中,需要長期的治療和護理。
護理干預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依據事先制定的干預方法從事的一系列護理活動[5]。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式,形成了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過程中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功能康復的潛力、按照患者健康問題的排序決定干預的類型。目前的主要干預措施包括創建康復治療環境、執行護理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心理支持、咨詢以及將患者介紹給其他康復成員等。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是以人為本,積極調動人的積極性,最大程度的治療患者。是現代護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尤其是精神科患者的護理[6]。只有將傳統護理與護理干預兩者很好的結合,才能提升護理水平到一個新的臺階。本研究顯提示,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效果提高,滿意度較好,說明護理干預在精神患者護理治療中的重要性。
綜上,依據精神疾病患者特點對其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即能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又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達到最佳的療效,縮短康復治療時間,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冰,馬穎,陳任,等.護理干預對中國老年癡呆癥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0-12.
[2]尹華,趙曉艷,謝俊霞.優質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2):123-124.
[3]李麗珠,郝偉平,袁國萍.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1).
[4]陸建芳.對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施行個案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14).
[5]向琴.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障礙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臨床醫藥實踐,2015(1):63-64.
[6].Guo-Qin L I. Preven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psychosis[J].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2011.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