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
摘要:目的 分析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RFA)聯合膽管引流術治療膽管癌的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膽管癌患者56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干預組、對照組(各28例),干預組為綜合護理,對照組按照常規模式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率。結果 并發癥率:干預組為3.57%,對照組為21.43%,干預組低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病患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對比有差異(P<0.05)。結論 膽管癌患者經RFA聯合膽管引流術后,還需給予綜合護理鞏固手術療效,降低并發癥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膽管癌;膽管引流術;護理方法
膽管癌的早期診斷難度大,在疾病早期階段,部分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入院就診時,病情已經演變得非常嚴重。目前,手術治療是膽管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有研究表明,采用RFA聯合膽管引流術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然而患者經手術治療前后,還需采取合理護理措施,降低并發癥風險[1]。本文主要分析RFA聯合膽管引流術治療膽管癌的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56例我院收治的膽管癌患者2013年1月~2016年1月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干預組、對照組(各28例),女12例,男16例,年齡21~72歲,平均(42.19±6.44)歲。女11例,男17例,年齡20~73歲,平均(43.17±7.15)歲。排除智力障礙及精神類疾病患者,本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事先獲得患者知情同意,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錄入至統計學軟件中處理,結果顯示兩組之間存在的差異在統計學上不具有顯著性(P>0.05),基本均衡可比。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常規護理:①術前護理:手術實施前,檢查患者的淀粉酶、凝血功能、血常規等指標,術前需禁水、禁食。在手術實施前10 min,要取2%利多卡因膠漿,為患者進行咽喉麻醉,并監測心電圖、心率指標的變化情況。②術中護理:在手術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嚴格規范操作,在操作時,動作要輕柔。觀察患者血壓、意識、呼吸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將病患的鼻腔、口腔分泌物清除,確保呼吸道通暢,預防誤吸的發生。③術后護理:術后需觀察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明確其是否存在腹痛、高熱、寒戰等癥狀,術后 1 w需給予抗生素抗感染。膽管引流期間關注引流管通暢情況,內引流患者注意觀察皮膚 、鞏膜及尿糞顏色,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處理。射頻治療范圍較大的患者,定期予以膽道沖洗,以防壞死的腫瘤組織堆積堵塞膽道導致膽管炎。
1.2.2干預組 在上述基礎上予以綜合護理。①環境護理: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保持病房內的潔凈,每天室內通風次數要控制在3次以上,護理人員要指導病患選取合適體位,預防壓瘡。在急性期間,患者要注意多休息,室溫調整為25℃,空氣濕度在50%~60%,患者所使用的被褥要足夠柔軟,并且穿棉質衣物。②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掌握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結合患者年齡、文化水平以及疾病所處的階段等具體情況,向患者介紹必要的知識,根據患者性格特點采取合理方式告知其病情。為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護士積極主動與患者交談,關心患者,消除其焦慮恐懼感,請治療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安慰憂慮消極的患者,讓家屬對患者的疾病和治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患者出院后讓其敦促患者遵醫囑進行規律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由醫護人員記錄,進行對比分析。②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標準[2]:采用GQOL-74量表進行評估,評估內容有四個層面,分別為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 22.0,采用百分率(%)表示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指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年齡等計量指標,分別采用χ2和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2.1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干預組、對照組的并發癥率分別為3.57%、21.43%,兩組對比有差異,經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 干預前,兩組病患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膽管癌在臨床中非常常見,可誘發梗阻性黃疸,患者病情進展快。現階段,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不過膽管癌早期的癥狀比較隱匿,容易被患者忽略,患者入院就診時,往往已經進展為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2]。RFA術具有微創、操作簡單等特征,可對腫瘤起到直接殺傷的作用,治療效果顯著,同時需配合膽管引流術治療,能夠獲取更好的療效[3]。多項臨床研究表明[4-6],合理的護理方式對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干預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綜合護理的應用能夠降低膽管癌患者術后的并發癥風險,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手術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鄭強,張大偉,盧海武,等.內鏡下膽道腔內射頻消融治療膽管癌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7):2802-2804.
[2]張燕寧.內鏡下膽管引流術治療惡性膽道梗阻的對比研究[D].蘭州大學,2013.
[3]歐陽蓉.內鏡膽道支架引流術在惡性膽道梗阻姑息性治療中的應用[D].廣西醫科大學,2011.
[4]李煒,曹亦軍.肝門膽管癌內鏡診斷和治療進展[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04):344-347.
[5]繆國鳳,潘杰,黃方芳,等.內鏡下膽道內射頻消融聯合膽管引流術治療膽管癌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0):917-919.
[6]鄭惠珍,段金玉.術后早期營養護理方式對膽管癌患者術后營養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9):2347-2349.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