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華
摘要:目的 評價彩超診斷甲狀腺腫瘤效用,分析良性者腫瘤的彩超特征,總結診斷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醫院篩查并經手術、活檢穿刺病理診斷證實的甲狀腺腫瘤性疾病患者143例,良性115例,惡性28例,對于彩超血流形態學、動力學特征。結果 彩超診斷敏感性92.56%(26/28),特異度74.78%(86/115),陽性預測值47.27%(26/55),陰性預測值97.73%(86/88),符合率78.32%(112/143);良性腫瘤血流形態分級與惡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者0級、Ⅰ級高于惡性者,Ⅲ級比重低于惡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者甲狀腺上動脈Vmax、Vmin、RI低于惡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效用高,血流形態學、動力學指標都有較高的定性診斷價值。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甲狀腺腫瘤;臨床價值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常見病,發病率約為40%,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的頸部腫瘤疾病,甲狀腺結節觸及率可達4%,實際結節發病率可能更高[1]。超聲是篩查診斷甲狀腺腫瘤的首選方法,無創、普及率高、重復性好,彩色多普勒超聲是最基本的超聲診斷技術之一。本次研究試評價彩超診斷甲狀腺腫瘤效用,分析良性者腫瘤的彩超特征,總結診斷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醫院篩查并經手術、活檢穿刺病理診斷證實的甲狀腺腫瘤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包括術前完整的彩超檢查結果;②經病理證實,無誤漏診,排除“一點癌”。入選對象143例,其中男20例、女123例,年齡24~76歲、平均(45.6±10.4)歲。最終診斷為結節性甲狀腺腫75例、甲狀腺腺瘤40例,甲狀腺癌28例。其中甲狀腺腺癌經病理分期,診斷為乳頭狀癌10例、濾泡癌7例、髓樣癌6例、未分化癌4例。
1.2方法 醫院建立甲狀腺疾病超聲診斷系統,每位患者都有完整的各個時間段的超聲診斷結果。超聲診斷系統主要為西門子、GE系列的儀器,頻率在5~25 MHz。患者無需特殊準備,顯露頸部,檢查前進行基本的配合指導,仰臥位,平靜呼吸,配合醫師的指示進行模擬吞咽活動,以利于獲得更清晰的結節圖像,部分肥胖、頸部皮下脂肪較厚、顯露不清者,需抬高雙肩。診斷均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完成,不同意見協商解決,定位結節后,進行來回縱橫切掃查,完整記錄結節大小、內部回聲、鈣化情況、雙側是否對稱等,轉為CDFI模式,進行血流分級,評價血流分布,同時測量甲狀腺上動脈收縮壓峰值流速(Vmax)、舒張期峰值流速(Vmin)。將數據傳輸至數據系統,對于無法擬診的對象,可隨訪復查,資料以術前最近1次檢查為準。將良性患者分為良性組,惡性組納入惡性組,對比血流分級、Vmax、Vmin以及血流阻力指數(RI)等指標。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Excel表記錄數據,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采用(x±s)反映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前,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檢驗是否符合正態分布,若符合則采用方差后LDS-t檢驗,否則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多組間比較單因素方差分析(ANONA),采用n或%反映計數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 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血流形態分級 彩超診斷敏感性92.56%(26/28),特異度74.78%(86/115),陽性預測值47.27%(26/55),陰性預測值97.73%(86/88),符合率78.32%(112/143)。良性腫瘤血流形態分級與惡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者0級、Ⅰ級高于惡性者,Ⅲ級比重低于惡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0級良性率達到100.00%,Ⅰ級良性者比達到3.49%,Ⅱ級1.32%,Ⅲ級0.16%,等級越高良惡性比越低。
2.2血流動力學參數 良性者甲狀腺上動脈Vmax、Vmin、RI低于惡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關于彩超診斷甲狀腺腫瘤的研究較多,系統評價顯示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敏感性為80.6%,合并特異度為86.2%,其診斷準確性低于針吸細胞學檢查,但可作為基本的篩查方法,其診斷符合率與針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本組對象彩超診斷敏感性92.56%(26/28),符合率78.32%(112/143),略低于其他學者研究,可能與超聲未采用彈性超聲等其他特殊的診斷方法,超聲技術以常規超聲為主。彩超診斷甲狀腺腫瘤主要依賴血管形態分級,本次研究顯示良惡性甲狀腺腫瘤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0級良性率達到100.00%,等級越高良惡性比越低,反映了惡性腫瘤發生、進展血管增生特征,大部分惡性腫瘤都有豐富的血流[3]。血流動力學也是反映良惡性的重要標準,本次研究顯示良性者甲狀腺上動脈Vmax、Vmin、RI低于惡性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惡性腫瘤血流速度加快,同時血管阻力增加。惡性腫瘤血管生長血管往往新生血管更多,形態不規則、雜亂、扭曲、分支雜亂[4],故阻力明顯增加。二良性腫瘤血液供應主要來源于宿主血液供應,血供少,血管密度低,流速慢。需注意的是,本組對象均為手術或病理證實的腫瘤,在腫瘤早期部分惡性腫瘤病灶較小,血流信號檢出率低,同時動靜脈瘺的形成也會導致血流低阻力,故對于RI特別低的腫瘤應考慮為甲狀腺癌。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效用高,血流形態學、動力學指標都有較高的定性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鄭榮壽,張思維,吳良有,等.中國腫瘤登記地區2008年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2,21(1):1-12.
[2]姚珊.系統評價甲狀腺結節診斷的Meta分析[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13:1-3.
[3]黃福春.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腫瘤158例臨床分析[J].遼寧醫學雜志,2012,26(5):241-243.
[4]詹維偉.甲狀腺結節的超聲診斷進展[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6):1-6.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