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官華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64層螺旋CT來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了2014年10月~2016年8月的6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64層螺旋CT和常規的冠狀動脈造影進行檢查,觀察并分析兩種方式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敏感度、準確率和特異性。結果 兩次診斷的結果符合率是92.7%。64層螺旋CT診斷的敏感度、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高于常規動脈造影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64層螺旋CT更有利于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診斷分析,而且這種方法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少,費用低、也更為安全。因此,64層螺旋CT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狹窄
冠心病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并且大部分會出現冠狀動脈狹窄,該情況是冠心病臨床癥狀的其中一種,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狀動脈狹窄會引發心肌缺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應該盡早診斷并治療[1]。近年來,患冠心病的人數逐年增加,而在冠狀動脈狹窄的早期由于血液流動的變化并不明顯,不容易被診斷,通常的診斷方式是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但這種方法加劇了患者診斷中的痛苦,有排斥感,而64層螺旋CT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臨床診斷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隨機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的6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來分析探討采用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了2014年10月~2016年8月的60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64層螺旋CT和常規冠狀動脈造影進行檢查,其中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26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3.14±3.74)歲。
1.2納入標準 ①患者無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②患者肝、腎以及肺功能齊全。③患者無碘過敏現象。④患者均知情并同意研究。
1.3方法 在進行64層螺旋CT檢查之前讓患者禁食4 h,并使患者心率在70次/min,心率不在正常范圍內的患者,使其口服倍他樂克,30 min后若得到控制再進行64層螺旋CT檢查。檢查時需注射碘海醇,掃描速度控制在5 ml/s,掃描的方向是對比劑流動的方向,范圍在心臟隔面到氣管隆突之間,結束后將掃描的影響送往工作站進行曲面重建、容積重現等處理[2]。一段時間后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來對比兩種方式的效果,但相隔時間不能超過1個月。常規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診斷指標是患者管腔縮短一半以上,如果指標并不明顯,就需要做二次診斷,以第二次的診斷結果為標準。
1.4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種方式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敏感度、準確率和特異性。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檢查,常規動脈造影診斷出患者共815段病變處,其中輕度狹窄163段、中度狹窄171段、重度狹窄199段;64層螺旋CT檢查出患者共有815段病變處,可評估的為712段,其中:輕度狹窄161段、中度狹窄158段、重度狹窄203段,均可觀察到軟斑塊和鈣化斑塊數量。常規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中,輕度狹窄的敏感度是69.69%,特異性是93.84%,準確率是92.98%;中度狹窄的敏感度是75.99%,特異性是97.38%,準確率是91.97%;重度狹窄的敏感度是87.06%,特異性是93.01%,準確率是90.98%。64 層螺旋CT 檢查中,輕度狹窄的敏感度是71.68%,特異性是98.01%,準確率是97.02%;中度狹窄的敏感度是76.98%,特異性是98.79%,準確率是93.02%;重度狹窄的敏感度是89.84%,特異性是95.98%,準確率是92.02%。兩次診斷的結果符合率是92.7%。通過觀察可發現64層螺旋CT診斷的敏感度、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高于常規動脈造影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圖2。
3討論
冠心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冠狀動脈狹窄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臨床表現,冠心病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只有盡早診斷,提前預知病情發展,采用合適方法及時治療才能盡可能減少疾病對患者的傷害。常規的冠狀動脈造影是臨床檢查中公認的檢查結果"金標準"[3],但是該方式屬于有創方法,絕大部分患者在進行診斷時其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并且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時,其所引起的血流變化才會容易被檢查出來,因此早期的冠心病的檢查效果較差,常規的動脈造影還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呼吸、心臟收縮等[4],而且檢查過程會給患者帶來痛苦。
有相關文獻報道顯示,冠狀動脈狹窄在50%以上的時候,血流動力學才會將病變情況顯示出來,針對于狹窄不是很嚴重的患者來說,是檢測不出來的,所以在臨床診斷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臨床中常規的CT以及冠狀動脈造影,其結果很容易受到心臟收縮以及呼吸的干擾,造成結果不準確,而64層CT可以很好的將狹窄處診斷出來,診斷速度較快,同時還能進行三維重建立體診斷,是一種新型的診斷技術,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具有操作簡單、風險小、費用低等特點,其臨床價值較高。同時針對于重度灌裝動脈狹窄的患者來說,都是需要進行支架治療,但是傳統的設備卻無法完成這一治療,而64層螺旋CT可以清晰的將冠狀動脈解剖圖給顯示出來,并且還能加強掃描,使圖像更加的清晰。
但是在進行掃描的過程中也應注意相關操作,例如參數設置方面,很容易對圖像造成影響,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操作。
在本文研究結果中可得出,常規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中,特異性是93.01%,準確率是90.98%。64 層螺旋CT 檢查中,特異性是95.98%,準確率是92.02%。64層螺旋CT診斷的敏感度、特異性以及準確率均高于常規動脈造影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64層螺旋CT 的準確率以及敏感度較高,可以有效的診斷出輕度狹窄。
綜上所述,采用64層螺旋CT診斷的結果與常規冠狀動脈造影的結果符合度較高,檢查的敏感度、準確度都比常規方法高,它有著極高的分辨率,能看到冠狀動脈造影中顯示不出的血管壁,更有利于醫生對病情的診斷分析,而且這種方法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少,費用低,也更為安全。因此,64層螺旋CT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艷芳,門明,王淑萍,等.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J].安徽醫學,2013,34(5):625-627.
[2]胡志杰.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6):3795-3796.
[3]段凱,蘇燕玲,胡毅,等.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學,2011,17(1):115-117.
[4]曾慶玉,邱杰,祖德貴,等.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心律≥ 70次/分或心律不齊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病變[J].中華醫學影像技術,201127(7):1413-1417.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