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義
城市中耕作的人不是為了做生意創品牌,而是為了重建社區
人們在學習社會發展簡史的時候,知道后出現的工業在全要素生產率方面要大大領先于農業,其單位時間創造出的社會財富也要更多,這也促成了城市化是緩慢卻又堅定的發展趨勢。
總體潮流雖然如此——正如在新興市場國家中正在上演的進程——但也有一些特例。美國的底特律,這座聞名遐邇的“汽車城”,在經歷了后工業化的蕭條后,近年來正在走上一條“再農業化”的發展之路。
脫下工裝換農裝
如果有人說底特律是一個綠植成蔭、農業發達的城市,估計很多人不會相信。這個美國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自18世紀早期建立起,就從來沒有以農業聞名過。
在300多年的城市發展歷史上,底特律有過許多標簽,但從來沒有哪一張名片和農業沾邊。最早它是重要的皮毛貿易港口,19世紀末由于建造了大量鍍金時代建筑而被稱為“美國的巴黎”,后來就以汽車之都聞名遐邇,同時那里被稱為電子音樂之都。但最新的進展是,目前底特律擁有全美發展最迅速的城市農業項目。
如今,有將近2000家城市農場在底特律星羅棋布,其中光是非營利性的“底特律農業網絡”組織就已在這座城市建立了近900個城市菜園。尤其是過去兩年間,城市菜園的數量已翻了一番,這使得底特律在聲勢浩大的“生產本地食物,減少美國對大農產品公司的依賴”的全國性活動中站在了前列。
這些菜園都不大,平均面積只有1.5畝左右,而且菜園也沒賺多少錢,但它們在其他方面非常棒:它們就像城市病毒的解毒藥,為一座沒有連鎖超市的城市提供健康、低價的食品;雖然不能提供工資,但能為長期失業的人提供一份有意義的工作;它們還像一個個俱樂部,使分散的社區在它們周圍重新聚集起來。
通過推進城市農業項目,人們對城市食物系統的保護意識明顯提升了。城市中耕作的人不是為了做生意創品牌,而是為了重建社區。最令人感動的是,這一進程并沒有政策推動,全都依賴于自發能量。正因如此,它才獲得了廣泛認同和支持。
底特律城市農場發展之初只是數個鄰居合作建起小型菜園,之后越來越多人加入,菜園在一個個小小區中被打造出來了。參與者會互換糧食,也有聚餐活動,互相討論種植經驗與烹調小技巧。接著學校也辦起較大規模的農莊,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了大型的合作社。漸漸地形成了一種經濟模式,這個過程中,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聯結日益密切。
與追求最大利潤的跨國農產品公司不同的是,非牟利都市農場并不特別在意每季收成是否漂亮無瑕。少了利潤的煩惱,農夫們更專注于如何使市民吃下剛摘下的新鮮農產品,于是,一個嶄新的食物分配系統逐步被建立起來。
市民的努力逐漸被底特律政府理解并接納。官方趁著這股風潮,開始于2012年在底特律的公立學校開展農業教學計劃,包括在45所學校傳授種植、加工、銷售,以及煮食等技能。2013年通過的城市農業法規鼓勵市民繼續耕種。
現在,越來越多的底特律人脫下工裝,換上長筒套鞋拿起鋤頭,開始了新的生活。
成也汽車,敗也汽車
那些換上農裝,開始在城市菜園里耕作的底特律人,可能在幾年前還是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尤其可能是流水線旁邊的汽車工人。因為,在過去一個多世紀里,汽車行業已經在那里的每個角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1896年,老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的麥克大道租用的廠房里制造出了他的第一輛汽車,讓底特律開始與汽車結緣。1908年,傳奇性的福特T型車下線,批量化的汽車開始從底特律駛出,逐漸進入美國家庭。在福特與其他汽車先驅者威廉·C·杜蘭特、約翰·弗朗西斯·道奇和霍勒斯·埃爾金·道奇兄弟、沃爾特·克萊斯勒等的共同努力下,底特律慢慢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之都。
在“汽車之城”的光環,底特律成為美國五大湖地區僅次于芝加哥的第二大工業城市,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總部聚集與此,令全世界的汽車制造業頂禮膜拜,也是美國制造業的象征。汽車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吸引了來自美國南部的大量居民,使得底特律的人口數量在20世紀上半葉增加了六倍多。
汽車工人薪酬豐厚,因此也帶來了底特律的商業繁榮。二戰后到上世紀60年代是底特律的黃金時代,那里曾經歷繁華。底特律當時是美國第四大城市,僅次于洛杉磯、紐約、芝加哥。從面積上來說,大都會底特律的面積比舊金山、波士頓、曼哈頓加在一起還要大。著名的福克斯影院、上世紀60年代全美最大百貨商店哈德遜以及底特律的“第五大道”伍德沃德,都曾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美國汽車工業,同時日本及歐洲的小型汽車制造商也對美國傳統三大汽車公司造成了威脅。美國汽車業的競爭力不斷下降,在全球的份額也在下滑,與當年的風光已不可同日而語,而底特律的衰落也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萎靡不振,進一步削弱了底特律的重工業制造中心的地位。為了應對挑戰,汽車巨頭們開始在全球尤其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興建汽車廠,這直接導致底特律汽車產業的就業崗位和稅收能力急速下降。出于成本考慮,汽車巨頭們不得不在大本營底特律一波又一波地裁員。
最近一輪的金融危機則讓底特律汽車業雪上加霜,三大汽車公司大量裁員,導致城市經濟更加惡化。在這個過程中,底特律也想改變過于依賴汽車業的局面實現轉型,但并沒有成功,整座城市都像一臺接近報廢的汽車引擎那樣痛苦嘶鳴。
破產之后
作為支柱產業的汽車業的衰落,使底特律市逐步被拖入了深淵。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底特律的人口逐漸減少,到2012年,當地人口減少到不足70萬,還不到上世紀50年代高峰期的40%。隨著人口流失,城市的活力也被抽掉:大批辦公樓和住房空置,商場、餐館接連關閉。由于政府稅收減少,市政運作大受影響,警察、消防、清掃等人力不足,街道上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強盜小偷出沒橫行。
隨著人口大量遷移及失業率居高不下,受打擊最大的是房地產市場。底特律的房屋中間價只有5萬元,許多房屋的售價只要幾千美元。曾有一位花費7000美元買下一棟老式房屋的投資者難以置信地說,光是這棟房子內的房梁木頭,拆下來賣也不止這個價。
更糟糕的是,底特律有大量民居因為沒有人居住,也沒有人管理,成為棄屋。在這種情況下,底特律成為后工業城市全球性衰落現象在北美的縮影。
底特律最悲慘的時刻出現在金融危機后,當時有40%的街燈已經不再照明,這意味著這個城市已無法滿足其居民最基本的需求。
一連串的數字或許更能說明這座昔日榮耀無比的汽車城當時面臨的窘境:經通脹調整后,底特律2012年的政府收入比1962年下降了40%。當時該市僅有9700名在崗職工,卻有2.1萬名退休人員在領取養老金。經通脹調整后,底特律物業的總估定價值在過去50年時間里縮水了77%,底特律市內有7.8萬棟已被廢棄的建筑物, 自2008年以來,底特律市內半數以上的公園被關閉。
底特律市的長期債務總額預計在18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之間,這種沉重的債務負擔讓人很難看到短期改善的機會。2013年7月,底特律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同年12月,美國法院判決批準底特律市的破產保護申請。
底特律直到一年后才宣布將結束法庭保護,正式宣告擺脫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市政破產案。底特律獲聯邦法官批準,可削減70億美元債務。根據重建計劃,底特律在未來10年將投資超過15億美元用于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其中包括恢復警察、消防和衛生等市政服務部門的正常運營。
債務危機緩解后,對這座曾經破產的城市來說,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重生的嘗試
城市農場項目就是底特律探索重生的一個方向。雖然汽車城的名頭讓人聽上去感覺就不像是一個會搞農業的地方,但這兩年來城市里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搞得有聲有色。
最重要的是,底特律擁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基本條件:市內有大量空地。因為居住人口的減少,空出的大量空間為發展農業提供了條件。
除實現食物的自給自足外,經過兩三年的探索,底特律的一些小規模農業生產者已經能將自己的收成銷售到當地的市場、商店和餐館去,這算是城市農場項目邁向成功的堅實一步。
這個項目能走多遠現在還不得而知,因為在過去30年里,隨著汽車業的衰落,底特律的轉型嘗試都不成功。
底特律人曾嘗試一系列城市改革計劃,希望能夠拯救這座城市。首先是吸引大型企業進駐,但這個計劃早就宣告失敗。比如,該市規模龐大的文藝復興中心建于20世紀70年代,是一座包括寫字樓和零售商店的綜合建筑,可它發揮的唯一作用似乎就是把市中心其他建筑的租戶都吸引到自己這里來。目前在底特律有48座這樣的大型綜合建筑空置。
底特律嘗試建立文體之城的計劃也面臨折戟沉沙。市內三座新娛樂中心和三座體育中心,一座是美國橄欖球聯盟勁旅底特律雄獅隊的主場,還有一座是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球隊底特律老虎隊的主場。此外,這里的職業籃球隊底特律活塞隊也是一支勁旅。但由于市區人口不足,文體市場始終不溫不火。
目前底特律仍在努力吸引文化企業進駐。市政當局仍在說服企業家們,讓他們把空置地塊和被遺棄的房屋當作是獲取新的創意和利潤的機遇。
此外,該市還推出了“未來底特律”項目,旨在引導城市走上更好、更繁榮、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政府部門審視了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新的土地利用模式,決定重新配置基礎設施和城市服務系統,以及騰出更大的空間讓民間采取行動,實施變革。
從民間發起的城市農場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底特律市政府明確表態,盡管城市農業產出豐厚且成功緩解了底特律的危機,但它不會是唯一的出路??雌饋?,市政當局對于農夫拯救底特律的方案并不太滿意。對這座城市來說,目前僅有的優勢是擁有足夠的試錯空間,因為無論如何,情況都不可能變得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