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君+陳文婧+郝興霞+張東澤+王金鋒
摘要:教學模式有效的創新方法應用,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醫學形態學切片學習包括組織石蠟切片制作和組織切片顯微觀察,在基礎的教學中,探討加入教師及學生的錄像式教學模式,以提高實驗過程的直觀性和有效性。使得組織細胞知識有效整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臨床專業教學中全面開展錄像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錄像式教學;醫學形態學;實驗教學
互聯網技術已經非常普遍和便捷,使得教育形勢也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利用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可以快速有效的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國內外大學,多樣化使用錄像及互聯網技術也逐漸增多,資源得到快速的利用和傳播。同時,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細節的把控,也是教學方法的重點之一。著重細節,總結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臨床專業學習的重點方式。形態學互動教室具備顯微鏡與多媒體相連的教學條件,在學習和觀察各種組織石蠟切片上,教師能更加方便的講解組織細胞的細微差別,同時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觀察組織切片,并放大到多媒體上,與老師進行交流。世界各地的醫學信息,醫學影像,以及網絡資源得以在課堂上方便的應用。增加教學多樣性,有助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1]。
錄像式教學模式,從心理學角度上,給與學生學習緊張度,從而可以突破以往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被動松散的狀態,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追求者。同時由于出現分組的方式,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協作,易于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研究增加錄像式教學方法。
1 組織石蠟切片實驗教學中存在問題
1.1醫學形態學理論及實驗課程中,由于各種組織切片種類繁多,課堂過程中經常發生切片損壞,互動儀器故障,學生學習切片內容較難再次得到精準的復習。同時常規的醫學教學中以老師教為主,學生學的方式,有很多學生不能清晰的學習到實驗和顯微鏡的操作。
1.2學生在實驗后難以覺察實驗過程中的錯誤,不能即使更正。
1.3學生常犯細節錯誤,難以保留積累以作為教學時用。
1.4教師授課困難,實驗安全具備隱患。
1.5組織切片觀察過程中,學生顯微鏡使用不當,組織細胞觀察后學生印象不深刻,難以進行知識整合及復習。
互動教室學生人數眾多,老師的講解不能給與每位學生精準的知識吸收。為克服這一現狀,需要增加互動教室利用的有效率,增加教學方法與形勢,使得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際學習演練中,有效幫助學生全方位學習醫學基礎知識。
2 錄像式教學模式引入組織石蠟切片實驗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
2.1錄像式教學 作為互動實驗室的補充課堂技術方法,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互動實驗室的多媒體資源,通過教學理論,模擬教學場景,能更強的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可以成為一種補充進課堂的新教學模式[2]。這種模式與傳統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的反饋給教師,可以使得教師能快速的調整教學重點,也能促進教師擴大新的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的提問。
通過錄像示范操作教學,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規范儀器實用方法,同時能夠記錄學習過程,總結學習內融,保留清晰的復習資料。同時,學生可以通過這樣是形式形成學習小組,相互討論與糾正學習內容,可以辯證式的促進學習。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一的課程內容輸出者,轉變為知識輔導者。這種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學并不沖突,可以與課堂講解相結合的混合式教育方法。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以測評實際效果[3]。
2.2教學模式研究方法 隨機抽取2014級45名醫學本科生進行錄像式學習,以5人為一個小組。首先由教師指導實驗后并觀看教師課前錄制的實驗教學過程。錄制課程投入到校內網同學可以網上反復觀看,然后教師再次做出實驗需要注意的重點及細節。實驗開始前,有小組討論復數實驗過程,以及學習的重點內容,不足之處由小組成員指出,教師給與小組討論打分。進入到學生的實驗環節,錄像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實驗結束后,回放實驗過程影像,教師課堂上講評實驗,然后給小組進行打分。學生實驗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有典型特征的,也可以放到校內網上,作為學習補充參照。組織切片顯微觀察實驗過程中,首先教師的講解組織細胞特征以及顯微鏡用法,然后隨機抽取學生講解方式復習切片特征,學生分小組討論觀察各自的切片,最后錄像學生總結復述組織切片知識重點。課后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問題,由下節課學生給與答案。課下學生可以查找資料,完成教師的課后問題,錄制學生的答案,整合學生的答案及新發現,補充教學內容。
收集學生學習測評分數,并采用問卷式反饋學生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滿意度包括學生對錄像式教學的接受程度,新模式下是否對學習幫助,對課下學習的幫助。以傳統教學為參照,統計數據以及調查問卷結果,數據由SPSS 21.0處理,數據服從正太分布并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采用小測試的方法檢驗學習效果提升明顯。班級人數較少時,學生學習的滿意度較高(68%),普遍認為能夠調動學習的積極性(93.4%),接受程度較高(74.3%),課下可以方便的利用錄像回顧所學知識(92.2%)。運用錄像式教學,比僅有傳統教學的方式,學生測試成績較高[4]。
3 錄像式教學與醫學教學的整合
3.1教師課前錄制優質的實驗教學過程 通過這種方法,既可以使得減輕教師的教學任務,又可以使得每位同學通過多媒體清晰的看過實驗過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5]。
3.2教師提前錄制所學組織切片的特征及知識點的總結歸納,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課后復習。
3.3由學生在課堂錄制,他們所觀察的切片特征,總結知識點。這種方法有助于擴大不同組織的形態認識,加深學習印象。
錄像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模式中的新方法,在醫學教學過程中,具備優勢,醫學知識繁復細致,需要學生細心學習各種細節知識,同時能夠深刻的記憶在大腦中。這就需要精準的學習,以及課后的復習。錄像模式很好的保留了學習的信息資源,節約了學生和教師的時間及空間成本。多樣式多方位的提供給學生知識,使學生學會自己調動資源增強基礎知識的牢固性,同時開拓新知識視野。這種教學趨向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從而培養學生對醫學的真正興趣。
綜上所述,錄像式教學建立在已有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上,更加充分的利用了互動教室的資源,使得教學更加開放,學生成為學習主人。運用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細心謹慎的學習態度,有效的提升醫學生的基礎知識及實驗技能,在多種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6]。共享并積累的學習信息,也稱成為寶貴的資源。醫學就是歷史經驗知識積累的學科,在錄像式教學模式下,我們把知識的細節積累更加優化的做到極致,也是向學生傳遞出醫學不斷探索前行的科學精神。使得學生向世界優秀的資源靠攏,抬高對自身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于述偉,王玉孝. LBL、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5:100-102.
[2]張志永,鄭守華. 錄像反饋法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84-86.
[3]陳敏,劉珺,王玲.搭載攝像功能的數碼單反相機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2,33(4):94-95,108.
[4]王士勇,卞亞紅,李冰,等.MOOCs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學管理雜志,2015,22(10):975-976.
[5]何敬堂,黃立釗,靳嶸,等. 網頁課件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3, 33(3):423-425.
[6]朱琳琳,馬淑君,趙慶偉,等.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8:124.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