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輝 唐燕輝 陳健
【摘要】 目的:探討對膽管系統結石行MRI平掃聯合MRCP掃描的臨床檢出率。方法:以2014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8例膽管系統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MRI平掃聯合MRCP。手術治療后,以手術結果為標準對比全部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統計結石檢出率情況。結果:影像學檢查顯示,患者單發結石24例,多發結石24例(2部位結石18例,3部位結石6例),其中,膽囊結石34例,膽總管結石26例,肝內膽管結石10例,肝總管結石8例,無左右肝管結石,共78處結石部位。手術結果顯示,患者單發結石24例,多發結石24例(2部位結石16例,3部位結石8例),其中,膽囊結石34例,膽總管結石26例,肝內膽管結石12例,肝總管結石8例,無肝管結石,共80處結石部位。MRI平掃聯合MRCP結石檢出率97.50%(78/80)。結論:MRI平掃聯合MRCP膽管系統結石檢出率高,準確性好,能夠為結石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MRI; MRCP; 膽管系統; 結石; 檢出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1-0053-03
膽管系統由各級肝膽管和膽囊組成,肝膽管可分為3個部分,即肝管、膽囊管和膽總管,包括其遠端的壺腹和十二指腸乳頭部。膽囊位于肝臟下面右側縱溝前部,膽管系統負責分泌、存儲、濃縮膽汁,向十二指腸運輸膽汁,調節膽汁排放[1-2]。結石是膽管系統常見疾病,這主要是由于構成膽汁的膽固醇、膽汁酸、膽色素等成分比例變化易形成結石[3]。MRCP即磁共振膽管造影,膽管系統中T2持續時間長的組織結構十分適用于該項技術的造影顯示。筆者所在醫院近年來以MRI平掃聯合MRCP診斷膽管系統結石取得良好效果,為進一步探究其結石檢出率及診斷準確率,以48例患者為例進行分析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8例膽管系統結石患者取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病例。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有腹痛、發熱、惡心嘔吐癥狀,部分患者伴黃疸,臨床初步判定膽管系統結石,治療前常規影像學檢查。病例排除嚴重臟器疾病者、精神障礙者、入院時休克者及體內留有金屬物品者。入選病例中,男
21例,女27例,年齡31~82歲,平均(51.42±6.37)歲,有既往結石手術史12例,其中膽總管探查取石術8例,膽囊切除術3例,膽腸吻合術1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以西門子1.5 T超導MR掃描儀進行掃描診斷,采用八通道體部相控陣線圈。檢查前,患者空腹4~6 h;上機前,予以患者配合指導,叮囑患者平靜呼吸;檢查時,患者仰臥位,常規腹帶加壓。MR掃描序列包括軸面T1WI、T2WI,冠狀位T2WI、MRCP。MRCP橫斷面圖像定位,成像方法包括
3 D MRCP及2 D MRCP,均使用自由呼吸門控技術的重T2WI三維薄層序列。其中T1WI掃描參數:FOV 260 mm×260 mm
~340 mm×340 mm,TR 10 ms,TE 4.61 ms;T2WI參數:
FOV 260 mm×260 mm~340 mm×340 mm,TR 500 ms,TE 75ms;MRCP參數:FOV 260 mm×260 mm,TR 3487 ms,TE 650 ms。本次臨床研究的MRI和MRCP影像,均由兩位經驗豐富的高年資主治醫師共同觀察,得出結論并分析,根據結石在膽管系統中所處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膽內膽管結石等多種,有意見分歧時,通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并做出影像診斷。
2 結果
影像學檢查顯示:患者單發結石24例,多發結石24例(2部位結石18例, 3部位結石6例)。其中,膽囊結石34例,膽總管結石26例,肝內膽管結石10例,肝總管結石8例,無左右肝管結石。手術結果顯示:患者單發結石24例,多發結石24例(2部位結石16例, 3部位結石8例)。其中,膽囊結石34例,膽總管結石26例,肝內膽管結石12例,肝總管結石8例,無左右肝管結石。影像學結石檢出率為97.50%(78/80),見表1。
3 討論
膽管結石是膽管系統常見疾病,從病理分析來看,膽管系統結石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混合性結石三種。其中膽固醇結石圓且較大,臨床起病多為單發,膽色素結石則較小且形態不定,臨床起病以多發為主[4]。有研究顯示,中年女性是膽管系統結石高發人群,患者發病時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右上腹持續加重型膽絞痛,部分患者合并嘔吐、發熱、寒戰、黃疸等癥狀,嚴重急癥膽管結石可造成患者膽管壞疽、穿孔、積膿,威脅患者生命健康,故臨床需要有效診斷方法輔助臨床順利完成手術,治愈結石。膽管系統結石手術治療方法的確定需充分參考結石大小、數量及其在膽管內的分布情況,故借助影像學檢查預先準確掌握結石患者病癥情況對于提高手術成功率和結石徹底清除率具有重要意義。B超和CT是臨床診斷結石類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受腸氣等干擾因素影響,B超影像的結石顯示率較低,而CT診斷不僅存在放射損傷,對部分陰性結石也存在一定漏診率,故臨床診斷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本研究結果表明,MRI與MRCP聯合使用,膽管系統結石檢出率高,經試驗發現,其診斷準確性良好,能夠為結石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MRI即磁共振成像,是一種利用磁共振現象來重建人體信息以用于疾病診斷的醫療技術,其序列很多,各具特點,而且成像無需借助放射性同位素,故應用安全。有報道顯示, MRI聯合MRCP使用,可有效降低結石疾病的誤診率與漏診率。MRCP即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技術,是近年興起并廣泛應用的一種非介入性成像技術,以此診斷結石類疾病,僅采用重T2加權技術使膽汁、胰液和周圍器官組織呈現出差別信號即可,而無須患者應用造影劑,操作便捷,故臨床應用備受好評。有報道顯示,MRCP不僅對含鈣較多、密度較高的陽性結石具有診斷價值,在診斷等密度或低密度的陰性結石方面也頗有效果[4]。其作用原理如下:膽囊、胰腺等器官中有大量膽汁、胰液,水含量高,經MRCP進行掃描時,其T2弛豫時間與周邊低含水量的組織相比要更長,運用這一MR水成像原理,能突出顯示膽汁、胰液高信號,經MIP重建后,即可使膽管系統顯影,其常用成像方法包括以下幾種:薄層MRCP、MIP重建MRCP、SSFSE厚層、RCP等[5-6]。
MRI、MRCP無需長時間檢查前準備,操作簡單安全,無創傷問題和并發癥困擾,患者易于接受,而且其影像學為三維斷面成像,影像信息豐富,因此適用于各類型膽管結石患者,使用優勢明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隨意使用MRI和MRCP,以此診治患者前,臨床需予以患者全面體格檢查,排除掃描禁忌證,以保證診斷順利進行,如帶有心臟起搏器者不能行MRI等。本次臨床研究將MRI平掃與MRCP聯合使用,為避免誤差,各影像學檢查之間及其與手術治療之間不能有過久的時間間隔。這主要是由于膽管系統自行排石可能給影像學掃描造成困擾。如本組患者中,1例患者MRI影像學提示膽囊有結石2枚,但手術時只發現1枚,考慮誤差問題,但術后影像學檢查時發現結石已經位于壺腹部,提示結石可能自行排出,因此,為提高手術成功率,影像學檢查與手術治療需前后銜接。如因故延后手術,則術前再行影像學檢查更為妥當。本次研究結果提示,48例患者共計80個膽管部位存在結石,其中,膽囊結石34例,膽總管結石26例,肝內膽管結石12例,肝總管結石8例,無肝管結石。MRI聯合MRCP影像學結果顯示,患者單發結石24例,多發結石24例(2部位結石18例,3部位結石6例),膽囊結石34例,膽總管結石26例,肝總管結石8例,無肝管結石,這些掃查結果均與病理診斷結果一致。僅2例膽總管結石未被掃查發現,結石檢出率97.50%(78/80),與董志堅、顧紅松等[7-8]的文獻結論基本一致,高于吳桂春[3]報道的CT診斷膽總管結石的診斷率,提示MRI聯合MRCP應用膽管系統結石檢出率高,準確性好,能夠為結石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喻鵬輝,方鵬.MRI-FIESTA成像序列在膽道系統結石診斷中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1,32(1):56-58.
[2]潘仲林,朱友志,廖文彬,等.多序列MRI和MSCT診斷膽道結石對照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4):542-545.
[3]吳桂春.螺旋CT與MRI對膽總管結石診斷的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20-21.
[4]馬寧強,王霞,姚曉群,等.MRCP,磁共振sSSh-SPAIR及BTFE-M2D序列對膽道結石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2):231-234.
[5]楊邦明,鄭列祥,楊軍,等.低場磁共振MRCP在膽系結石中的臨床應用[J].安徽醫學,2012,33(11):1526-1528.
[6]賈玉靜,Harsha G,盧艷麗,等.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評價膽總管結石的發生與膽總管轉角的關系[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2):274-276.
[7]董志堅,馬寧強,鞏寧,等.MRCP結合薄層T2WI-STIR序列對膽總管泥沙樣結石的診斷準確性[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1,12(4):227-229.
[8]顧松紅,雷海燕,朱文鐘,等.MRCP和ERCP對老年病人膽道結石診斷的對比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5):48-50.
(收稿日期: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