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容
【摘要】 目的:研究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加強早期護理干預對其功能康復的優化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與加強早期護理干預模式,對比兩組患者功能康復效果差異性。結果:觀察組HAMD評分及BI評分改善狀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神經功能評分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加強早期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身體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更早恢復,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 重型顱腦損傷; 神經功能; 軀體功能; 早期護理干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1-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Method:2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to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espectively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strengthen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improve situation of HAMD scores and BI score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eural function score improved mor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trengtheing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is helpful to the recovery neur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function,has promote value.
【Key words】 Severe head injury; Nerve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通常患者出現重型顱腦損傷是由于交通事故或劇烈擊打等意外造成,其腦部會呈現明顯受損情況,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1]。在受傷之后,患者意識會逐漸清醒,但在精神狀態、心理狀態、認知狀態、語言、運動感覺等方面均可能存在異常,影響到正常生活[2]。相關臨床研究發現,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促使患者盡快恢復機體功能及神經功能,有利于患者的盡早恢復[3]。本文采用對比方式研究加強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功能的改善作用,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2 月-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120例。對照組中男67例,女53例;年齡31~54歲,平均(42.8±4.1)歲。觀察組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30~55歲,平均(43.6±3.9)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根據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疾病恢復狀況實施階段性護理配合。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加強早期護理干預,針對患者具體功能及神經功能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護理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預 在出現顱腦重度損傷之后,患者通常會存在情緒上的較大波動,這是由于其表達能力存在缺陷及肢體功能存在障礙所致,患者心理上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自身身體上的創傷,因此存在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對于護理人員而言,首先應建立與患者的良好關系,確保患者能夠接受自己的心理疏導。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情感糾正及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將自身的不良情緒疏解出來。可采用轉移注意力方式,通過聊天、聽音樂、看報紙等方式讓患者逐漸接受外界,避免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可坐在患者床旁,用輕柔的語言關心患者,讓其感受到關愛。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用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各項治療操作,并加強配合程度。
1.2.2 蘇醒護理 在患者仍處于昏迷階段時,護理人員可指導家屬不斷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或不斷呼喚患者的姓名,來對患者腦部神經加以刺激,從而讓患者更早蘇醒。可通過針灸或按摩方式加強對患者皮膚的刺激,一方面可幫助其血液順暢流通,另一方面也可通過皮膚的刺激讓患者盡早蘇醒。可使用高壓氧治療方式,促使其受損的腦部組織得到更快的恢復,從而加速蘇醒時間。患者早期蘇醒有利于對營養的更好吸收,從而促使身體機能各方面及早恢復。
1.2.3 功能康復 當患者病情處于穩定階段時,護理人員可對患者實施肢體上的早期訓練。當患者無法下床時,可促使患者在床上活動,幫助患者彎曲四肢,做屈伸運動。當疾病明顯恢復時,可幫助患者在床旁站立[4]。首先令患者將雙腿垂在床旁,之后協助患者搖晃雙腿,并在床旁站立。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鼓勵患者沿著床旁走動。
1.2.4 思維訓練 患者的思維訓練必須循序漸進,例如可早期為患者讀報紙、與患者聊天、講故事,幫助患者鍛煉思維能力及記憶能力,從而改善其認知功能。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HAMD評分、BI評分及神經功能評分改善情況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HAMD評分及BI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HAMD評分及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評分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N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N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NDS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通常存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身體及心理均需要長時間才可逐漸恢復,且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均會受到嚴重影響[5]。在我國康復醫學中,認為大腦存在很強的重新組合能力及可塑性,因此早期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大腦的恢復[6]。雖然早期實施護理干預可能并不會存在明顯改善作用,但對于患者神經功能及機體潛在功能的恢復均有有益影響[7]。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訓練能夠促使患者神經元的生長,幫助加速中樞神經功能的恢復。同時,對患者的蘇醒護理及心理干預有利于患者早期接受社會,并在了解自身疾病的基礎上積極配合各項治療與護理操作。對患者功能康復的護理有利于加強患者機體的訓練,減少偏癱機率[8]。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心理干預、功能訓練、思維訓練等多方面的護理,實現了患者功能的更早恢復。結果表明,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觀察組HAMD評分及BI評分改善程度明顯更大,且神經功能得到更好恢復,說明早期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軀體及神經的改善。除研究中提到的幾點護理操作之外,還可在患者蘇醒之后加強語言訓練及生活訓練,幫助患者逐漸恢復語言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綜上所述,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加強早期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身體及神經功能上的更早恢復,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飛.早期護理干預對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4):256-257.
[2]韓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7):96-97.
[3]陳貞素,鄭錦輝,方志紅,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肢體運動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1):123-125.
[4]皮加.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3,19(20):768-771.
[5]胡永玉,候世珍,麥麗妍.早期患側良肢位擺放干預預防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偏癱后期并發癥的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6):2935-2936.
[6]佘會英,閆保良.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障礙恢復的作用[J].河北醫藥,2015,37(16):2529-2531.
[7]張莉紅,劉敏艷,何雪濃.早期護理干預對顱腦損傷后運動性失語患者康復的影響[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4,36(6):941-943.
[8]陳曦.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肢體康復效果的影響[EB/OL].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7):135-136.
(收稿日期: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