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松瓊
【摘要】 目的:探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應用于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試驗組30例患者采用腸內營養支持,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PAHCE-Ⅱ評分變化和2周后首次通便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等。結果:試驗組患者治療前APAHCE-Ⅱ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1周和2周后APAHCE-Ⅱ評分都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首次通便時間、腹痛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康復,具有廣泛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早期腸內營養; 急性; 重癥胰腺炎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1-0131-03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由于胰液對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自身消化導致臨床出現高熱、腹痛,嚴重者甚至引起呼吸困難、休克等的消化內科疾病,死亡率較高。患者在治療中要求絕對禁食以減少胰液分泌[1]。但由于此病是一種高分解、高代謝的疾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引發嚴重的并發癥[2]。本次試驗通過將早期腸內營養治療與早期腸外治療進行對比,探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試驗組30例患者,年齡24~54歲,平均(36.0±3.5)歲。對照組30例患者,年齡22~57歲,平均(37.2±3.4)歲。患者均符合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嚴重肝性腦病及心、腎、腦等重要器官損傷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相關協議,均為自愿參與,能配合復查隨訪工作。
1.2 診斷標準
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有以下幾點:(1)臨床出現高熱、腹痛、嚴重甚至可引起呼吸困難、休克及上消化道出血。(2)實驗室檢查血清正鐵血紅蛋白呈現陽性,淀粉酶升高。(3)影像學檢查:腹部X線平片顯示十二指腸或小腸橫結腸段出現充氣梗阻;B超檢查發現胰腺邊界模糊且不規則,體積變大,回聲增強且不均勻;CT檢查可見腎周圍區消失、胰腺出現網膜囊和網膜脂肪變性、胸腔積液、腹水等病變[4]。
1.3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禁食水、吸氧、早期糾正電解質失衡及補充血容量等常規對癥治療[3]。試驗組30例患者采用腸內營養支持,以鼻空腸營養管留置器給予營養。具體操作:讓患者取仰臥位,在X線的透視下,利用胃腸插管第1天滴入50 ml的葡萄糖生理鹽水,而后滴注量每天增加25 ml,隨著濃度的不斷增加可逐漸增加機體含氮量,4~7 d后慢慢改成少量口服進食。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腸外營養支持,即采用單純靜脈滴注營養物質,使營養物質直接進入血液,從而減少治療過程中對胰腺的刺激。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周、2周后APAHCE-Ⅱ評分變化和兩周后首次通便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等。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HCE-Ⅱ)包括急性生理評分(APS)、年齡、慢性健康狀況評分(CPS)三部分。APS包括
12項,每項4分,總分60分;年齡總分為6分;CPS總分為5分。APAHCE-Ⅱ總分71分,分數越高,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死亡率也就越高。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PAHCE-Ⅱ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前APAHCE-Ⅱ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1周及2周后APAHCE-Ⅱ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2周后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2周后首次通便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重癥胰腺炎是由于胰液對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自身消化導致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死亡率較高。患者在治療中要求絕對禁食以減少胰液分泌,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引發嚴重的并發癥[5]。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患者一般都處于高代謝的狀態,因此對于高營養物質需要較大,但是由于急性重癥胰腺炎的特殊性,即進食會促進胰腺分泌胰液,從而加重患者的胰腺炎癥狀。隨著科技的發展,給予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成為穩定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病情的一種有效方式,并且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發現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與傳統的治療觀念,即胃腸減壓、制酸、禁食、腸外營養支持等治療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6-7]。以鼻空腸營養管留置為主要臨床方法的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一方面可以將營養物質直輸入空腸中,促進食物的消化,為患者疾病的治愈,提供足夠的高營養物質的同時,防止胰腺分泌胰液,可以讓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腸外營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衰竭的胃腸功能營養,防止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因缺乏營養而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降低胰液分泌的刺激[8]。但是與腸內營養支持相比,腸外的營養支持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弊端,主要是在運用腸外營養支持一段時間后,由于患者長期臥床,胃腸蠕動較弱,極易導致腸黏膜發生黏連或者萎縮,腸道中的菌群也會隨著胃腸功能的減退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衡,從而誘發感染和全身炎癥,出現敗血癥、胰腺膿腫等代謝紊亂疾病,嚴重者可損害肝功能,導致患者出現酸中毒等危險情況,或使患者出現靜脈炎、腸黏膜萎縮及血氣胸等并發癥,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腸功能衰竭[9-10]。因此有研究提出早期腸內營養對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治療,該治療理論基礎是最大程度地抑制胰腺外分泌,從而減輕胰液對周圍組織的侵蝕和破壞,腸內營養支持是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早期將腸內營養物質用營養管經過胃及十二指腸,直接送入空腸的方法,該方法最大程度減少了胰腺胰液分泌及對胰腺的刺激。
本次試驗中,試驗組30例患者采用腸內營養支持,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腸外營養支持,試驗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1周后APAHCE-Ⅱ評分得分為(6.6±1.4)分,2周后得分為(5.3±1.5)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7±2.6)分和(7.8±2.2)分,試驗組采用腸內營養支持的患者能較早出現首次通便,腹痛緩解較快,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有效控制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的恢復,減少住院時間,具有廣泛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皮英.急性重癥胰腺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療效及護理[J].系統學,2016,2(6):63-65.
[2] Huang X J.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n the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of 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J].Journal of modern health,2014,14(12):41-42.
[3]袁慧敏.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學,2015,1(12):67-68.
[4]張霞.淺談早期腸內營養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1(3):98-99.
[5]段振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評價[J].當代醫學,2015,26(22):22-23.
[6] Duan J H.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EB/OL].Chinese Critically Ill Medical Journal(Electronic),2012,11(8):82-86.
[7]曾滿生.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9(12):4482-4483.
[8]韓卓興,李木珍.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6(24):154-155.
[9] Cai J T.Nutritional suppor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in China,2016,12(22):81-82.
[10]林生,林新山,龔小兵.重癥急性胰腺炎腸內外營養支持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8(16):9-11.
(收稿日期: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