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承勛 楊黎黎 劉從梅
(1.安徽科技學院體育教學部;2.安徽財經大學管工學院)
關于高校公共體育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思考*
■沈承勛1楊黎黎2劉從梅1
(1.安徽科技學院體育教學部;2.安徽財經大學管工學院)
提高公共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提高教學質量,完成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基本保證,也是實現課堂教學結構優化,促進高校教學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針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師面臨的教學道德困境,提出情感上應做到“以生為本”,觀念上應做到“立足特色”,思想上應做到“與時俱進”的觀點和看法,以期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奉獻綿薄之力。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育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學道德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指從事教育這項社會職業分工的人員所應當遵守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保障教師完成教書育人任務的道德規范與準則,具備一種不斷提升、不斷律己的自我完善的品質與人格,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每一個從教人員都必須具備敬崗愛業、樂于奉獻、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為人師表、團結互助等方面的道德修養。
從教育事業的特殊性來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教育本身是一項育人事業,需要引導學生德、智、體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和其它職業不同的是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成長過程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作用于學生的思想,影響到他們人格的發展及性格的養成,其責任不可謂不重。而學生心靈的培育又與教師的道德修養這一精神力量息息相關,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無法用強制的外部物質力量取代。
從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來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教育部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亦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和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形成良好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克服學術浮躁,查處學術不端行為。”可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在整個教育事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而作為具體學科教師,必須要深入思考本專業學科的特色,有針對性提出培養和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才能使得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流于空泛。同時,教學活動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務,故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核心內容也必然落腳于教學道德。作為一名高校體育教師,必然會從自身出發,思考本專業對教師道德素質的具體要求。
公共體育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涵蓋了籃球、足球、武術等各種運動項目,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術、技能,掌握最基本的體育保健知識,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與修養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當前的公共體育教師在高校中則處在相對尷尬境地。具體體現在,公共體育課程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而言,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習動機不明確,求知欲望淡薄,部分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程存在著認識上的偏見,嚴重影響了教學,增加了教師對課堂控制方面的難度。同時,學生的體育課時較少,教學內容較為固定,教學的重復性較大,使得公共體育課的教師往往容易心生懈怠。在教育體制的大框架下,一部分教師為迎合學校教學質量考核,將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專業化,一味追求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對學生心靈的培育逐步減少甚至取消,這種只抓技術不抓理論的教育模式有悖于教師的職業道德。而另一部分教師,由于公共體育課程沒有得到學校領導的足夠重視,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導致教學動力不足,教學敷衍了事,教學內容陳舊落后,產生了職業倦怠,這些都是教學道德缺失的表現。
無論從學生的學習環節來看,還是從教師的教學環節來看,公共體育課的教學過程都容易陷入困境。作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師,面對的學生是非體育專業學生,其教學更具有特殊性。首先,就學習動機而言,大部分學生認為公共體育是學校對專業課程在時間安排上的補充與調解,以緩解學生在專業課程中長期積累下來的心理壓力,從心底對公共體育課程持有看法,并帶著無所謂的態度加以面對。再之,由于部分學生天生體質較好,對體育學習不屑一顧,甚至不用專門學習也能順利通過考試,故而他們更愿意將時間用在專業課學習上,也不愿在公共體育課學習上消費一絲一毫,其學習興趣不言而喻。其次,就教學形式來看,高等學校的公共體育課與文化課在教學形式上存在著很大差異。文化課的教學主要是在教室,以教師講授為主,師生互動為輔,培養學習所需要的記憶、理解、運用、表達等方面的能力;而公共體育“術科”教學則大部分是在戶外或者是體育場館進行,教學方法多為示范法即偏重于模仿教師的肢體示范,以及大量的自我練習,其單一的教學形式和短期的學習無法激發學生長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與愛好,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最后,就教學內容來說,目前通用的全國普通高校《大學體育教程》教材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對于體質較好的學生而言,難度相對偏低,無法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對于體質較差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其內容針對性不強,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正是因為這些特殊因素的出現,才使得高校對公共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更深入的考驗。
基于上述分析,如要在高校中做一名稱職、受歡迎的公共體育教師,務必做到從學生主體出發,立足于本專業特色和及時更新自身知識結構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升自身職業素養。
以生為本,一是要熱愛、關心學生,真正把培養人、塑造人作為工作的出發點,無論從備課的學情分析、課堂內容的環節設計或者是課后的作業布置與批改,都要時時刻刻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用愛和關心喚醒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彼此消除隔閡,有助于他們掌握知識、提高技能;二是要了解、信任學生,善于和學生交流,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理解他們的所感所愿,和他們保持暢快的溝通渠道,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通過交流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促進教學的改善;三是要引導學生,不僅要通過自律,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而且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能夠做到言傳身教,更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自動地學會自我提高、自我培養。通過認真分析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的特點,發揮他們的優勢,彌補他們的不足,使得他們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獲,不僅有助于自己的知識積累、能力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質、精神境界的提升。
體育原本屬于素質拓展教育,通過體育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鍛煉能力,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參與各項體育活動,又有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熏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鑒于這一特性,體育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公共體育的特色,開掘出體育的獨特魅力,使得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愿意上體育課,在課堂上表現出深厚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將課堂上學到的體育知識與技能運用于實踐,用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速度決定著是否能夠將掌握的最新知識傳遞給學生,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當前處于信息化時代,各種網絡信息的更新使得人們應接不暇,稍縱即逝,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體育教師更應該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即時性更新,不斷擴充知識儲備,掌握精深的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將自己掌握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即時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同時積極參與各種業務學習與培訓,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并運用于教學實踐,激發學生對公共體育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必須落實到具體的職位,具體的課程,以及教學各個環節、各個部分的方方面面。惟有如此,才能夠真正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并使之成為教育事業的精神支持。
[1]華彬.大學體育教師職業道德修養[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26(5):148-149.
[2]夏端陽.湖北高校體育教師職業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1):86-89.
[3]程燕飛,陳永英.體育教師職業道德研究綜述[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9,9(1):106-109.
[4]張衛平.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0):141-142.
[5]劉潔,陳愛民.影響高校體育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因素及對策[J].柳州師專學報,2006,21(3):79-81.
G645
A
1008-2549(2017)02-0054-02
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2015jyxm256);安徽財經大學校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acjyyb2016100);校質量工程項目(xj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