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華 (德州學院政法學院)
論建設創新型國家背景下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的地位*
■張慶華 (德州學院政法學院)
在當前新的形勢下,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的客觀條件還不成熟,不能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普遍下降作為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的原因。西方發達國家,有的雖然沒有本科畢業論文,但是其設置了能夠有效對學生進行學術訓練的其他教學環節,而且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教學傳統。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背景下,本科畢業論文是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全面衡量創新型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依據,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畢業論文;本科;創新型國家;創新型人才
“大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存在問題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而且愈演愈烈,是全國性的問題。如不引起重視,勢必會影響高校的育人質量。”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存廢的爭論,時下大致有三種觀點:即取消說、維持說和折中說。取消說的堅持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認為:“從現實來看,對學生提出這種論文的要求,也沒有真正起到提高學生學術能力的效果。”維持說的堅持者——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洪大用教授認為:“無論是碩士還是本科,在畢業論文這個環節,都是必需的。”還有一些高校的學者堅持折中說,認為應根據學科的性質,考慮畢業論文的存廢。技術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可以取消畢業論文,而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應保留畢業論文。
筆者認為,探討畢業論文的存廢,首先需要明確兩個問題:一是何謂畢業論文?二是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事實及其原因能否作為取消畢業論文的理由?上述三種主張似乎沒有清晰地界定好這兩個問題,致使支持各自觀點的理由較為牽強。對于第一個問題,筆者認為,畢業論文作為一項研究成果,其形式可以是理論型或應用型的論文,還可以是一項畢業設計,但是設計不能只是一個模型式作品,而沒有對作品機理的文字說明和理論論證,更不能不經過答辯環節。因此,畢業論文應堅持廣義內涵(以下若無特別說明,所述畢業論文均指廣義畢業論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三條的規定,筆者認為,畢業論文是指能夠表明學生確已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且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的研究成果。對于第二個問題,筆者認為,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事實及原因不應作為廢除畢業論文的理由。近年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堪憂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既有社會學術環境“大氣候”的原因,更有教學管理的原因。但是這些原因并非到了難以克服,無能為力的地步,只要有決心,總會有辦法。那種認為畢業論文已是“雞肋”不如廢除的觀點,實際上是畏難情緒的表現。
上述三種觀點中,取消說的作法過于武斷,對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過于悲觀。試想,取消畢業論文,如果這是指前文講的廣義的畢業論文,就等同于取消了畢業論文這一實踐教學環節,那么對學生畢業時綜合素質的訓練和評價就無從談起;如果取消的是狹義的畢業論文,代之以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畢業設計、調查報告等形式,那么勢必會泯滅部分學生的學術興趣和愛好。例如,物理、數學、哲學、史學等學科中的純理論問題,學生感興趣,也有研究的積極性,能說畢業論文已經被廢除了,你們只能作畢業設計或調查報告嗎?折中說堅持文科保留畢業論文,理工科取消畢業論文,代之以畢業設計或調查報告。這看似實事求是,實際危害也不可小覷。問題出在,折中說使用制度這把刀將畢業論文教學一分為二,對理工科與文科在學科特點上的相似性視而不見,理工科也有理論型論題,適合作畢業論文;文科也有應用性、現實性較強的問題,適合作調查報告。因此,同樣存在泯滅部分學生興趣愛好的可能性。對于維持說,筆者基本同意,但需要補充三點:一是畢業論文應付之以廣義內涵,包括狹義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調查報告等反映學生畢業時綜合素質的研究成果;二是畢業設計要有對設計機理和設計理由的說明與論證,調查報告要重在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和對策進行研究。三是廣義畢業論文的形式應由學生結合指導教師的建議進行選擇。
國外主要發達國家對本科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均非常重視,雖然有的國家沒有本科畢業論文,但是這一是源于本國高等教育的歷史傳統;二是其對本科生的學術訓練,專門設計有相應的教學環節,而這些環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目前我國高校專業教學雖然也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學生學術訓練環節,但欠缺國家層面的制度保證,大多流于形式,難以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因此,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尚不應取消本科畢業論文。中國能否建成創新型國家,取決于是否擁有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力資源,而研究能力的最核心部分則是創新能力。信息社會由于信息的開放性使得教師和學校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同時信息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學生具有探索知識、更新知識的能力才能在信息社會的競爭中取勝。而在培養上述能力素質的過程中,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環節是不可或缺的。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教育成效不應只看學生是否能準確填寫標準答案,更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看他們是否掌握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看他們是否具備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由此,創新型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可概括為:較高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校人才培養,在專業培養方面,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主要通過完善課堂教學來實現;另一個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完善實踐教學環節來實現。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整個人才培養的歸宿和最終目的。筆者通過對不同層次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檢索,發現在實踐教學計劃中,學時跨度居前兩位的是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兩個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畢業論文教學是培養誠信學術品質、創新精神、探索意識的過程,是掌握具有科學性、綜合性研究方法的過程,是在探索與創新過程中,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過程。畢業論文教學的這一特質,對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促進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實現,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本科畢業論文是對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訓練,是學術研究的初級階段。”畢業論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本科階段所學專業知識,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背景下,畢業論文教學對培養創新型人才不但重要,而且其作用不可替代。
1 專業理論運用的全面性、綜合性
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是對專業理論知識在理論問題或現實問題中的運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從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問題的發現,研究方法的選擇,直到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專業理論知識的運用。這種運用是對本科各階段所學理論知識的全面運用,而不是某個特定階段理論知識的單一運用;是對本專業各科目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不是某一科目理論知識的孤立運用;是理論與問題相結合的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運用。其他實踐教學環節雖然也不乏創新素質的培養,但是基本上不具有畢業論文教學的這一特點,至少表現不明顯。
2 科研方法培養和鍛煉的綜合性
“畢業論文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可以使學生展現文獻資料綜合、論點評價、提煉結論等技能,論文寫作也是鍛煉辨析思維的過程。”所謂研究方法的綜合性,不僅表現為研究方法運用上的多樣性,更表現為多種研究方法運用上的有機關系。在論文選題階段,常用的方法是理論檢索和現實問題調查。通過該方法進一步明確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明確選題的目的和意義。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實證的方法和價值分析的方法最為常見,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以科學實驗法、數學方法和系統科學方法最為常見。學生在論文的撰寫階段,根據對研究資料的掌握情況,綜合運用上述研究方法,整合論據,論證觀點,獲得整篇論文的結論。最后根據畢業論文格式規范整合論文形式,完成畢業論文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的研究方法上的培養和鍛煉是其它學習階段的小論文教學和其他實踐教學環節所無法比擬的。
3 培養方式的人本主義特點
畢業論文的選題具有較強的廣泛性和自由度。可以是應用研究,也可以是理論研究;可以是技術設計,也可以是作品設計。這樣提供給學生可選擇的研究空間就非常之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基礎及前期研究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研究題目。另外,畢業論文的指導是采用導師制的方式,每個教師指導一定數量的學生,使得畢業論文教學表現出較其他教學環節更為明顯的因材施教的特點。由此,畢業論文教學中,“人本主義”思想在創新精神培養上得以充分體現。
4 專業素質培養的實效性
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敏銳的創新意識、科學的創新方法是創新型人才應當具備的專業素質。通過論文選題過程,學生不僅在選題方法上得到鍛煉和方法論的培養,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選題可以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發現問題的信心,進而養成自覺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這也就形成了敏銳的創新意識。一篇優秀的畢業論文要求選題新穎,主要觀點鮮明且富有創新,論文結構嚴謹,資料豐富、準確、恰當,論述充分。答辯過程中,能夠熟練地回答問題,概念清楚,邏輯嚴謹。如果有嚴格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且得以嚴格貫徹,那么學生完成論文工作后,在創新素質和能力上的提升將是很大的。筆者曾指導過的一個學生,就完成畢業論文的收獲曾說:“這期間學到的知識是本科其他階段學不到的,實用性較強的東西,是一輩子忘不掉的,這些知識已經成為我們思想精神的一部分,自此,我們做事將會更加有自己的主張,而不再拘泥于書本。”
5 誠信品質培養的直接現實性
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實際上是一項較為艱苦的學術研究過程。要創新,必需要超越前人的理論,至少是發展前人的理論,而不能仿造,更不能剽竊前人的理論。一句話,要有優秀的學術品質。通過學術規范的嚴格要求以及撰寫論文的艱辛經歷,學生將能夠現實地認識到優秀的學術品質對優秀學術成果形成的重要意義,進而對學生的誠信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一個經歷過嚴格畢業論文教學環節鍛煉的學生,就業前回報社會的是誠實守信的精神財富;就業后回報社會的將是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疊加。
6 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的橋梁作用
通過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鍛煉,能夠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學既擔負教學生如何做事,又擔負教學生如何做人。畢業論文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在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首先,在制度上要求學生盡量走出校門,關心社會,在現實社會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其次,通過畢業論文環節的鍛煉,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研究社會問題的較為科學系統的方法論體系,為他們踏入社會,發現、解決社會問題奠定物質基礎,進而增強他們在社會事件、社會變革面前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信心。再次,在撰寫論文的研究過程中,多一分了解,就會多一分認同感,多一分責任感。通過與社會的接觸和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學生們將會透過現象發現問題的實質,進而一方面使學生拋棄不切實際的就業規劃,更加實事求是;另一方面還會喚起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關心民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例如,法學專業的某同學為撰寫畢業論文,在調查某省農村基層民主自治情況中發現,有些農村存在宗族勢力非法操縱村民委員會選舉的現象,有的宗族勢力還帶有黑社會性質。于是認為有必要以此為論文的切入點,對村委會選舉的完善問題進行研究。這一點就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最后,該同學不但通過認真研究提出了完善村委會選舉的對策,高質量完成了論文,而且還就某些非法行為,向有關機關進行了舉報。再如,機電專業的某同學,在論文選題過程中,通過調查發現太陽能發電的儲電設備普遍存在自然放電率高、儲電時間短的缺陷,給社會生產帶來非常大的不利影響,于是該同學就產生了聯合化學、物理專業的同學,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改良太陽能儲電設備的動機。這一點也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畢業論文是我國本科培養規格和培養質量的表現維度。”畢業論文研究過程是多種研究方法的運用過程,是專業知識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融會貫通、創新升華的過程。要想順利完成這一工作,研究者必需具有良好的學術品質,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敏銳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和科學的方法論體系。畢業論文質量對學生畢業時綜合素質的評價,比階段性的考試或畢業實習等其他教學環節更全面、更準確。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各高校肩負的時代任務。畢業論文教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表現出的諸多優勢決定了畢業論文質量是全面衡量創新型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依據。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甚至畢業實習也是衡量教學水平的依據,但不是全面衡量創新型人才培養水平的依據。因為專業基礎知識的創造性運用能力還需要其他教學指標加以衡量。畢業實習固然能夠達到專業基礎知識的創造性運用,但是從整個過程看,在創新思維的系統培養,創新方法的系統鍛煉和掌握上,畢業實習不及畢業論文。另外,一直以來畢業生就業率也被作為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依據。實際上,這是教學評估上的一個誤區。理由很簡單,就業率和教學水平并非成正比例關系。如果除去就業率的水分,就業尚分不同層次:是智力型,還是體力型;是專業對口性就業,還是專業非對口性就業;是較長期的就業,還是臨時性就業;是急需性就業,還是非急需性就業,等等。一個就業率難以準確反映相關專業的教學水平。畢業論文的質量高說明通過創新型人才培養,學生具備了創新型人才的綜合素質,至少是在創新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得到了嚴格、系統訓練和高標準的培養。然而,畢業論文的質量差,即便學生在其他教學環節上取得的成績再高,也不能說該學生在創新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過程中得到了嚴格、系統訓練和高標準的培養,更不能說該學生具備了創新型人才的綜合素質。因此,以畢業論文質量作為衡量創新型人才培養水平的依據,更具全面性和科學性。
[1]彭興庭.給畢業論文該有的重視 [N].光明日報,2003-04-05(17).
[2]川大“取消畢業論文”事件引發論文存廢之爭[DB/OL].中廣網,2009-10-15.
G642
A
1008-2549(2017)03-0086-03
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地方高校法學實踐教學改革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2010GG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