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科科,胡宏鴦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第五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1100;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杭州 311111)
·個案護理·
足背拔罐治療后致皮膚壞死創口感染1例的護理
盧科科1,胡宏鴦2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第五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1100;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杭州 311111)
總結1例足背拔罐治療后致皮膚壞死創口感染的護理。采用美鹽、清創膠等自溶清創、機械清創,清創后予負壓封閉引流并做好護理,植皮術后做好病情觀察及護理,積極抗感染治療,同時加強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3周后植皮成功,出院換藥1周,創口愈合。
拔罐;機械損傷;植皮;負壓封閉引流;護理
拔罐治療是一種傳統中醫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機械或加熱方法,驅除罐內空氣,利用負壓吸附皮膚,在局部造成微小皮下淤血、充血,這種小創傷能刺激人體自身功能(如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從而起到治療作用[1]。拔罐雖然有許多的益處,但使用不當也會出現各種并發癥[2]。如在肌肉薄弱處拔罐時間過久,負壓過大便會造成機械損傷。處理不當可造成皮膚大面積壞死,繼發感染,即使感染控制也會殘留創面,延長療程,影響功能恢復。負壓封閉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負壓吸引器進行負壓吸引的技術,在重大毀損創傷、植皮等患者中應用廣泛[3-6]。2015年6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收治1例右足背部拔罐后致皮膚壞死合并感染的患者,經多科合作,清創、VSD、創面植皮、綜合支持治療及護理后患者創面愈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男,34歲。2015年5月26日患者右足因拔罐配合小針刀治療后出現右下肢及足背明顯紅腫,足背大面積水皰,表皮呈灰色,皮膚溫度偏高,數字疼痛評分法評分2分,足背動脈搏動較弱,就診于當地醫院,體溫39.6℃,超敏C-反應蛋白(CRP)98.7 mg/L,血常規白細胞32×109/L,當地醫院予全身抗感染治療半月未見明顯好轉,遂于6月1日就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科。查體:生命體征平穩,右下肢動靜脈彩超提示血管無病變。右足正斜位X線檢查提示骨質未見明顯異常。查血生化各項指標正常,血常規白細胞16.5×109/L,CRP 46.8 mg/L。請骨科、感染科會診予全身抗感染治療,并取足背水皰內液體行細菌培養,局部予凡士林紗布濕敷。6月3日,細菌培養報告陰性。患者為進一步治療于6月15日就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造口傷口疑難門診。局部創口評估可見患者右足背有一創面大小為12.5 cm×5.3 cm×1 cm,100%黑痂覆蓋,干燥,觸之柔軟有波動感,無異味,周圍皮膚紅腫明顯,局部皮膚溫度高,創口采用數字疼痛評分法進行評分,觸碰時2分,清創時6分,痂下可見100%黃色創面,12~6點方向有1.0~1.5 cm潛行,行清創處理及分泌物培養,口服克林霉素分散片225 mg控制感染,3/d。6月18日,患者足背分泌物細菌培養示陰性。清除周緣黑痂時患者數字法疼痛評分為7分。再次請骨科會診,6月20日收住骨科病房。6月22日在腰麻下行右足清創+VSD術。清創后創面約15 cm×10 cm,部分肌腱外露,邊緣皮膚部分壞死無明顯血供。創面放置VSD裝置持續負壓吸引,并予哌拉西林他唑坦2.5 g抗感染治療,2次/d。6月29日在全麻下行右大腿取皮術+右足背清創植皮術+VSD。2015年7月6日拆包示植皮成功,局部予凡士林紗布換藥出院。7月11日隨訪:患者在當地醫院換藥1次,傷口已愈合。
2.1 清創期處理 本例患者右足背創面局部予5%聚維酮碘消毒,用無菌鑷和剪刀清除黑痂及壞死組織,創口數字疼痛評分6分,予1%利多卡因注射液浸濕紗布濕敷創面15 min繼續清創,根據患者耐受情況清除部分黑痂,可見100%黃色創面,12~6點方向有1.0~1.5 cm潛行,用等滲鹽水清洗后取創面分泌物做細菌培養,用美鹽條填塞引流,無菌紗布覆蓋包扎,換藥1次/d;殘留黑痂用刀片劃“#”號后用清創膠+5%聚維酮碘紗條覆蓋溶痂,清除黑痂周緣時患者數字疼痛評分7分。清創后創面約15 cm×10 cm,部分肌腱外露,邊緣皮膚部分壞死無明顯血供。
2.2 控制感染 患者在口服克林霉素分散片時,指導三餐后半小時服藥,注意觀察大便顏色,如出現劇烈腹痛、腹瀉等情況及時報告醫生,指導清淡飲食,詢問有無克林霉素使用過敏史,定時復查肝腎功能。患者收入骨科后改用靜脈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坦2.5 g 2/d,藥物現配現用,按時給藥,用藥前尋問患者有無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注意觀察使用過程中有無超敏反應發生,及使用后傷側肢體紅腫消退情況。該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抗感染過程中患肢紅腫逐漸消退,無不良反應發生,植皮區無感染發生。2.3 VSD護理 徹底清創后放置VSD裝置,接中心負壓吸引器持續負壓吸引,負壓保持在0.02~0.04 kPa,同時抬高患肢30°,負壓瓶的位置低于創面60~100 cm,引流瓶放置于安全位置。密切觀察中心負壓源有無異常,各接頭處半透膜粘貼有無漏氣,引流管內液體柱是否流動及創面敷料塌陷情況,以確保封閉良好,負壓引流有效[7]。密切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用墊圈等將易壓迫部位墊高、懸空,防止引流管被壓迫或折疊,如果創面下敷料向上隆起,說明引流管有堵塞,及時消毒堵塞處遠段的引流管,用20 ml 注射器吸取等滲鹽水反復沖洗、抽吸直至通暢,必要時更換引流管。每日消毒更換負壓引流瓶,引流量占引流瓶三分之二時及時更換引流瓶。觀察引流液的量、性狀、顏色等,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一次負壓密閉引流可維持有效引流5~7 d,一般在7 d后拔出或更換,患者第1次手術清創后使用VSD 7 d拆除,局部有肉芽組織生長,當日送手術室植皮后,為促使移植皮與創面的有效貼合,確保移植皮的成活,再次放置VSD裝置,7 d后拆除,患者右足背創口愈合。
2.4 心理護理 本例患者為青年男性,在家起主要經濟支柱作用,擔心術后愈合不佳、植皮不成活、術后疼痛、感染、壞死反復加重甚至截肢等情況,怕足部功能受損,不能正常行走。耐心聽取患者傾訴,給予適當安慰,告知患者配合治療后出現術后并發癥的概率很小,且預后效果良好,以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保持情緒穩定。經心理護理,患者情緒穩定,能主動配合治療。
2.5 健康宣教 教會患者預防及減輕疼痛的技巧,讓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在進行有可能會引起疼痛的處置前預先告知患者,讓患者有思想準備[8];幫助患者擺好舒適姿勢或體位,使肌肉松弛,減少可能產生疼痛的肌肉阻力。告知患者及家屬,翻身時不能牽扯、壓迫、折疊引流管,不可按壓VSD敷料,否則,吸附的液體會被擠壓到周圍皮膚上,導致半透膜粘貼失效。指導患者進行足部功能鍛煉,注意循序漸進,早期可由家屬協助做腿部肌肉的被動功能鍛煉(用手輕柔揉捏小腿),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并發癥;拆除負壓吸引裝置及出院后,加強足部的功能鍛煉,但注意避免勞累。指導患者觀察趾端血液循環情況,發現不適及時就診。
足背拔罐治療后致皮膚壞死創口感染須立即行清創處理,清創后予VSD并做好負壓監控以防止管道堵塞,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情況;植皮術后做好植皮區VSD護理及病情觀察;遵醫囑予藥物抗感染,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
[1] 張衛寧.拔罐治療誘發急性自發性硬脊膜外血腫一例報告[J].臨床誤診誤治,2012,25(11):69-70.
[2] 張凌燕.拔罐使用不當也能致病[J].中華養生保健,2013(6):35-36.
[3] 趙紅喜.VSD負壓引流結合土黃連液沖洗在創面治療中的護理體會[J].遼寧醫學雜志,2015(5):302-303
[4] 崔文波,魏小華.負壓封閉引流與常規敷料加壓包扎對游離皮片植皮療效的對比[J].臨床醫學,2012.32(12):13-15.
[5] 馬麗紅.VSD負壓引流敷料治療重大毀損傷患者的護理[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1(7):151.
[6] 董菁.VSD負壓引流技術在深度燒傷創面修復中的護理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10):191-192.
[7] 陳潤芳,蕭佩多,王麗嫦,等.面積與負壓值對急性創傷傷口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12(27):4141-4142.
[8] 周娟,王長青.康復信息指導在手外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8):155-156.
盧科科(1982-),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6-12-26
R473.6
:B
:1671-9875(2017)09-1012-02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