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尤文
(黔東南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 貴州凱里 556000)
試論黔東南森林在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舒尤文
(黔東南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 貴州凱里 556000)
氧是人體新陳代謝必不可少的關鍵物質,生命離不開氧氣;大氣中的氧約70%來自海洋藻類植物,約30%來自陸地植物;而陸地植物所產生的氧60%來自森林的光合作用,即大氣中約18%的氧來自森林。黔東南屬內陸地區,沒有海洋,大氣中的氧主要來自森林。本文擬重點論述森林與健康的關系、黔東南森林與氧氣生產量、氧氣負離子與健康的關系以及森林在黔東南對健康產生重要作用等功能,對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
森林;氧氣;黔東南;健康;建議
黔東南州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度的地段上,歷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之稱謂,是我國邊遠落后的山區;民族文化優源和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是黔東南的兩個寶貝。貴州省委在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把握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規律和特點,從全省全國發展大局為黔東南作出“守住兩條底線(發展和生態)、用好兩個寶貝(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省委作出的科學是決策,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鼓舞人心、是大美黔東南的未來、是脫貧攻堅的主打方向;保護森林、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2.1 森林與生命
氧是人體新陳代謝必不可少的關鍵物質,是人類生命活動之首需,人類生存離不開氧氣。早在遠古時代,地球原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占91%,而氧含量不及現在的1%(現大氣中氧年生產量近千億噸,陸地植物所產生的氧60%來自于森林)。在36億年前,海洋中藻類單細胞開始向大氣沖氧,隨著大氣中氧氣和臭氧層的形成,為動物界的生存和生命物質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氧氣達到現今的21%的水平。生物圈內生存的陸地生物,其生長過程需要大量氧氣,而生活能源、工業生產以及火山噴發等又消耗大量大氣中的氧,使地球環境在過去的100年間,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15%。有人預測,預計21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3±1.5℃。如果我們不立即采取嚴格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措施去保護大自然,擴大森林面積,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必將受到大自然的嚴重懲罰。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2013年1月3日,全球人口突破70億大關。人口的劇增,始終保持對土地、糧食、森林、能源、水資源等的直接需求,導致全球無節制的開采和采伐,減少地球氧氣的生產量,人類的生存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引起世界各國的嚴重關注,人口、糧食、資源、環境等,成為全球性的熱門話題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2.2 森林與空氣負離子
空氣負離子是指大氣中的中性分子和原子,在自然界電離源的作用下,形成自由電子,且大部分附著于氧分子和水分子上而形成的離子,稱之為空氣負離子。
1889年,德國科學家埃爾斯特和德格爾首次發現空氣負離子的存在。1902年,阿沙瑪斯等人確定空氣負離子存在的生物學意義。1903俄國斯科學家索勃洛夫,首先將空氣負離子應用于人類健康的預防、保健和臨床醫療。
空氣負離子之所以被譽為“空氣維生素(長壽素)”,是因為它能通過人的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對人的機體生理活動產生積極的生物學效應。負離子濃度的高低是衡量空氣清新程度的指標。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當空氣負離子濃度>1000個/cm3時,才能達到清新衛生的標準。在城市中,空氣負離子只有30~70個/cm3,細菌含量卻高達3~4萬個/cm3;在森林的上空及附近,空氣負離子約有1~2萬個/cm3,而細菌含量僅55個/cm3。就空氣負離子壽命而言,空氣負離子在正常情況下,只存在幾分鐘;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僅能延時幾秒鐘;而在森林、海濱或瀑布區域,壽命可達20min。
臺灣科技大學葉正濤教授的研究認為:在森林、瀑布邊,空氣負離子濃度達1~2萬個/cm3,負離子對人體有自然痊愈力;在高山、海邊,負離子濃度有5000~1萬個/cm3,負離子殺菌作用明顯,可減少疾病的發生;在鄉村田野,負離子濃度一般為1000~5000個/cm3,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在曠野、郊區,負離子濃度在100~1000個/cm3,可起到殺菌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用;在公園里擁有的空氣負離子400~1000個/cm3,功用同于上一等級;在城市公園里,空氣負離子濃度在400~600/cm3,可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有抗菌的作用;即便在城市的綠化帶邊行走,空氣負離子也達200~400個/cm3,對人體也有一定的益處。
據報道,負離子濃度較高的森林空氣,能成功治療Ⅰ、Ⅱ期高血壓、哮喘、肺結核等疾病,對支氣管炎、冠心病、心絞痛、神經衰弱等20多種疾病,也有較好的療效。
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9月,日本醫科大學公眾衛生學博士李卿(山西藉),主持了《森林浴對人體免疫機能的影響》課題。他在日本飯山市的森林里,對在日本東京工作的12名男性公司職員進行實驗;第一天下午在雜木林里散步2h;第二天上午在紅山毛櫸林散步2h,下午在杉木林里散步2h;第三天和第四天,李卿對實驗對象進行血液檢查,發現殺傷癌細胞的“NK”活性,第三天比實驗前上升了26.5%,第四天上升到52.6%;同時血液中的“NK”數和“NK”細胞內的抗癌蛋白素也在增加。他的這一發現,2006年5月,獲得“日本產業醫學學會獎勵獎”,成為在日本第一個獲得此獎的外國人;同年7月,又獲得“日本醫科大學醫學會獎學獎”。他在森林浴自然療法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空氣負離子對人體的生理作用,據中國著名激光醫學專家朱平教授等人的研究認為:①可清除多余的氧自由基,延緩衰老;②可雙向調節免疫功能;③可凈化血液;④促進免疫細胞活化;⑤調節自主神經系統;⑥激活體內各種酶系統。
空氣負離子對人體生理功能的生物學效應,毋容置疑,但目前的客觀現實卻令人不容樂觀。據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有關資料報道,20世紀初,大氣層中的空氣正負離子的比例是1:2,而最近統計,比例則相反。正離子的富余,引起生物體生理功能穩定性的紊亂,使身體酸化和氧化,這是產生多種疾病的根源。
2015年我國衛生部發布:癌細胞在酸性體質中發展;都市人群80%呈現不健康酸性體質;我們的體液應該呈現弱堿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新陳代謝;這是一個觸目驚心卻又一記振聾發聵的忠告。
2.3 森林植物的精氣
森林植物的樹冠、枝葉的尖端放電,以及光合作用過程的光電效應,均會促進空氣電解,產生大量的空氣負離子。植物釋放的揮發性物質——精氣(即俗稱的芬多精),也能促進空氣電離,增加空氣負離子濃度。同時,芬多精又能抑制或殺死空氣中的細菌,降低空氣中的塵螨,自我形成防御霉菌和細菌的防護系統。
芬多精能殺死周圍環境的其它生物,這是前蘇聯B.P.Ioknnh教授于1930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首先提到的。
前蘇聯托金教授的研究也提到,一公頃杜松林,一晝夜可以散發30kg有強烈殺菌作用的芬多精物質。西北利亞冷杉的針樹葉和短柄杜香的芬可精可殺死葡萄菌、鏈球菌、百喉和百日咳桿菌。日本異形鐵杉森林散發的a-蒎稀物質有興奮神經的作用。云杉、黑松、檸檬等樹木的分泌物殺菌素,能殺死變形蟲、纖毛蟲等,又可消滅結核、霍亂、傷寒、白喉等多種病原體。
中南林業大學吳楚材教授主持承擔《植物精氣研究》課題,揭開了植物精氣的秘密。芬多精是植物細胞不斷分泌的一種氣,散發在空氣中,通過人的呼吸和人體表皮進入體內。而精氣的成分70%以上是萜類化合物(不飽和的碳氫化合物)。國內的刊物曾報道稱:這種萜類化合物透過皮膚的速率是水的100倍,是鹽的1000倍。萜類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后,可促進免疫蛋白增加,增強人體抵抗力,達到抗菌、消炎,強身健體的作用。
從我國現有的研究成果看,最有價值和有益的樹種是松科和杉科的植物;松科中的馬尾松、濕地松、火炬松、落葉松等的針葉精氣中,萜稀化合物含量在90%以上;杉科類精氣中的萜稀含量在81.84%。
現全球的森林,每年可散發1.75億t能殺死細菌的芳香性物質——芬多精,釋放555億t氧。陸發生態系統碳儲蓄量5600~8300億t,其中90%的碳存儲于森林中。近廿年的研究發現,海南的粗榧、衛茅科的美登木,以及杉科中的紅豆杉,已載入抗癌藥物名錄,銀杏也列為抗癌、抗心腦血管疾病藥物;許多止痛藥、抗生素、抗癌物質、抗白血病藥物、激素、抗凝血藥,以及避孕藥,都是在森林中發現的。當今世界上人工合成的藥物,至少有40%是根據植物藥用成分而生產的。由此可見,森林與人類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毫不夸張的說,森林是人類健康之本,是地球生命之肺。
2.4 森林與人類健康的自然療法
在人類與疾病的長期抗爭中,逐漸認識自然、認識森林,以及林下附著物的藥用價值,形成了至今仍沿襲的森林與人類健康的自然療法。
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用香料消毒和防腐。我國3000多年前,人們就知道用艾蒿淋浴、焚熏、潔身袪穢。在2300多年前,古希臘人已知道用森林環境作醫療場所。我國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以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是記述廣義的森林個體治療疾病的專著,只不過尚未延伸到森林群落對健康學自然療法的層次上。德國實施森林健康療法已愈百年歷史。后來,德國森林空氣中的負離子學說、俄國的芬多精學說、日本的森林浴,以及風行歐美的森林步行健身法,均是人類健康自然療法的有力佐證。
3.1 黔東南森林資源
黔東南有兩大資源(兩個寶貝):①民族文化;②生態環境。貴州10大林業重點縣有8個在黔東南。森林覆蓋率達、活立木總蓄積居全省之冠,也是中國的重點林區。
據對黔東南州第四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的初步統計,全州國土總面積3033710.0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184535.20hm2,占國土面積的72.01%;在全州林業用地面積中,森林面積2026640.81hm2,占全州林地面積的92.77%;優勢樹種(組)以杉木、馬尾松純林和針闊混交林、闊葉混交林為主,其他樹種為輔;森林覆蓋率67.37%,林木綠化率達69.58%;全州活立木總蓄積1.712億萬m3。
3.2 黔東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黔東南州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尤為明顯。
根據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黔東南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2009年11月公布的我州《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報告》(共七大指標,12個項目)載:全州森林生態系統(目前能計量和評估的指標項目——文者注)年總價值達1011.58億元,每公頃森林提供的價值年均5.17萬元。在與大健康關聯度十分緊密的三大指標(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中,黔東南州森林每年涵養水源47.89億m3,服務功能價值392.71億元;固碳374.36萬t,釋氧871.16萬t(占全球森林年釋氧量的0.16‰),其服務功能價值達132.01億元;在凈化大氣環境中,每年提供空氣負離子1.47×1020個,吸附有害物質SO23.18億kg,吸收氧化物0.04億kg,吸收氮氧化物0.11億kg,滯塵469.21億kg,凈化大氣環境的服務功能價值74.76億元;三大指標之和達599.48億元,占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值的59.26%。
就黔東南的森林類型來說,單位面積(hm2)空氣負離子分布的個數與森林類型密切相關;單位面積提供負離子最多的森林類型是竹林為29915個/cm3,其次是針葉混為1724/cm3,第三是櫟類為1448個/cm3。年生產負離子量處于前五位的是黎平、榕江、從江、劍河、天柱縣,單位面積提供負離子個數前五位的是黃平、丹寨、麻江、榕江、凱里市;這與黎平、榕江、從江、劍河、天柱縣森林面積大和森林覆蓋率高及黃平、丹寨、麻江、榕江、凱里市森林類型豐富緊密關聯,同時最重要的是與黔東南百歲老人分布前五位從江、黎平、黃平、麻江、凱里相吻合。
據國家、貴州省、黔東南州老齡辦統計,2011年全國百歲老人48921人,貴州省874人、占全國百歲老人的1.79%,黔東南州百歲老人118人、占貴州百歲老人的13.50%,高于貴州其他市(地、州、區)的平均水平,這與黔東南森林覆蓋率高于貴州省及其他專州相一致。
森林是地球生命之肺、是人類健康之本,黔東南森林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是黔東南人民健康的源泉。
黔東南州是我國多種植物區系交叉薈萃的區域,植物種類繁多。據《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林業志(1988~2010)》記載,到2005年,全州已鑒定出森林植物(不含地衣植物)302科1038屬3259種;其中:種子植物189科785屬2346種,蕨類植物65科146屬512種,苔蘚植物48科107屬401種。在種子植物中,木本植物117科418屬1585種;草本植物86科367屬761種。在木本植物中,喬木樹種824種,其中國家保護樹種39種;灌木樹種761種。已鑒定出藥用植物400余種,苗侗兩民族常用藥物分別為900種和750多種。黔東南森林植物資源特別豐富。
隨著人類對森林植物康養作用認識逐一深入,從20世紀末~21世紀初,全國不少地方利用多種森林環境空氣負離子濃度高的特點,競相開展“森林旅游”、開辦“森林醫院”、實施“森林浴”、建大量得森林康養基地,呈方興未艾之勢。
黔東南具有全國少有的良好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應乘建設“大美黔東南”之風,推進大健康戰略行動,加快建設貴州侗鄉大健康示范區、努力創建國家級大健康產業示范區,大力發展健康養生產業、健康醫藥產業、健康養老產業、健康藥食材產業、健康運動產業等業態,盡快趕上全國健康產業發展的步伐;為此,為黔東南森林旅游開發特提出如下建議。
(1)及時研究制定符合黔東南森林旅游開發和服務的規程規范、旅游開發的優惠政策,在保護和發展好森林旅游資源的前提下,將黔東南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老百姓得實惠、投資者得利益,為鞏固脫貧攻堅“能脫貧、不返貧”奠定基礎。
(2)開展全州森林旅游景區景點的全面普查,圍繞“三江三山一中心”旅游布局,統籌規劃、科學開發,在突出黔東南森林旅游特點的基礎上,多層次、全方位,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3)選擇森林景觀和森林類型豐富、森林覆蓋率高的區域,開展空氣負離子實地測定,并同時開展空氣負離子對人體健康的深入研究。
(4)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拓展招商引資政策,允許國外資本、國內資金、民營資本、社會資金、資源入股等獨資或合資開發,使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讓我們一同走出家門,走進森林,走向大自然,擁抱大健康!
S178.5
A
1005-7897(2017)12-0113-03
2017-6-4
舒尤文(1965-),男,侗族,施秉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等林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