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軍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桃山林場 068452)
淺談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高立軍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桃山林場 068452)
在環境日益惡劣的影響下生態文明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而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環境中,森林資源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對森林的培育可以有效推動生態環境的建設。本文通過分析現今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闡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所造成的影響及后果,并通過探討森林資源的作用,指出森林培育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森林培育技術;林業發展;生態環境;可持續性建設
森林培育指是要大量的植樹造林,通過樹木利用太陽能和其他物種進行一定的生物轉化,從而為人類創造出各種能源和生產原料,并建立和保護各種生物的生存環境。當前森林培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立地、選種、育苗、調控和撫育等。森林培育不但可凈化環境,生產出人類所需的各種能源和材料,還能為社會提供一定的工作崗位,有極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今后應不斷地發展和經營。生態環境建設,就是通過各種先進技術手段治理生態環境問題,從而達到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是應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并不是迅速就能完善的,而是需要未來幾代人的持續努力和不斷的堅持才能實現,才能建設環境優美、生態綠色的社會。
人類與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生態環境的作用,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類對生態環境的開發利用越來越徹底,生態環境的過度開發與破壞造成生態環境惡化面積越來越大,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其主要造成的環境問題有以下幾部分。
①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一直是我國生態環境的重要問題,由于在發展時期對森林資源的大肆砍伐及開荒造田造成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由于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口眾多,因此在許多地區都出現了水土流失的情況,其分布多、面積廣,并且有一定的擴大趨勢,為治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②土地荒漠化與沙塵暴。土地荒漠化及沙塵暴的主要成因是森林及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土地荒漠化,而沙塵暴的形成則是土地荒漠化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及沙塵暴會加劇土地退化的速度,并且會致使生態環境惡化的更為嚴重,形成惡性循環。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環境是形成完整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保證生物多樣性的前提。我國森林資源多年來不斷的被開發利用,培育速度無法趕上開發速度,造成森林資源逐漸減少,一些氣候較為干旱的地區存在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情況,森林存儲量較少,形成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象。這種掠奪式的開發使森林生物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致使一些生物數量逐漸減少,嚴重時會造成物種的滅絕。
3.1 保障物種的多樣性
森林培育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保存各類植物,還可以為它們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使它們可以正常的生長。我們都知道,近年來,我國的工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周圍的生活場所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還造成了大量的動物頻臨滅絕。因此,使生物的多樣性得到了破壞。而我們所說的森林培育,正是為了給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準備天然的棲息場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存的森林自然保護區已經對各種濕地以及三千多萬種天然林進行了保護。因此,森林培育不但可以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還可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為物種的多樣化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3.2 實現全過程森林培育質量管理
為了有效確保森林培育質量,應該從選擇良種到種苗種植的整個過程中都加強質量管理。森林培育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應該選擇兩種進行培育,森林培育人員應該高度重視選擇、收集良種,認真、仔細研究種苗資源,并且建立一個良種基地,在剛開始造林時就加強質量控制管理,避免留下質量隱患。種苗種植后一定要注意加強苗木撫育工作,盡可能增加苗木種植數量,提高苗木種植質量,并密切觀察各種森林培育質量的影響風險因素,提前制定相應的風險風范方案,有效確保苗木培育質量。培育人員一定要實時跟蹤,并且持續評估苗木種植以及森林撫育及管理等工作,嚴格控制森林培育質量。
3.3 提高森林培育質量管理的科技水平
森林培育管理工作中,應用科學技術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森林培育質量水平。森林培育部門有必要構建一個完善的森林培育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現代信息手段提高森林培育管理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培育人員經過質量管理系統也可以對植株進行實時測量,詳細記錄植株的生長過程,密切監測森林各種風險因素,如火險、病蟲害等,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和防治措施。
3.4 防災減災,確保農業穩產高產
調節氣候也是森林的一個重要作用,根據調查顯示,在森林地區,其所產生的日夜溫差較小,并且對比附近區域,森林區域冬日溫度要高于其它地區,而在夏日溫度要低于其它區域,可以起到一定的恒溫、防寒、防凍的作用。并且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蒸騰作用,森林空氣濕度要明顯高于無植物區域。因此森林可以有效的調節當地的小氣候,并且起到防旱防澇的作用,使防護區域內農作物可以有良好的生長條件,保證其穩定高產。
3.5 保障農業生產
科學合理地利用當前耕地資源可為農業生產提供保證。但當前的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尤其是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大大地減少了耕地資源,降低了耕地質量,十分不利于農業的生產。而且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水澇和旱災頻發,這也是生態環境惡化造成的影響。森林培育能有效地促進農業生產,大量的森林能有效地降低晝夜間的溫差,減弱冬季酷寒和夏季炎熱造成的反作用。森林樹木的蒸騰作用還能提升空氣濕度,平原地區的森林還能有助于改善地區氣候,防治霜凍等自然災害的發生。
森林培育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手段,森林培育在防治水土流失、遏制土地荒漠化、保障農業生產、維護生物物種多樣性和、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我國要繼續堅持走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擴大森林培育,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1]張祖棟,陳德蕙.森林培育在生態環境建設的意義、對策及一點做法[J].科技傳播,2014(21):171~172.
[2]林杰.淺析森林培育在我國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J].農技服務,2016,33(6):166.
S723
A
1005-7897(2017)12-0160-02
201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