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輝
摘 ? 要:中國民族舞、民間舞是我們民族積累并凝練形成的燦爛文化之一,“即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構成,同時也是最直接、常見的抒發感情表現形式。可見,“即興”的運用可以強化教學方法,達到靈活學習、靈活運用的目的。
關鍵詞:“即興”;舞蹈;教學
中圖分類號:J722.2-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2-0100-01
一、“即興”教學特點、意義
“即興”指的是對眼前盡量有所感悟,臨時興起。把其引入舞蹈中則指的是舞蹈家在不經意間,并未經過預習或是排練,只是根據音樂、節奏,立刻開展舞蹈表演的一種創造活動。就算音樂相同,也因客觀環境及舞蹈者主觀情感思想差異而導致每次表演均不相同。
1.可增減學生感知、想象力。“即興”教學法優化了原有教師刻板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了教學的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一個相對輕松的氛圍中去發揮自己的感知、想象力,拓展他們發散性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可以感受音樂以及周邊的環境,把想象力放飛,鍛煉與四周環境感知并提升想象力,打造一個作為舞蹈員的基本素質。
2.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興趣可以說是學習的動力。在“即興”的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則起到的是主導的作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感悟,隨心去進行創作、學習,教師只在適當時機開展帶動、引導,在這樣放松的學習氛圍中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自主能力,讓學生對學習可以從被動轉變成為主動,激發學生對舞蹈課程興趣以及探究的愿望,增加學習興趣并提升學習效率。
3.有利于打造學生自主及獨立的個性。“即興”不單在教、學,教師的教學中更加入思考、討論等元素。教師及學生關系不是單純的一對多的傳授,而是在平等交流中由教師根據各學生個性、特點對其進行學習方法以及習慣的引導及指點。時間一長,學生學習到的不單單是專業知識,更有思考的方法及習慣,并且還有可能影響到學生未來的道路。
二、當前“即興”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2.教師的能力不足。教師素質對于教學質量來說極為重要。特別是舞蹈類的“即興”教學,需要教師有專業素質、經驗,以及比較強的表達和溝通能力,才可給予學生最合適的引導以及最適當的指點,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民族、民間舞人才。
2.教師對“即興”教學理解度不足。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主要重視的是教授動作、技能,忽視課堂中個性創造的開發。在多數教學中,還在開展類似“滿堂灌”的教學試,重視講授書本規定技巧、動作,忽視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在這樣環境下教授出來的學生未有個性,更是缺少創新的能力,這樣也只會讓教學的質量越來越差。
三、“即興”課程在民族民間舞蹈課程中的實踐方法
舞蹈的學習是通過專門舞蹈訓練,讓一個具有一定基礎的人成為有舞蹈技能以及智能結構的人才。如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等。這些都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中人才增減的重要目的,是需要通過一個又一個過程來實現的。
1.音樂即興。以不同民族音樂作為背景,在內容、形式自由的情況下,學生進行自我舞蹈體驗的展示,并且以民間舞蹈的特點作為基礎,讓學生以唱跳合一方式開展即興表演,由視覺、聽覺雙重角度完成音樂舞蹈整合過程,由此提高學生對音樂感知力,增加節奏感,加大內心的敏銳度并形成良好舞蹈習慣。
2.模擬即興。通過對于一些具有概念的具象性模仿,提升刻畫形象能力。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在于其豐富角色設定。例如山東鼓了秧歌中的花、鼓、三等。還有膠州秧歌當中的翠花、小嫚;安徽的花鼓燈當中的蘭花、鼓架等等均是帶有強烈的個性標簽角色。所以在有關即興課程當中,可根據不同角色讓學生對于特定角色進行模擬性舞蹈即興。例如,海陽的秧歌,我們都知道此舞蹈是由民間十三個舞蹈短句所構成的,如其中的彩蝶紛飛、丑婆拱花等短句,形象具體且在教授之前先可讓學生對丑婆一角進行模擬的即興,在模擬即興過程中,完成對這一角色開展二次創作,增加學生對舞蹈角色掌握力,讓其更有效完成對舞蹈形象表現、刻畫。
3.身體接觸的即興。以身體不同中角度、程度接觸,探究舞蹈身體最大可能性,把學生進行自由的分組,可單個人、也可若干個人一組,掌握主、被動關系。學生在這樣的接觸即興當中形成主、被動的舞蹈關系,簡單來說就是一方對另外一方的積極接觸,另一方對于一方接觸接受。在不斷變化這種關系中,尋求到更多的舞蹈可能性。
四、結語
綜上,民族、民間舞蹈即興教學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重視人的作用,讓動作技術學習以及觀念、心靈引導有機結合,讓學生思維方式由“我要如何跳舞”轉變成“我應該如何表達舞蹈”,讓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成為主動的探究及創造,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高素質民族、民間舞蹈的專業人才,讓民族民間舞蹈的寶貴財富才可繼續發揚光大、繼續放出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付宜玲.即興表演在民間舞課程改革中的價值及實踐研究[J].藝術科技,2016(08).
[2]馬文君.把民族文化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J].藝海,2013(12).
[3]李佳聰.原生態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與即興性[J].藝術科技,2013(06).
[4]呂洋洋.淺談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課程教學方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