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明 冷橋勛
一、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在新聞出版領域的具體體現,是新聞出版工作的思想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內容十分豐富,其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黨性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根本原則。新聞出版是重要的意識形態陣地,黨性是新聞出版的政治屬性。我們必須從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事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事關我國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的高度出發,從歷史的視角認識新聞出版工作的黨性、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2.真實原則。新聞出版的真實,就是要在新聞出版工作中堅持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習總書記重申了真實原則,并鼓勵新聞工作者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反映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3.效益原則。新聞出版工作必須有全面的效益觀,應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
二、大學出版社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重要意義
1.確保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出版工作關系國家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呈現錯綜復雜的局面,全球范圍內不同價值觀念的較量依然激烈。社會思想意識日趨多元,一些不良的傾向和問題,也必然會在出版領域有所表現。大學出版社是國家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屬性,在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方面承擔著重要任務。在越來越激烈的行業市場競爭面前,在媒體融合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大學社必須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堅持黨對意識形態的絕對主導權,把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中心工作,把確保正確導向作為靈魂,使高校出版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
2.履行育人職責和使命的迫切需要。大學出版社是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文化傳承與教書育人的社會職責。大學社一般以高校教材和學術專著為出版方向,主要服務于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在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承擔著重要職責和使命。如果在教材和專著的政治導向、內容科學性等方面把關不嚴,將嚴重影響大學出版社履行育人職能。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才能保證出版的文化產品的正確方向,才能進一步提升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的內容科學性、審美觀念的正確性,從而推出更多更好的融真、善、美于一體的精品力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應有貢獻。
3.打造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的前提條件。黨的“十八大”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高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出版工作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強烈影響著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意識。在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過程中,出版工作要靠打造精品力作來增強文化引領作用。大學出版社必須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創新觀念、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出版物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出版引領文化的重要作用。只有這樣,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才能既反映重大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又體現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才能不斷增強出版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三、大學出版社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路徑思考
1.堅持黨性原則,加強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是根本保證。黨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根本原則,也是編輯出版工作的根本原則。出版工作的黨性,即是出版工作的政治屬性。大學出版社必須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從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出版工作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做到既讓黨和政府放心又讓人民群眾滿意。同時,大學出版社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加強管理。要通過扎實有效的管理,確保黨對出版工作的宏觀把控,確保出版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推動出版社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對出版工作的領導。
2.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正面輿論引導是指導方略。堅持正確導向是出版工作的第一政治任務,是衡量出版工作好壞的第一標準,也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線。大學出版社堅持正確導向,核心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努力推出盡可能多的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精品力作。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工作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避免簡單重復一些政治口號,也不能純粹灌輸一些空洞的說教,如此非但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帶來消極和負面的影響。
3.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兩個效益”相統一是基本原則。2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指出,“國有文化企業是發展文化產業、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須著力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表率帶動作用,在推動兩個效益相統一中走在前列。”大學出版社作為國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爭取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秀作品,將其及時推向市場,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佳統一。
4.堅持“人才強社”,加強隊伍建設是關鍵之舉。事業成敗,人才是第一位的要素。編輯出版工作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大學出版社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支撐。大學出版社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必須堅持“人才強社”,加強出版隊伍建設。一要加強編輯出版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培養,堅持政治家辦出版,確保當好政治導向的“把關人;二要努力培養編輯出版工作者的科學信仰、道德情操、文化追求,確保每一本出版物都是優質精神食糧,都能給人以精神的動力、文化的滋養;三要建設一支學習型編輯出版隊伍,讓大家把學習當作一種習慣、一種生活,爭取以寬廣淵博的學識,把編輯出版工作做得更好;四要加強經營管理隊伍建設,使大家既研究市場,善用市場思維和市場手段,又熟練掌握圖書出版發行規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出版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