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摘要:趨同的商業價值取向,“短、平、快”的市場要求,出版企業業績考核標準,編輯業務能力和個人素養均影響編輯價值的實現。
關鍵詞:出版活動;編輯價值;價值實現
如果說以前的編輯更多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文字工作者,那么現在編輯的核心價值則更多體現為個人的判斷能力和綜合素養,更多體現于對出版資源的發現、整合和創造。筆者僅就出版活動中影響編輯價值實現的幾個因素作討論,希望對編輯工作和編輯自身修養的提升有所啟發。
一、趨同的商業價值取向抹殺了編輯活動的個性化
編輯活動的價值取向問題,對編輯而言,是決定自己在文化傳播、圖書市場及出版社內部角色定位的主要因素。這一問題是圖書編輯在編輯實踐中無法回避的實際問題,也是影響編輯價值實現的最直接因素。編輯活動的基本要求就是對準備傳播的內容進行選擇和加工。而選擇的價值取向不外乎兩個方面:文化價值取向和商業價值取向。如何根據不同情況正確處理這兩個方面的關系,是編輯個人價值實現的關鍵。
當前國內圖書出版業發展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出版社作為市場主體通常把追求利潤最大化放在首位,更多注重圖書品種和市場份額的增加,這就要求編輯對圖書選題和內容做出優化的選擇、加工以創造經濟效益,即以商業價值的最大化為重心,文化價值的追求更多的是服務于商業價值的追求。這使得國內原本屬于不同出版范疇的出版社普遍傾向于大眾通俗讀物和快餐讀物,文化含量高的產品的操作模式更多的是“拿來主義”。市場上什么書好賣就出什么書,編輯活動盲目跟進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文化領域的需求。這使得“快餐文化”產品過剩且品質參差不齊,而文化價值高的產品被虛置。編輯活動本來是圖書出版過程中最富有個性化的文化創造活動,它不同于一般大眾化的生產,然而上述編輯價值取向的趨同則使本應豐富多彩的圖書市場出現選題雷同、重復出版嚴重的不良現象,同時也使得編輯喪失了個人的優勢出版能力,進而難以實現其價值。
二、“短、平、快”的圖書市場要求迫使策劃編輯的選題方向偏離文化價值高的圖書產品
大眾通俗讀物需求的旺盛、文化含量高的圖書產品的“曲高和寡”、出版社追求經濟效益的考核指標、發行人員對圖書產品趨同的評判標準,使得許多編輯人員過于看重眼前利益,在策劃選題和編輯加工中把眼前看得見的商業價值放在首位,追求“短、平、快”。許多編輯人員被裹挾在這種出版環境中難以超脫。策劃編輯那些文化價值含量高的圖書,作者、時間、成本投入、發行渠道和宣傳運作等許多方面是編輯人員無法掌控的,甚至是編輯人員無法逾越的難題,這正是市場原創精品圖書匱乏的原因之一,更是編輯價值實現的客觀阻礙之一。
三、出版社的業績考核標準,對編輯的價值實現起決定性導向作用
如果出版社對編輯業績的考核是利潤第一,即以經濟效益為考核標準,那么隨之產生的編輯活動的價值取向就必然是商業價值取向第一。只要有這種考核在強有力地引導,對編輯人員再怎么強調“社會效益第一”都會毫無用處。出版社當然了解注重圖書文化價值的內涵的重要性,但迫于市場和競爭的壓力,往往還是以利潤為標準類衡量編輯人員的業績。這就弱化了編輯活動中文化價值的追求,使之附屬于商業價值。
四、編輯能力的高低是編輯價值能否實現的關鍵
能夠確保我們所選擇的作品是一部好作品的是作品內容的核心價值,即它的思想性。如果離開了內容,離開了思想性,所有的內容都是蒼白且不能夠久遠傳播的。編輯的社會價值和價值取向正是也必然是通過書稿的價值體現出來的,換言之,編輯的價值就埋藏在書刊的字里行間。因而,編輯的一個最基本的價值體現就在于對內容的選擇、對思想的甄別能力上。我們常說的“編輯要慧眼識書”說的就是編輯對作品的選擇和判斷能力。
此外,編輯的使命還在于提升作品的價值,這是編輯必須堅持的理念和傳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把握好編輯工作的價值歸依。提升編輯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升華圖書內容,這也是實現編輯價值的途徑。當然,編輯對作品的提升能力是建立在扎實的編校基本功之上的。編輯對內容的把控和提升,是需要在對作品深度理解后而做出的內容升華。這需要編輯日積月累的文化積淀,具備深厚的文字感知能力(精準判斷)、文字辨識能力(知識的廣博)、對作品整體掌控的能力(作品的再創造)等,絕非一蹴而就。
五、編輯個人的素養和價值取向影響著編輯價值的實現
要想成為好編輯,就要有嚴肅做人、誠信務實,嚴謹做術、執著求真,嚴格做事、守職至精的精神。除此之外,還要有對編輯職業的熱愛,有“上善若水”的編輯精神和處事心態。這些無疑都影響著編輯價值的實現。
編輯這一職業本身就是一個服務性兼創新性的行業。想要在編輯的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心態問題。既然頂著中國文化的脊梁,編輯就要甘愿獻身,立足于中國優秀文化來做一個出版人。
編輯價值永遠是通過圖書的社會價值體現出來的,生產優質讀物是編輯實現自身價值的唯一途徑。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心態,才能甘于奉獻,多出精品,從而實現編輯價值的最大化。
懂市場、會管理、善經營的編輯,無疑是值得贊揚和提倡的,但是不能出現價值錯位。在今天出版功能多元化、泛娛樂化傾向的出版背景下,適當追求利潤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任何情況下,編輯的本質和價值都是不變的,只不過在市場化、數字化的條件下,編輯要更好地演繹價值,要學會運用資本的力量,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去做編輯工作。當下,社會經濟環境和出版業環境共同影響和支配著編輯的價值取向。在出版社面臨市場壓力和挑戰的情況下,編輯活動的價值取向趨同是客觀存在。編輯要鍛煉自己的真本領,在市場調研、選題策劃、作者挖掘、編輯加工、裝幀設計、推介宣傳等方面以新思路把握好價值取向,將圖書的兩個效益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