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護理系,陜西 西安 710061)
·講 座·
社 區 護 理 學
高睿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護理系,陜西 西安 710061)
社區護理; 法律; 道德倫理
Community nursing; Law; Ethics
1 倫理與法律概述
1.2 法律 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人們行為規范的準則。它對調節及保障人們的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社會中生活的人們必須學法、懂法,以便更好地守法、執法、受到法律的保護。
1.2.1 法律的概念 法律指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法律有狹義及廣義之分,狹義的法律專指由特定的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廣義上的法律指法律規范的總和,泛指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廣義上的法律除了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之外,還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等。
1.2.2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是法與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區別之所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2.1 法律的國家意志性 法律是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和社會管理的手段,以國家意志的形式表現出來。統治階級通過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制定或認可法律,將其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從而使法律具有國家的權威性。
1.2.2.2 法律的國家強制性 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國家強制性。因此,一些違法行為會被遏制或受到法律的制裁。社會成員在法律的強制下遵從法律,實際上是懾于法的國家強制性的壓力。離開國家強制力,單純的法律規范本身是無能為力的,社會整體化的守法和執法也不可能發生。
1.2.2.3 法律的明確公開性 法律都應該明確公開。明確指法律的規定應該清楚明白且無歧義,使人們便于遵守和執行。公開指法律應該為公眾所知悉或能夠知悉。這使法律能夠讓人們普遍遵行、進行相關行為的評價及對自我行為的調整,也有利于司法的公開和公正。
1.2.2.4 法律的普遍約束力 法律在其制定或認可者權力管轄的范圍內具有普遍約束力。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能違反法律,違法都應該承擔相應的違法責任,包括受到法律制裁與處罰。即使是那些在法律上享有特權的組織和個人,也只能在法律的范圍內享有法定的特權。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權行為都為法律本身所反對。
1.2.2.5 法律的權利義務性 法律都是以權利和義務作為內容。法律通過設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告訴人們必須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為人們提供具體的行為準則。這種行為準則比道德、宗教的規范更為嚴格、特殊。
1.2.3 法律的作用 法律作為具有國家強制力和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具有告示、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和強制等規范作用。
1.2.3.1 告示作用 法律可以告知人們國家的發展目標、價值取向以及政策導向,同時說明國家贊成的以及國家反對的內容。它可以影響人們的意志、是非觀念及價值觀。
1.2.3.2 指引作用 法律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力義務以及違反法律應承擔的責任來調整人們的行為。法律通過授予人們權力,鼓勵人們從事法律容許的行為;通過規定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的行為;通過法律責任,防止人們作出違反法律的行為。
1.2.3.3 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通過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制裁,可以教育違法者本人,也可以震懾和警示企圖違法犯罪的人。其次,通過對合法行為的保護,可以對人們起到示范和鼓勵的作用。
1.2.3.4 評價作用 法律是判斷、衡量人們的行為合法與否的標準與尺度。這種評價作用具有比較突出的客觀性及普遍的有效性。
1.2.3.5 強制作用 法律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后盾,要求人們普遍遵守。它對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會進行制裁和懲罰,例如對犯罪行為依照刑法處以管制等刑罰;對民事違法行為處以賠償損失等。
1.2.3.6 預測作用 根據法律的規定,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他們相互之間將如何行為,以及這種行為將產生什么樣的法律后果。
1.2.4 法律的幾個基本范疇
1.2.4.1 權利、義務 權利和義務是法律的核心范疇。權利是指法律對人們能夠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應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為的許可與保障;義務是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是法律對人們必須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為的約束。義務與權利二者是不可分的,權利處于主導地位。權利是目的,義務是手段;權利是義務存在的依據和意義。
1.2.4.2 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人們行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特殊社會關系。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內容所構成。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法律關系中權利、義務的享有者和承擔者,包括公民、機構、組織和國家。法律關系客體是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質、人身、非物質財富及行為,是將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權利、義務聯系在一起的客觀基礎。法律關系內容是特定法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及權利和權力的關系。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法律規范和法律事實。
1.2.4.3 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是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是作為或不作為,作為是指積極行為,不作為指消極行為或抑制一定行為。法律行為可為分為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
1.2.4.4 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在廣義上是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自覺維護法律尊嚴的義務和責任。狹義上是指由特定的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賠償、補償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即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通常所說的法律責任是狹義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構成要素主要有責任主體、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以及主觀心態。法律責任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職權。
1.2.4.5 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包括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及違憲制裁。刑事制裁指法院對于違反刑法的犯罪者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而實施的刑罰。民事制裁指法院通過民事審判活動,依照民事法律規范,對違法的當事人依其應負的民事責任給予的強制性措施,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修理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行政制裁指國家行政機關對有關單位或個人因違反行政法規,依其所應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措施,可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和勞動教養。違憲制裁指依據憲法的規定,對違憲行為實施的一種強制性措施。其主要形式包括兩種:通過事后審查,宣布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決定或命令、地方法規無效;罷免違憲失職的主要國家領導人。
(待續)
R473.2
A
10.16821/j.cnki.hsjx.2017.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