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嬌君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
文/陳嬌君
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開始學習物理知識的啟蒙階段,初中物理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的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為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并且實踐性非常強,學生才開始接觸物理的時候會感到迷茫,不知道怎樣學好物理,教師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目前,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來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怎樣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初中物理老師共同探討的問題。本文主要提出了相關的物理教學策略,旨在引導學生對物理進行有效性的學習。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要想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性學習,教師必須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根據物理教學的現狀和新課標的要求,把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內,積極發揮出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他們才會投入更多的積極性到物理的學習中,從而促進學生對物理的有效性學習。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不斷追求真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把物理課堂教學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實現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所以教師應該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實現學生對物理的有效性學習。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很多學生會感覺學習吃力,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掌握物理知識的精髓,在做題的時候找不到切入點;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授課,這是學生對物理接受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占用了課堂的大多數時間,學生自己思考和討論的時間非常有限,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很容易對物理產生枯燥的情緒,阻礙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更一步學習;另外教師沒有重視物理教學的實踐性,很少開展相關的實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實踐的機會,限制了學生對物理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導致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能力不佳,更談不上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2.1 培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情境課堂
隨著教育的發展和創新,初中物理教學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有效性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并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創新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們的有效性教學,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課堂教學。其實在生活實際中,很多知識都是與物理相關的,如果教師能夠巧妙的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會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刺激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的時候應該結合生活實際,讓物理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物理《力與運動》相關教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收相關的教學資料,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火箭的發射視頻,隨著時間的倒數,火箭底部的白色蒸汽噴涌而出,伴著一聲巨響,火箭被巨大的蒸汽推入到空中。通過視頻的導入,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火箭是如何成功升空的?問題的提出引入本節內容的教學,這樣的問題情境課堂會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性。
2.2 物理教學結合物理實驗,加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的實踐性很強,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驗教學,讓物理知識的呈現更直觀和具體,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實驗中,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的不斷探索和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動力,讓學生通過對物理實驗的親自操作,了解物理的相關性質,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學習,還加強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比如在學習初中物理《壓強》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的動手實驗:把一個雞蛋握在手中,用力捏雞蛋,雞蛋會完好無損,而把雞蛋放在桌子邊上輕輕敲,雞蛋就會碎,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在小組內討論,最后得出實驗的結論:雞蛋在手心的時候,因為手里面積大,壓強小,雞蛋不容易碎;而在桌邊的時候恰好相反,讓學生明白壓強的大小與受力面積是相聯系的;通過這種小實驗的教學,學生體驗到了物理學習的快樂,讓學生能夠對本節內容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同時也讓物理教學不那么枯燥,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性,促進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要想提升學生對初中物理的有效性學習,教師必須找到更科學合理的物理教學方法,因為好的物理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有效性學習緊密相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分析和總結,盡可能的找到更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的提升物理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和有效性,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物理教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康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