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麟山
(福建中道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福建 350001)
建筑立面垂直綠化技術應用分析
鄢麟山
(福建中道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福建 350001)
從環保、藝術和技術等層面,建筑工程的立面垂直綠化,與地面園林綠化相比,其環境保護和美觀程度更高,但由于施工工序復雜,且受到施工空間的限制,因此施工難度比較大。本文對建筑立面垂直綠化技術的應用研究,主要是在了解垂直綠化功能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掌握各種技術的應用要點,可供相關工程的參考。
建筑工程;立面施工;垂直綠化;技術應用
從目前已采用立面垂直綠化的建筑物情況分析,可歸納總結出垂直綠化幾個方面的優秀功能:
(1)小氣候改善。高層建筑應用垂直綠化功能之后,形成的綠化墻,隔離了太陽輻射傳遞至室內的通道,同時植物本身有天然性的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分,能夠彌漫于周圍空氣當中,尤其在夏季時,能夠明顯控制建筑周圍空氣溫度的上升。另外,垂直綠化擴大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面積,所產生的大量氧氣,有效維持了城市的碳氧平衡。可見,建筑立面垂直綠化,能夠有效改善城市環境的小氣候。
(2)空氣凈化。相關資料顯示,綠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這些空氣污染性疾病的患病概率相對低很多,因此筆者認為,建筑立面應用垂直綠化技術,植物所分泌的液體和殺菌素,能夠吸附空氣中的大量灰塵和殺死空氣中的細菌,同時有效過濾進入室內的空氣,使得空氣得以凈化。
(3)噪音降低。建筑立面進行垂直綠化后,意味著在建筑墻體厚度的基礎上,會增加綠化植物這一層噪音遮擋物,加上植物的枝葉本身具有反射聲波的性能,能夠將噪音進行分散反射,使得傳遞至室內的聲波,被降低至最小的狀態。從生物學的角度,植物葉片的表面,分布大量的氣孔,這些氣孔,同樣能夠起到控制噪音污染的作用,相當于一層天然的多孔纖維隔音板。
(4)光污染控制。包括玻璃、大理石、金屬等建筑的表面裝飾物,在太陽直射后,會出現眩目的光線,眼睛接觸后,容易產生頭暈和失眠等不良反應,甚至存在眩目光線影響車輛司機視線,而引發交通事故的情況。如果建筑立面進行垂直綠化,利用植物遮擋部分玻璃、大理石、金屬的表面,可削弱光線的反射程度,以達到控制光污染的目的。
2.1 材料搭配技術
在技術層面上,垂直綠化對墻體的裝飾,并不是直接將植物種在墻體上,需要以攀附支架輔助。同時,為保證垂直綠化豐富力感和肌理感的效果,還需要考慮綠化植物與建筑立面材料的搭配效果。
不同的建筑立面材料,需要搭配相應的攀附格架。就目前高層建筑的立面模式,筆者推薦四種類型的搭配技術:
(1)百葉窗框架垂直綠化技術。某商業樓的垂直綠化,植物攀附在以金屬框架進行分隔的百葉窗之上,覆蓋后,百葉窗的視覺效果和通透效果俱佳,原本線條僵硬的框架,與植物共建了復合模式的肌理。
(2)網格垂直綠化技術。這種垂直綠化技術,需要在建筑立面上,固定一整張不銹鋼格柵網,供以植物攀附生長。在沒有垂直綠化之前,格柵網的線條非常僵硬,但植物攀爬其上后,格柵網的線條被軟化,復合肌理感顯得自然有序。這種垂直綠化技術,施工難點在于格柵網的焊接安裝,由于格柵網面積大、體積重,并且要求墻面具備一定水平的承重能力,但以格柵網布置垂直綠化,有利于保持植物攀附生長的自然有序,而且便于種植后的養護管理。
(3)石材垂直綠化技術。古代園林墻壁裝飾,已有石材垂直綠化技術的先例,直至現代,很多以石材作為材料的景觀小品、墻體,同樣有很多優秀的垂直綠化作品。石材的質地僵硬,但顯得質樸簡約,垂直綠化裝飾后,這種質樸簡約感,會更為淋漓盡致地被承托出來。福建省武夷新區云谷小區和諧苑—EF地塊,連接的飛泉疊瀑與清風長廊區域中,上下平臺落差10m,綠化通過長廊,疊瀑,鐵藝欄桿,景觀置石堆放,喬灌木地被錯落搭配。但石材垂直綠化施工也有諸多的難點,譬如植物根系生長空間和水分吸收空間受限,限制了植物的自由生長。
(4)玻璃垂直綠化技術。以明亮玻璃作為外墻立面裝飾材料的建筑,玻璃本身具有一定的橫向肌理感,并且能夠產生映射和反射的效果,拓展視覺空間,將植物攀附其上,在原本現代氣息撲鼻的視覺感受上,增添了盎然的勃勃生機。
2.2 標準模塊技術
筆者推薦“種植單元”的標準模塊技術,即以有獨立種植基盤、土壤的單位模塊,植物栽植于每個模塊中,然后由數量眾多的單位模塊,組成完整的垂直綠化系統。福州倉山萬達—BC地塊,B地塊住宅區在小區園路里配置了較多的“種植單元”,讓居住的業主賞心悅目,C地塊商業街中,放置了較多的移動花箱,可以根據季節更換時令花卉,讓四季顏色不同。標準模塊技術的優點有兩個:①便于栽植,類似于小花盆種植方法,能夠按照統一的種植標準,處理好每個小單元的垂直植物即可;②便于養護,在日常養護時,如果發現某個小單元的植物有病癥跡象,可隨時取下單元模塊,并為植物醫治,而不至于影響其他單元模塊植物的正常生長。
在實際施工時,一方面需要考慮建筑外墻的承重,結合待綠化墻面的結構特征和單元模塊的重量,在外墻土建施工時,將支掛單元模塊的結構系統,提前固定在外墻立面之上,同時計算出垂直綠化所增加的重量,判斷墻體是否具備足夠的承重能力。另一方面是灌溉問題的解決,由于綠化位置的特殊性,我們不可能以人工方式澆灌,需要在單元模塊安裝前,提前將自動化澆灌所需的水管、施肥器、水泵、過濾器等,與結構系統同步布置,其中水管的長度,要保證能夠延伸至各個基槽內,然后借助水泵靈活控制澆灌的水量。
2.3 攀援模塊技術
除了常見的地栽式和基盤種植方法,前者的植物,栽植在墻基花池內,花池土壤厚度至少為0.5m,植株與植株的間距1m,植株與墻面距離15cm,這種垂直綠化的方法難度不高,但不方便后期養護。而基盤種植方法,能夠保證生長基質的足量提供,可根據各個基盤植物的生長情況,靈活調整基盤的位置,譬如發現某個局部位置的植物生長趨勢不佳,可取下基盤,將生長態勢比較好的植物基盤騰挪到該位置,保證建筑垂直綠化面的穩定。在此基礎上,應用攀援模塊技術,根據植物類型情況,選擇合適的攀援方式。
(1)附壁式。層數相對不多的建筑,建議采用附壁式技術。這種垂直綠化技術不高,僅需在外墻土建施工時,預留種植槽即可。這種種植方式,能夠提供給植物更為自由的生長空間,因此比較難控制植物的生長趨勢。因此層數較多的建筑物,不建議使用這種技術。
(2)牽引附壁式垂直綠化。在附壁式的基礎上,利用輔助性的支架,引導植物的生長形態,解決附壁式植物形態難以控制的問題,以免植物將建筑本身的重要結構,譬如窗戶、排氣孔等遮擋住。在施工布置的時候,輔助支架需要與建筑墻面保持適當距離,避免綠色植物生長時破壞墻體。
(3)附架式垂直綠化。關于垂直綠化的承重問題,以及植物生長方向的控制,是很多垂直綠化工程經常遇到的瓶頸,有一種成本相對較高的標準模塊技術,在成本條件允許的情況,同樣可加以應用,這種模塊技術,以獨立于建筑墻體結構的金屬框架和木質框架,并排于建筑立面外圍。
文章通過研究,可以看出垂直綠化技術在環保、藝術等方面的優點,值得在城市建筑中推廣應用。然而,某棟具體的建筑,并不意味著所有垂直綠化技術都適合該建筑,需要根據建筑本身的立面結構特征、立面承重能力,以合適的材料和形式,為建筑量身定制合理的垂直綠化系統。
[1]朱紅霞.垂直綠化-拓寬城市綠化空間的有效途徑[J].中國園林,2011(7):18.
[2]張素馨.淺析住宅立面的垂直綠化構造技術[J].安徽建筑,2012(5):17~18.
S731
A
1005-7897(2017)16-0059-02
2017-8-11
鄢麟山(1983-),女,漢族,福建永泰人,景觀設計中級工程師,本科,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從事風景園林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