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鑫 鞠芳
(青島景觀市政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66100)
美麗鄉村建設中特色景觀的營造
耿鑫 鞠芳
(青島景觀市政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66100)
本文作者簡要說明了鄉村建設中特色景觀營造的必要性和鄉村特色景觀建設理念,具體闡述了鄉村特色景觀營造規劃原則以及鄉村景觀特色營造構思。以供參考。
美麗鄉村;建設特色;景觀營造
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使鄉土傳統文化面臨危機,許多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文化價值的鄉村景觀遭到破壞,美麗鄉村建設理念,不應局限于傳統新農村單獨以經濟增長為主的模式,而應轉變為對鄉村景觀環境的打造,營造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鄉村氛圍提升鄉村文化品質和優良環境,以實現鄉村的可持續性發展。
(1)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在快速的擴張,美麗鄉村作為和城市有一定區別的“城市化”,景觀建設要有特點,不僅要體現出豐富的現代化特點,還要具有新鄉村的時代新風貌,這就需要在鄉村園林的建設中加大對特色景觀營造,還有就是一些惠農政策的實施,給新鄉村的綠化景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在物質上保證了新鄉村建設中鄉村特色景觀營造的進行。
(2)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必然結果。鄉村經濟的提高,使得農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下,就需要追求精神上的提高,因此對一些物質環境和優美環境提出來更高的要求,然而鄉村特色景觀營造使農民的身心帶來了愉悅,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得農民在空閑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活動去作,極大的豐富了他們的空閑生活,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指數。
(3)增加市容市貌的必然選擇。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擁有一個設計規整、規劃良好的市容市貌,這是一座城鎮必須具備的,也是最能直觀地看出一個鄉村建設下小城鎮發展水平。
2.1 鄉村環境景觀美
在鄉村環境景觀層面上,“美麗”指鄉村物質空間的布局與設計美,鄉村景觀的營造應該有良好的視覺效果。鄉村景觀的規劃應該合理利用當地地形,發揮地域優勢,營造出能夠體現鄉村特色和標志性的村貌景觀。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合理布置綠地、休閑空間、文化及健身設施,創造優美的鄉村公共活動空間,美化各家院落,營造處處相宜,家家美景的良好環境。
2.2 鄉村人文景觀美
鄉村人文景觀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系的具有文化特質的景觀,人文景觀是社會、藝術和歷史的產物,帶有其形成時期的歷史環境、藝術思想和審美標準的烙印,具體包括名勝古跡、文物與藝術、民間習俗。人文景觀包括的范圍很廣,涉及的面很寬且類型多樣。
(1)適地適樹原則:以鄉土植物為主,形成綠色基調;局部適量點植精品植物樹種,以提高綠化景觀檔次。選擇樹種時,以適宜本地生長、具有良好生態習性和觀賞性的鄉土樹種為主,在保證景觀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資本投入。在局部景觀亮點和視線焦點處,考慮精品植物,用以點景。
(2)因地制宜原則:結合地塊功能特征,進行空間組織。根據景觀區域,營造或開放、或幽閉、或疏朗的景觀空間。
(3)生態性原則:充分發揮植物生態功能。從植物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特征和環境改良能力,選擇適應性較強的樹種,合理配置,以達到最佳的生態效果。
(4)經濟性原則:根據不同的景觀特點,選擇易活、易管理的樹種,以降低養護費用。
(5)生態綠化規劃
①植物造景上,采用喬-灌-草空間結構模式,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物種多樣性,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結構。②材料利用上,提倡低碳環境的理念。大量的低成本材料,原始材料的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間接地降低材料生產的能耗。
4.1 具有生態價值的鄉村景觀營造
鄉村景觀設計應順應自然地形,自然地形是維持土地安定性的大地形狀。改建原則應避免造成土地不安定感。另外,農村經濟不發達,大拆大建不僅造成土地不安定,而且會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費。
4.2 具有審美價值的鄉村景觀營造
4.2.1 鄉村自然生態景觀
鄉村自然生態景觀是由植被、水體、山林等組成,是不可建設用地,其以保護為主,規劃為輔。綠化走廊、森林綠地、生態防護林、大面積的植被板塊,鄉村中原有的池塘、河道及及其它水體,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應以保護為主,創造出合理宜人的開放空間、靈動的水體,與鄉村生活環境相協調。
4.2.2 鄉村生產性景觀
鄉村生產性景觀主要指農業生產景象,包括農作物的生長景觀。鄉村的生產性景觀是以鄉村生產者為主導的生產過程的自然體現,它的生產性質和生產過程決定了鄉村的生產性景觀特色。從景觀色生態學的角度看,農田可以看作是一種板塊類型,它的設計內容有大小、類型、數目、格局等,農田的整體風貌和農作物的生長景觀,使鄉村生產性景觀兼具經濟、生態和美學價值。
4.3 具有文化價值的鄉村景觀營造
鄉村的文化價值體現在傳承鄉土歷史文脈和再現地方精神上。鄉村的歷史文脈是一個地區遺留下來的精髓文化和歷史淵源,使鄉村具有文化底蘊和鄉土特色。鄉村的歷史文化是最具價值的非物質文化,見證了村莊的發展與演變。地方精神是村民們長期養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精神財富。鄉村中的石井、牌坊、水巷、小橋、古戲臺、古廟等典型的村落小品都是村民對鄉村的寶貴記憶,具有特別的價值和意義。營造鄉村景觀特色要從地方的群體記憶、地方遺產出發凸顯該地域的文化特征,尋求符合地方精神的象征。村民的活動影響著該地域空間的獨特面貌,將村民印象深刻、具有重要價值的景觀要素作為活化、保存和再創造的特色。以自然地景資源、娛樂休閑及具有人文特色的空間作為設計的素材,營造出能夠喚起該地域村民深厚感情的景觀構想。
鄉村景觀特色營造建設對于維持當地生態平衡,弘揚當地民風民俗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參與鄉村景觀建設工作,做好特色景觀建設規劃工作,保證我國鄉村建設的順利開展,保證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
[1]王 峰.地域文化在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傳承[J].創意與設計,2010(03).
[2]邵劍杰,黃淑娟,李先富.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住宅科技,2013(11):42~43.
TU982.29
A
1005-7897(2017)16-0072-02
20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