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芳
(秦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天水市 741000)
關于城市園林綠化管理養護思考
何立芳
(秦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天水市 741000)
城市綠化能夠有效的改善環境質量,凈化空氣,有效的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美化城市景觀。只有做到科學有效的養護和管理,植物才能健康繁茂的生長,此時,園林生態的功能才能夠發揮到極致。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
近年來,城市綠化建設已被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級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綠化建設投入不斷加大,步伐進一步加快。城市綠化的重要性已被政府和市民所共識。但城市綠化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充分認識綠化養護的重要性,切實做好綠化養護工作已成為城市綠化工作的當務之急。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過程就是把園林規劃設計者的設計意圖轉化為具體園林景觀的過程。所以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達到設計人員預想綠化工程完成后所要達成的效果,就必須深刻領會設計人員的設計意圖,并嚴格按施工圖進行綠化施工,使其轉化為現實的園林產品。但這還遠遠不夠,如果種植前后不注意綠化養護工作,種植好的樹木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前面的綠化工作就全部白費,設計者的意圖和園林景觀更無從談起。
城市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并不是人們所想的既簡單又低級的重復性的勞動,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一門科學,它是園林綠化建設的后期生產工藝,要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長規律,進而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其進行修剪,做是適當的移植,選擇適合的化肥對其進行施肥,預防害蟲病的出現和蔓延等所進行的良性的人工養護,促使各個層次的植物都能保持自身的生長態勢,各自都能得到對自身有利的條件,優化周邊的植物,共同生長,進而構成一個最為合理、相對穩定有層次復合型的植物的生長過程。
在栽培學中,常言道“種三管七”,綠化中種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單位在園林綠化時,往往規劃設計高標準,施工養護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長。在綠化養護管理上,要了解種植類型和各種品種的特征與特性,關鍵抓好肥、水、病、蟲、剪五個方面的養護管理工作。
3.1 草地的養護管理
草地養護原則是:均勻一致,純凈無雜,四季常綠。據資料介紹,在一般管理水平情況下綠化草地(臺灣草)可按種植時間的長短劃分為四個階段:①種植至長滿階段,指初植草地,種植至一年或全覆蓋(100%長滿無空地)階段,也叫長滿期。②旺長階段,指植后2~5年,也叫旺長期。③緩長階段,指植后6~10年,也叫緩長期。④退化階段,指植后10~15年,也叫退化期。在較高的養護管理水平下臺灣草地退化期可推遲5~8年。連地針葉草的退化期比臺灣草遲3~5年,大葉草則早3~5年。
3.2 綠化樹木的管理
3.2.1 肥水管理
施肥的方法是:小樹結合松土施液肥,大樹在冠幅內地面均勻開穴干施,3年以上高大的樹木原則上可不施肥。綠化樹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樹,原則是保濕不漬,表土干而不白。高大喬木,根深葉茂,不存在因缺水影響生長,灌木矮小,根系短淺,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濕不漬,才能正常生長。
3.2.2 樹型管理
綠化林木,通過藝術設計,認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錯落有致,是綠化成功的關鍵之一。灌木要求整齊有形有序,樹形是樹木不斷生長和通過人工不斷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圓球型、方型、扇型、蘑菇型、抽象圖案、線條、柱樁、錐樁等。
3.2.3 樹木的病蟲防治
綠化樹木主要的蟲害有天牛、木虱、潛葉蛾、潛葉虎、介殼蟲、金龜子等,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除了藥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經常清理枯枝落葉,保持清潔,同時要排除漬水,必要時修剪后噴藥。
3.3 花卉的管理
3.3.1 地栽花卉的管理
修剪覆蓋,在生長中要及時剪去干枯的枝葉,另外在夏秋季節進行地表覆蓋,可保濕防旱和抑制雜草生長。病蟲防治,每月打一次殺蟲藥,在修剪后或暴雨前后噴一次殺菌劑,均有防治效果。藤本花卉管理的不同之處,是要樹柱子或搭架,使之攀延生長。
3.3.2 盆栽花卉的管理
盆栽花卉是經過兩個階段培育而成,第一個階段是在花圃進行培育,第二個階段是裝盆后生長到具有觀賞價值或開花前后,擺放到室外廣場(花壇)、綠化景點中?;ㄆ耘嘤柙曰ɑ埽紫冗x擇各類各種時花和陰生植物,進行整地播種或扦插,盆栽花卉第二階段的管理,由于擺放分散,重點做好三防:防旱、防漬、防凍。盆栽花卉由于分散,通風透光好,病蟲較少,但要細心查看,一經發現,要用手提噴霧器逐盆噴藥。
總之,高效率的管理和有科學的養護是最好的鞏固和最有效的提高城市園林綠化的成果。做好城市園林綠化的養護和管理工作是當下擺在所有園林工作者眼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這是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究的。最終能夠真正有效地提高空氣環境質量,提高城市園林綠地的發展進程和質量。
[1]葉秀娟.如何對園林綠化樹木進行修剪養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1).
[2]容振坤.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J].現代農業科學,2009(03).
S731.2
A
1005-7897(2017)16-0111-02
20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