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濤 何細女
(1.黃石市陽新縣林業局 湖北陽新 435200 2.陽新縣經濟林示范場 湖北陽新 435200)
強化森林培育技術 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趙小濤1何細女2
(1.黃石市陽新縣林業局 湖北陽新 435200 2.陽新縣經濟林示范場 湖北陽新 435200)
快速發展的經濟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便捷人們的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生態環境問題。可持續性發展道路是精神物質文明、生態文明以及國家發展最強大的支撐后盾,所以我國林業的發展也必須要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森林培育技術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只有持續不斷的強化森林培育技術,才可以促使生態資源朝向綜合性不斷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森林培育技術的價值,進而探討以強化森林培育技術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要點,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森林培育技術;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我國地大物博,森林資源十分豐富。隨著我國在林業方面加大了投入,各地林業都得以相應的發展,如:湖北全省實現新增有林地面積56.84萬hm2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0.5%,森林蓄積量達到3.2億m3,林地保有量達到860.67萬hm2,形成較為完善的森林生態系統,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十分明顯。森林資源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培育,耗費大量時間,不過森林資源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縱觀歷史的發展,不難發現,我國人民曾經為了快速促進經濟發展而進行大量掠奪性的開采森林資源,人們以犧牲森林資源為代價實現了經濟騰飛。從可持續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以上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后工業時代中森林資源是極其寶貴的資源,也正因如此,強化森林培育技術、提高生態環境的品質及其森林資源的生產效率已是迫在眉睫。
1.1 研究的背景環境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我國國土面積中有70%以上是山區,其中,林業占地面積占據我國總土面積大約為27%。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擁有19545.22萬hm2的森林面積,我國的森林資源面積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五名,而森林儲蓄總面積為137.21億m3,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我國本來就是一個林業大國,在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林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在面臨著機遇同時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1.2 研究的實際意義
林業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學科,由很多種成分構成,森林培育學是其中一項最重要、最基礎的技術,在林業學中森林培育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培育的整個培育過程是從最初一顆小小的種子長成一顆巨大的樹,最后章程為珍貴的木材,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整個過程既包含了林業學,同時還包含有森林經營學,在森林培育中也包括有很多種技術,主要有種子培育、樹苗培育以及森林營造等等。
2.1 具有宣傳價值
通過應用森林培育技術,林區內的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并掌握生態林業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如此一來,工作人員也能夠時時刻刻保持著生態環保的理念,從而可以提高工作的環保性。應用森林培育技術的過程中還能有效的調動廣大人民群眾,促進提高完善森林培育技術,同時還可以保證順利實施森林培育技術。
2.2 具有建設價值
在森林培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林區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素質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林區工作管理的科學性,進而全面促進提高林區工作效率。在森林培育技術得以全面應用之后,林區取得的成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從而促進林區的和諧進步和發展。
2.3 具有效率價值
因為森林培育技術是包含有很多不同專業技術的學科,如果可以有效的掌握并運用森林培育技術能夠促進科學方法和理念的有效融合。森林培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促進林區育苗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也會使樹苗的存活率得到相應的提高和增長。
3.1 森林培育技術應用準備的要點
在林企中應用森林培育技術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對林業而言是系統性工程,應從森林情況入手,有效結合森林培育技術,準備環節的重點工作如下:
(1)做好森林培育技術的宣傳:森林培育技術應用涉及林企技術、組織、管理等各個組成部分,只有增加森林培育技術的宣傳工作,才可以創建林區高度重視森林培育技術的應用環境,統一各單位、各組織、各部門、每組的認知,森林培育技術才可以得以有效應用。在森林的范圍內,以組織系統、技術系統和管理結構為基礎,加強森林培育技術的宣傳力度,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建立高度重視森林培育技術氛圍,積極支持應用森林培育技術工作,這是當下森林栽培技術應用、提高應用質量的保證及前提。
(2)加強建設森林培育技術:應用森林培育技術的需要一個高素質強有力的技術團隊支持,森林培育工作具有涉及的操作復雜、細節多、范圍廣等特點,必須要全面提高森林培育人員的操作能力及技術水平,遵循森林森林培育技術的的原則,建立人員培訓體系,展開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使有關人員符合林企業實際工作及森林培育工作的需要,促進森林培育技術使用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時,達到森林培育的效果和質量保證。
(3)提高森林文化養護人員的綜合素質:傳統林業培育養護人員的工作僅僅是防范盜竊,專業觀念不強,大多數都達不到國家標準的要求。一旦害蟲問題出現,無法及時判斷問題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應在基于宣傳教育上,建立森林培育技術及養護技術學習固化機制,為提高養護人員素質建立基礎,使森林培育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以合格的養護森林栽培技術的發展為目標。
3.2 育種環節的要點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林業育種工作起步比較晚,以往傳統模式下的林企育種重點為長期育種,不單單降低了森林培育效率,更阻礙了森林質量的提高改善。在現在的時代環境下,林企必須努力打破傳統育種模式,加大應用無性繁殖等技術的頻率,系統性地選擇樹種,利用雜交育種及無性繁殖等手段來提高育種工作的質量,為森林培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物種庫。
3.3 森林培育技術中育苗環節的要點
(1)幼苗種子處理技術:在育苗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樹種和育苗時間差異制定出差異性的處理技術應用體系,明確林木種子的采收和處理時間,有效控制林木種子貯藏條件,確定加工林木種子的方法和時間,控制林木種子處理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等,明確的林木種子播種時間,確定林木種子的貯藏時間,控制林木種子催芽及萌發環境等內容,建立種子處理操作系統和技術規范,在處理技術應用質量提高的同時,保障育苗環節的高品質、高效率。
(2)施肥技術:施肥可以促進苗木木質化進行以及有助于苗木能夠迅速生長,在這個過程中,要針對幼苗萌芽、萌發、生長等不同時期的特性,科學分配肥料品種及用量,以確保幼苗可以獲得足夠的肥料。在施肥環節中要動態檢測苗木生產以及肥料供應,找到生長和施肥的契合點,在基于充分應用苗木的基礎上,實現高效、優質、快速育苗的目的。
(3)灌溉育苗苗木技術:灌溉在育苗過程中的基礎技術和關鍵技術,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做好以下技術控制:①準確把握灌溉苗木時間,在育苗過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水,但是灌溉不能太多,一定要避免出現影響幼苗的呼吸和生長。②試圖控制灌溉用水的水質,灌溉過程中會有細菌、藻類隨著水流流到苗根附近,帶給苗木病害威脅,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控制水質。除此之外,根據幼苗發芽和生長的規律,把鉀離子、鎂離子和鈉離子等礦物質添加到灌溉用水中,以滿足幼苗的生長需求。
3.4 森林培育技術的整地要點
整地必須要根據林區內森林資源培育規劃和設計,根據森林培育技術的特性,科學有效的結合林區環境、氣候地理、地質等實際影響因素,全面進行。當整地項目地勢比較平緩且有利于使用機械的時候,應采用綜合全面整地技術,使用大型機械設備把地表面上的雜草、枯枝亂葉等翻到地表下,在平整土地的同時,提供肥料給目標樹種。全面整地的深度必須要控制在30cm以內,樹穴的直徑控制在(40±10)cm,并應該根據目標樹種的生長規律來進行確定密度。再整地項目地形地勢起伏比較大的時候,應采用局部整地技術,使用部分機械和人工有效結合的方式開始整地,在局部整地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樹木的特點以及項目的設計,確定整地方式及整地時間,以高效率、精細化的整地為森林資源的繁育、森林培育技術的應用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森林培育技術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基于林業發展規律形成的森林培養、繁殖、發展手段,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比較大。近年來,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林業的發展,這使得林業發展迎來了巨大發展機遇,但是同時也遭遇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在新的時代背景環境下,林業發展必須在保證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可以保證環境效益,要善用森林培育技術協調發展環境和經濟,只有這樣,我國的林業才可以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國的環境保護也才可以獲得另人滿意的結果。
[1]楊 偉,王維濤.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技服務,2015.
[2]樊德玉.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
[3]劉景周,鄭倫彬,王恩久.淺談園林綠化苗木種植技術要點探析[J].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5.
S750
A
1005-7897(2017)16-0137-02
2017-8-10
趙小濤(1972-),男,工程師,大學本科,主要從事林木培養、林業科技推廣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