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林
(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林業站 安徽徽州區 245900)
油茶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其防治研究
胡寧林
(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林業站 安徽徽州區 245900)
油茶屬茶科,常綠小喬木。它作為油料植物可食用也可作為工業原料,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但是因其植物本身的屬性,造成了油茶極易受到病蟲害的蠶食,從而造成產量的損失。本文主要論述了油茶病害與蟲害發生時的一些現狀和造成油茶病害、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并對其進行研究,提出防治與解決措施。
病蟲害;防治;油茶
1.1 油茶病害的發生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油茶產量都普遍偏低,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的油茶極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導致油茶產量的減少,甚至顆粒無收。然而不僅僅是病蟲害嚴重威脅著油茶的生長,也存在許多例如氣候變化、人為因素等環境因子,導致油茶不能正常生長的情況也在不斷發生。
在我國,油茶病害發生的情況主要有二十種。例如,炭疽病和軟腐病,這兩種病害發生的情況較為常見。在我國南方地區,油茶樹種植區域最大最廣,大約占全國油茶種植總面積的1/3,但即使有這么大的種植規模,其產量卻沒有與面積成正比。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就是絕大多數地區的油茶樹極易受到炭疽病的侵害。受到侵害的油茶樹出現減產或死亡等情況,從而影響油茶的產量,而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就會降低,導致油茶樹種植面積減少,對油茶的未來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1.2 油茶蟲害的發生現狀
油茶長期受到蟲害的侵蝕,是農民們非常擔憂的重要問題之一。當油茶樹受到害蟲侵蝕時,油茶落花與落果的幾率就會達到大約3/10。茶毒蛾屬于食葉性害蟲,這種害蟲對于油茶樹的花朵、葉子的侵害非常大。時至今日,此蟲害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油茶區域內都時有發生,其中較為嚴重的有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區。在種植面積較大的地方,油茶產量也應該更高,可是因為受到茶毒蛾害蟲的侵蝕,導致油茶減產銳減,油茶產量難以達到當初預估的數量。因此,需要對油茶中的害蟲加以防治,最大可能的降低損失。
2.1 油茶發生病害的環境原因
油茶林出現大面積爆發病蟲害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在出現寄主、環境、病原菌同時出現時,更容易爆發大面積病蟲害。這三個原因在一定情況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就導致病蟲害的出現,迅速發展、到最后泛濫成災的情況出現。因為不同的油茶林其生長環境條件不同,三個條件出現時的大小輕重也不同,所以在病蟲害來臨時,不同的油茶林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病蟲害蠶食,從而對油茶產量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炭疽病的出現主要是受季節性環境影響,有季節性變化。炭疽病出現往往伴隨著溫度和濕度的增加。如果實時氣溫過高或者過低,都不適合炭疽病的生存和繁衍。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溫度不高于37℃低于8℃的氣候條件下,都非常適合炭疽病的生長與繁衍,并且,溫度越高,炭疽病的潛育期越短,溫度越低,則它的潛育期越長,患病時間也相對更長,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溫度越高、病害越嚴重,在油茶林中發展的速度越快,溫度降低,病害則會相對減輕在油茶林中的蔓延速度減慢。所以在溫度較高的環境里,發病率隨之變高,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南方地區氣溫高的地方病蟲害更嚴重。當然,油茶樹發生的病害不僅僅只有炭疽病,還有許多病癥都會對油茶樹造成不小的侵害,致使油茶產量達不到預計產量。例如,煤污病、軟腐病、半邊瘋病等病害,出現的條件都滿足了一定的濕度和溫度,致使病害的發生與擴展。
2.2 油茶發生蟲害的環境原因
油茶發生蟲害的環境,往往伴隨著氣候、濕度的變化,以及油茶林生長的自身環境等。種植油茶樹往往伴隨著氣候、濕度的變化出現油茶毒蛾、葉尺蝶等蟲害的強弱變化。所以油茶樹受到油茶毒蛾之類一些食葉性害蟲的侵害較為嚴重的時間段往往是春夏秋三個季節,茶毒蛾繁衍需要氣候的輔助。春天氣候溫暖濕潤正適合茶毒蛾進行產卵工作,而產卵數量的多少是根據氣候變化而變化,而產卵量會直接影響油茶的產量,兩者之間成反比例變動。如果春季時節的溫度較高或者濕度達不到,油茶樹種植地區空氣較為干旱或一直沒有降雨出現,則茶毒蛾的產卵量會減少,產生的油茶毒蛾會相對減少,給油茶林帶來的蟲害情況就會緩解。
3.1 充分考慮環境因素
進行油茶種植時,需要考慮油茶適合的生長環境。通常情況下,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中對油茶林進行大面積種植和培育,既可以提高產量,也可以利用油茶本身進行自我抵御病蟲害。油茶喜歡充足的陽光和干燥的氣候的環境,種植時的土壤也需要疏松和肥沃,所以,在種植油茶時應減少在潮濕、蔭蔽的地方種植,利用環境因素本身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提高產量。
3.2 生物防治措施
在油茶種植區域投入害蟲的天敵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生物防治措施,并且純天然無污染的方法,可以使蟲害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應保證這些蟲類在蟲害結束后及時進行收回或處理,避免對油茶樹進行二次傷害,要保證這些天敵不會傷害樹和油茶果,避免引起其他蟲害。所以在進行在大面積油茶種植范圍內,必須制定全面地生物防治策略,使用生物防治與農藥互相配合,減少蟲害、病害的發生,增強油茶自身的抗蟲害條件,對油茶樹環境變化與蟲害狀況進行及時檢測和調查,做到及早發現病蟲害,順應情況改變策略,并進行正確處理。
3.3 化學防治措施
在早春剛開始時,使用撲菌清、葉斑凈和寶寧等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噴灑工作,并配合其他農藥,在茶樹種植最初就減少病果的出現。在油茶生長過程中,發現幼蟲生長時,可以使用阿維菌素等農藥進行防治,避免害蟲長大威脅油茶樹和影響成果率。在4~7月時,是蟲害危害的高發期,此時應對成蟲成熟區進行殺蟲工作,可以使用綠色威雷等農藥噴灑一次,在成蟲羽化。
3.4 物理防治措施
(1)挖除蛹蟲。一般蛹蟲蛹期長、跨時間性大,所以可以在秋、冬季節,伴隨著結合復墾工作進行挖除蛹蟲的工作,把翻出土面的蛹蟲直接殺死,而被翻入土內的蛹也不易羽化出土,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2)厚土埋蛹。蛹蟲多分布在陰暗潮濕的樹蔭附近,所以可以對未復墾的茶山進行厚土覆蓋工作,用工具碾壓緊實,使成蟲羽化后無法出土。
(3)捕蛾刮卵。因為成蟲飛翔速度慢的特點,所以可對成蟲進行捕捉。卵產在樹枝或樹葉的背光面粘附不緊,可以輕輕刮下,也可使用肥皂水對葉子背面進行清洗,可以100%去除幼蟲。
(4)捕捉幼蟲。4~6齡幼蟲的抗藥力極強,使用農藥進行殺害的效果極差。使用人工捕捉幼蟲也是方法之一,但也只是一種對幼蟲產生的應急方法。
3.5 營林措施
首先,應增強油茶林的撫育管理,及時對油茶樹進行修枝和砍伐,保持茶樹之間適當的密度,使林內有充分的通風透光的空間。這既有利于開花落果,也可減輕病蟲害程度。發現有病蟲害出現時,可對這些病蟲侵蝕的枝葉進行燒毀,避免病蟲害的進一步擴散蔓延,摘除病葉、病果防治搶奪營養和傳染。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并使用肥皂水進行清洗。刮口和工具可使用75%酒精消毒避免感染,也可以結合茶籽收摘工作進行人工摘卵。此外,進行油茶撫育也有一定成果。
目前,我國各地區的油茶種植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蟲害侵襲,各地區根據病蟲害的發生特征及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得出了三種主要應對措施:根據環境選擇適宜種植油茶的生長環境進行種植,避免出現因環境問題而造成的生長不適應問題;在油茶種植區域培育放置主要害蟲的天敵,利用生物來治理害蟲;對油茶種植林進行科學性的綜合防治。希望借此減少油茶樹病蟲害的發生,減少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從而保證油茶的產量與質量。
[1]楊海紅.油茶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應對措施[J].技術與科學,2014,3(10).
[2]周 英,宋光桃,李 合.油茶病蟲害防治現狀及應對措施[J].中國科技大學學報,2017,12(9).
[3]鄧卓喜.油茶病蟲害發生現狀及其防治措施[J].熱帶林業,2015,9(2).
S763.7
A
1005-7897(2017)16-0139-02
20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