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民
(福建省建甌福人林業有限公司 福建建甌 353100)
淺談森林采運作業對森林生態保護的影響
郭建民
(福建省建甌福人林業有限公司 福建建甌 353100)
森林生態是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是以喬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環境綜合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功能和自調控的自然系統。森林采運作業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森林發揮多種效益,提高林地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需要。森林采運作業對森林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輸有著直接影響,不良的采運作業會給森林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嚴重時還會導致各種自然災害發生,嚴重破壞森林生態系統。本文主要采運作業對森林生態環境帶來的一些影響,結合閩北地區森林生態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議。
森林采運作業;生態保護;影響
森林生態系統是生物種類最多、結構最復雜、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旺盛、生物生產力和儲存量最大、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的一個生態系統。如果森林生態系統受到外界過度破壞,超出其自然自我恢復的能力,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被破壞。森林采運作業就是破壞其平衡因素之一,如果采伐過度、采運作業方式不當,超出生態系統的自我復原能力,森林就會被破壞,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閩北地區地處我國東南部,地廣山多,是中亞熱帶地區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還有這世界同緯度地帶最好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因此研究分析森林采運作業對閩北地區森林生態保護的影響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意義深遠。
正常森林作業條件下,如果森林的年度總采伐量和森林自然耗損量之和低于森林的年生長量,那么森林采運作業將不會對森林生態造成威脅,反之,會造成森林的自我復原能力不足,森林很難得到恢復的機會,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失調,嚴重影響了森林生態保護工作進行。閩北地區綠化程度、活立木量均居全省首位,有“南方林海”的美譽。閩北是南方重點林區、產材區、在地方經濟占一定的比重、發揮重要作用。閩北地區森林繁茂,但普遍海拔均不高,這無疑為森林采運作業帶去了方便,而采伐量是森林生態保護的重要指標。過度采伐,會使得森林面積逐漸縮小,森林質量下降,可采伐的資源也會越來越枯竭,影響森林群落更替。而且在生產之前都需進行采運作業的準備工作,包括楞場、集材道、修建運材簡易公路。這些會大面積占用森林用地,把伐區分割成較分散的區域,降低森林整體的生態防護能力。隨著采伐量增加,準備作業工程量也會逐年上升。
政府相關部門應合理控制森林采伐總量,加強管控森林利用率,從而將森林采伐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森林生態保護工作,采用“采”和“育”相結合的方式,降低閩北地區生物群落退化程度,提升森林復原能力,使其盡量恢復原有的生態結構。同時結合閩北地區森林實際情況,以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基本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森林生產規劃,促進森林生態保護順利進行。森林生態保護相關部門應明確森林采運企業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閩北地區森林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對大面積森林采伐進行合理有效控制,轉變企業過度采伐的不良情況,從而科學性、高效率控制森林采伐量,實現森林資源再生,發揮較大的生態效益,提高森林保護的效果。
從森林生態保護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的采伐方式和不同的采伐強度,對森林中溫度、濕度、土壤厚度、土壤流失量等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進而使森林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傳統的采伐方式,只強調提高企業生產率和經濟利潤,不根據森林實際情況,選用高效率、低成本、對環境破壞大的采運作業方式,對森林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近年來,國家已對天然林實行了禁伐的保護工程,基本上是常綠針闊葉人工林的采伐。相關研究表明,對于中亞熱帶常綠針闊葉林而言,大面積采伐相比小面積采伐,對森林生態保護的負面影響要大;該地域連續性采伐相比在間隔較大的地域采伐,對森林生態保護的負面影響大;皆伐相比擇伐,對森林生態保護的負面影響大;采伐強度小,有利于常綠針闊葉林林分結構和喬木層物種恢復,原有物種的保持和恢復。根據不同山場立地條件、樹種、坡度、土壤、植被、林地保護等級,選擇合理科學的采伐方式,能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也為相關部門對森林生態的保護提供了方便。
在森林采運作業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合理化利用森林資源,提高生態保護的效果,使采伐工作和森林生態效益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森林防護能力和經濟效益,從而提高森林生態保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采伐作業時應充分考慮常綠針闊葉林的生長發育過程,以發展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作為目的,選取最優采伐方式,合理進行采伐,提高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同時,采伐作業時,提高采伐作業工作人員的作業意識,積極調整森林保留木的組成結構,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進行補植,使森林提高恢復能力。根據閩北地區的經濟和地勢不同選取不同的集材方式,以確保當地經濟平衡不會被打破,促進森林生態保護工作有效順利進行,最終實現森林采伐作業與森林生態保護和諧、穩步、順利開展運行。
集材作業是森林采運作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森林生態保護具有巨大的作用。不同的集材道路對其影響也不同,運材道路網密度越大,影響越大。傳統的森林集材道路建設,僅憑采運作業人員以往經驗,缺乏科學技術知識和科學技術支持,不合理的集材道路網施工建設嚴重阻礙了集材道路兩旁樹木、植被等的生長,加大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周期。作業人員應當積極掌握好森林集材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集材作業對森林樹木的損害,有效保護森林表土。根據森林采運作業的總體情況,地面集材作業對森林生態保護的影響遠高于其他集材作業方式。比如架空索道就比土滑道、板車、拖拉機等對森林林木的損傷要少的多。損傷森林保留樹木對森林林分結構有直接影響,降低森林資源利用的可持續,還會破壞森林地表土壤,造成土壤侵蝕、地力下降,阻礙森林的自然自我修復進度,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山體滑坡,森林持久性不可復原,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平衡。
在企業采運作業集材過程中,森林生態保護相關部門應結合閩北地區地貌特點、坡度、植被實際情況等科學合理選取森林集材方式,使森林保護工作有效進行,提升森林生態保護的總體效果。企業改變經營方式,提高采運作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操作技術以及生態保護意識,并定期對采運工作人員進行采運相關知識和技術進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健全管理制度,明確企業各個生產環節中工作人員的責任與義務,合理開展生產工作,實現企業高效率進行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加強森林法律法規的教育宣傳,發揮企業職工監督職能,公示企業生產內容和生產數據,實現生產的公開透明,促使企業生產管理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森林采運作業和森林生態保護之間相互發展又相互制約,他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森林生態保護過程中,基于保證森林生態系統平衡穩定的前提下,實行科學化、合理化、采伐和集材,將森林采伐量管控在合理的范圍內,使森林生態系統穩定可持續經營,實現森林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森林采伐是整個森林生產過程中一個組成部分,企業和政府森林生態保護相關部門應采取各種有效方案,共同加強生產管理和生態保護工作,降低森林資源損耗,減少采運作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使森林采伐朝著生態型采伐方向發展。
[1]張洪君.談森林采運作業對森林生態保護的影響[J].中國林業產業,2016,01:91.
[2]周鳳余.淺談森林采伐作業對環境影響及其保護對策[J].中國林業產業,2016,02:123.
[3]李慶文.淺談森林采運技術對生態體系構建與發展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6,11:289.
[4]朱玉珍.淺談生態型森林采運作業理論的實踐與建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0:247.
S782
A
1005-7897(2017)16-0179-02
2017-8-11
郭建民(1965-),男,漢族,福建建甌人,助理工程師,中專,從事林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