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峰 候秀偉 劉亞浦 徐永輝 胡軍華
河南漯河醫專二附院脊柱外科 漯河 462300
頸前路減壓零切跡椎間植骨融合固定系統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療效觀察
高利峰 候秀偉 劉亞浦 徐永輝 胡軍華
河南漯河醫專二附院脊柱外科 漯河 462300
目的 觀察頸前路減壓零切跡椎間植骨融合固定系統(Zero-P)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效果。方法 對78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實施頸前路減壓聯合Zero-P治療。通過JOA評分和Odom標準評價手術療效,同時觀察并發癥和植骨融合等情況。結果 78例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81.34±4.18)min,術中出血量(38.34±2.16)mL。均未發生損傷脊髓神經、食管、氣管,切口感染、腦脊液漏以及硬膜外血腫等并發癥。患者術后均獲1~2 a的隨訪,術后1個月及術后6個月JOA評分均明顯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頸椎X線檢查,均達到植骨融合,未發生鄰近節段退變性疾病而導致二次手術;無吞咽困難、內固定松動、斷裂、金屬過敏等現象。末次隨訪依據Odom標準評價治療效果:優良率為96.15%。結論 頸前路減壓聯合Zero-P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優良率及植骨融合率高、并發癥少、神經功能改善明顯。
脊髓型頸椎病;頸前路減壓:零切跡椎間植骨融合固定系統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多需手術治療以解除脊髓壓迫,重建脊柱穩定性,恢復生理彎曲和促進脊髓功能恢復[1]。2014-02—2016-02間,我院對78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實施頸椎零切跡椎間融合固定系統(Zero-P)治療,效果肯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8例患者中,男51例、女27例;年齡35~76歲,平均48.19歲。單節段74例,兩節段4例。C3~4節段11例、C4~5節段21例、C5~6節段24例、C6~7節段13例、C7~T1節段9例。
1.2 方法 術前30 min靜滴抗生素。全麻,取仰臥位,墊高肩背部,使頭頸稍微向后伸展。在頸前右側4 cm左右作橫切口,沿動脈鞘及氣管食管鞘的間隙鈍性分離達椎體前方。X線確定病變的節段,放置椎體撐開器顯露術野,摘除椎間盤,刮除椎體軟骨終板,清除增生的骨贅。切開后縱韌帶,充分暴露硬脊膜和減壓。依據椎間隙的高度試模選擇Zero-P。去除后骨贅,置入Zero-P,應用內置物螺孔和固定裝置,把Zero-P植入到椎間隙中,用螺釘固定。C臂透視位置滿意后放置負壓引流,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1)JOA評分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情況。(2)復查X線或CT了解植骨融合情況。(3)Odom評價標準評價效果。優:頸椎無不適感,對生活工作無影響。良:頸椎一過性不適,不影響生活和工作。可:主觀感覺得到改善,但頸椎活動受限。差:患者癥狀無改善[2]。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8例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81.34±4.18)min,術中出血量(38.34±2.16)mL。術后未發生脊髓神經損傷、食管及氣管損傷、切口感染、腦脊液漏及硬膜外血腫等并發癥。隨訪1~2 a,術后1個月JOA評分為(12.13±1.11)分,術后6個月JOA評分為(15.23±1.23)分,均明顯高于術前的(8.61±2.1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頸椎X線檢查,均達到植骨融合。未發生鄰近節段退變性疾病而導致二次手術。均吞咽順利,無內固定松動、斷裂、金屬過敏等現象。復查MRI證實臨近節段2 a內未發生顯著退變。末次隨訪依據Odom標準評價效果:優53例,良22例,可3例,優良率為96.15%。
傳統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ACDF)治療脊髓型頸椎病,通過融合器聯合鈦板內固定可增加患者頸椎的穩定性,利于椎間植骨融合[3]。但因鈦板超過間隙上下終板距離過長,可加速鄰近節段椎間盤的退變。且前路鈦板厚度及椎體應力改變,會導致患者在術后并發內固定物有關的癥狀。故僅適用脊髓少于3個節段受壓、后凸畸形、明顯不穩定的患者。而單純間盤切除融合器植入手術,早期行椎間盤切除植骨的穩定性較差,植骨易出現松動和移位,且融合率低。頸前路內固定鋼板可即刻提供頸椎穩定,但鋼板具有應力遮擋作用,不利于植骨的融合[4]。頸椎Zero-P是近年臨床應用的一種新型內固定裝置,不僅固定堅強,而且Zero-P具有零切跡、螺釘經融合器邊緣直接斜行上下擰入椎體內,最大限度地減少植骨融合后對鄰近節段的應力集中。對鄰近節段間盤影響小、應力同融合器分離、穩定性好、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切口小以及術中出血量少等,與鈦板比較,術后對患者食道刺激小。本組患者無術后咽部吞咽不適或異物感。本組1例患者既往行前路C4~5ACDF術,術后發生臨近節段退變性疾病,二次手術對病變部位C5~6置入Zero-P,效果滿意。故對于二次手術患者,不用取出原鋼板就可植入,可有效減少患者痛苦[5]。
總之,頸前路減壓聯合Zero-P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療效確切、治療優良率高、均達到植骨融合,并發癥少,應用效果肯定。
[1] 繆錦浩,匡勇,陳德玉,等.頸前路減壓零切跡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系統治療頸椎病的早期療效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22(6):536-540.
[2] 李玉偉,王海蛟,嚴曉云,等.頸前路減壓零切跡椎間融合器與釘板系統內固定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療效比較[J].中華骨科雜志,2015,35(11):1 136-1 141.
[3] 李再寶.頸前路減壓零切跡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系統治療頸椎病的療效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7(2):81-84.
[4] 唐龍,楊波,章波,等.頸前路兩種內固定物治療雙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近期療效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21):1 926-1 932.
[5] 劉俊良,鎮萬新,高國勇,等.前路減壓聯合零切跡椎間融合固定系統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療效分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4,31(5):371-373.
(收稿 2017-02-16)
R681.5+5
B
1077-8991(2017)03-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