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濱淮農場學校 魏玉芹
以學為本,促進數學課堂精彩無限
江蘇省濱??h濱淮農場學校 魏玉芹
傳統教學中,教師以強灌為主,重教輕學,教學過程僵化,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或一味放任自流,無法駕馭課堂。教師要不斷發掘學力,在創設情境、自主探知、激活思維、反饋交流、總結鞏固等環節中發掘學力,構建有效的學本課堂。
小學數學;以生為本;學本課堂
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數學教學無時無刻不受到考試文化的熏陶,教師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智力開發輕人文關懷,忽視學生的智慧啟迪,忽視學習潛能的挖掘,忽視了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僵化,氣氛沉悶,抑制了學生的好奇心,或過于追求熱鬧的表面現象,放任學生自流,教師無法駕馭失控局面,使教學過程混亂不堪。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學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要通過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學生的學習做鋪墊,為學生的自習提供明確的指向,讓學生沿著特定的方向探索。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先前經驗出發,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為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讓他們集中注意力進入到下一知識點的學習。如在蘇教版小學五上《認識負數(2)》的教學中,教者創設情境:“老師收集了辰星服裝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虧情況,其中一月份為+3000元,二月份為+4200元,三月份為-1800元,四月份為+2700元,五月份為-900元,六月份為+3700元?!苯處煆纳钪幸胗谜龜?、負數表示的盈虧情況,讓學生對認識負數產生興趣,從而從數據中找出哪幾個月是盈利,哪幾個月是虧損的。
教師提出懸疑性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并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大膽批判、質疑,提出自己的猜測。教師要巧妙地制造問題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從中探究規律,把握真諦。
啟發式教學的內涵是引導學生,而不是控制學生。教師要根據目標內容銜接上一環節的知識點,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易于融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體系,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用眼觀察、用手操作、用耳傾聽、用腦思考,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增長智慧、提高素養。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探討、假設、猜想、解決的權利交還給學生,讓“我來試試”、“我來回答”等語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經歷觀察了解、大膽猜想、動手實驗、思考探究、收集資料、驗證假設、總結應用的過程,獲得體驗的機會,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如在《認識元、角、分》的教學中,學生生活中會接觸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教者拿出小面值的人民幣,讓他們產生極大的興趣,讓學生自己思考“與人民幣相關的有哪些問題?”學生對不同面值人民幣的顏色、圖案,甚至防偽等都說得有條有理。學生回憶人民幣的知識經驗,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又如在蘇教五下《圓的認識》的教學中,教者呈現教材例1的圖片,提出問題:“這些物體上都有圓嗎?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圓,說說你在哪里還看到過圓嗎?看了這么多的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圓?先動腦想一想,再用你手頭的工具畫一畫。”教師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畫圓,鼓勵學生創造不同的畫圓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運用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的理解、認識能力有限,自主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經過嚴密的思考、反復的論證,使認識變得系統化。有些問題經學生個人思考仍無法解決的,就要進行分組討論,集思廣益,分享知識,共同成長。教師要選好小組長,讓他擔任“小老師”,對小組的自主學習進行管理。教師是合作學習的指導者,是學生探究思考的助手。在交流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以促進討論交流的有效進行。如在《2、5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2的倍數是無限的,你能找到100及100以內2的倍數嗎?”(能)“那我們就從這100個數中進行研究,看看2的倍數有何特征?是用列舉法找到100及100以內2的倍數,還是在百數表中為2的倍數涂上顏色?”經過討論,大家發現第二種方法簡單,而且都是個位上是0、2、4、6、8的數。有學生提出不用看十位,只看個位,也有學生對不看十位產生了懷疑,他們在討論中發現了100及100以內2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都是0、2、4、6、8的數。
經過討論,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會發現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個別化教學”,引導他們從不同的思路思考,幫助他們完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如在學習比較分數大小時,不同的小組探究的角度不盡相同,有的通過畫線段圖來比較大小,也有學生利用分數的分子、分母屬性進行比較。
在數學學習中,師生交流不僅包括信息與知識的交流,還包括情感的交流,教師要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如在《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說說12、16的公因數有哪些?最大公因數是幾?有學生用語言說出自己找12、16公因數的方法,分別找出12、16的所有因數,再找出公因數;或先找到12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6的因數,也有學生用集合圖表示。通過反饋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生總結、概括,使知識更為系統化。學生總結回顧已經掌握的知識,無疑是對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檢測。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梯度的練習,練習要有基礎性、拓展性,既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又能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通過適量的練習,既能讓學生概括總結知識,又可將之遷移到類似的知識學習中,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不困囿于教參,要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斷挖掘教材,有效設計問題,培養學生搜集知識、質疑問題、相互學習的能力,實現“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構建富有活力的學本課堂。
[1]趙維河.如何設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
[2]趙麗霞.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
[3]趙耀華,韓之俊.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