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周 靜
在互動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重慶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周 靜
在小學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部分,這種交流活動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打破學生的思維局限性,有助于他們構建出自己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互動;數學思維;小學數學
在小學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部分,這種交流活動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打破學生的思維局限性,有助于他們構建出自己的思維模式。本文中筆者就論述了如何在教學互動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為學生構建個性思維的舞臺可以為他們創設出一定的情景。所謂創設情境,就是要盡可能創設真實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鼓勵學生將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去挖掘知識,激發學生認識和解決矛盾的興趣,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一方面要考慮適時性,另一方面要考慮問題是否具有針對性,另外還要保證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前要考慮到問題本身的性質以及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思維特點,并進行適當的啟發和指導,保證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取得最大的收獲,促進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
比如我們在學習《立體圖形》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在講解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錐體或者圓柱體時,可以將這些立體圖形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體聯系到一起,比如在講解球體時可以用足球或者籃球來做比較,說到圓錐體時可以用裝糧食的谷倉做類比,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這些立體圖形的含義。對這些理論上圖形的直觀印象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在應用這些圖形的知識解決問題時可以更加自如。通過對實際圖形的觀察,教師也可以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推導出這些立體圖形的面積公式、體積公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他們的學習思維模式,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在有情景創設的課堂上,教師在考慮到問題本身的性質以及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思維特點后提出適合的問題,再進行適當的啟發和指導后,可以保證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取得最大的收獲,促進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學生探索的積極性會極大地提高,思維得到發展。教師為學生創造個性思維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們感到課堂的美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學生們也可以自由進行發揮,進行自我展示,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都能夠得到較大的提高。
課堂中的對話與互動是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我認為,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以及提高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的極好機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個體思維的不斷發展與成熟。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多個方面、多個角度的對話與互動,我們可以和學生探討各自的觀點,這樣不難想象會不斷有新的意義、新的闡釋產生,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碰撞過程中也會得到不斷的訓練與豐富。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中引發的話題的積極性和重要性,要能夠真正引起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參與課堂,最好可以是他們共同感興趣、可以共同思考解決的話題,這樣的話題有助于學生自由思考、自由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同時,教師要注意在互動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以及他們思維的偏向性,并適時加以指導。
首先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重視營造民主的氛圍,將自己看作與學生平等的地位,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這樣的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更多的是交流,是補充與討論,尊重與信任才能夠換來相互之間的平等與合作。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允許學生錯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還要允許學生不明白的可以發問,有不同意見可以互相辯論,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出質疑,這樣才能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只有教師真正做到平等、尊重、信任、關愛學生,并將這些東西導入課堂,此時的課堂才是真正自由對話的平臺。
其次是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他們的思維思考過程,在課堂上,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也有利于加深他們之間的溝通。一方面,在生生互動中,每個學生都處于一種相對比較放松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不用擔心說錯,思維也比較活躍,并且這樣的課堂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另一方面,在生生互動中通過互相之間思維的碰撞,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和思維方法,對他們自己思維模式的構建有一定的啟發性,也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另外,在互動中,學生之間是絕對平等的,這對他們的心理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在“互動”的教學中,學生的互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的。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以及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都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并對學生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如果有要求的話,教師也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本節課學習的背景知識,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活動開始之前要向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這樣,使全體學生都做好準備,教師在課堂中要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互動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是領導者、參與者,還擔任著指導的作用。在引導階段,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我們的職責是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生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學生要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以及怎樣做;必要情況下,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一定的示范。教師也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參與者,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討論情況,并幫助和指導學生參與活動。同時,教師可以參與學生小組的討論活動,但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去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在教學互動活動結束后,學生和老師要進行合理客觀的評價,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是評價的主體,可以進行互評。要注意的是,我認為教師應以學生評價為主,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并學會如何完善自己的成果。
總之,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展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維策略,應該構建出適合學生個性思維發展的特定情景,并確定學生建構和加工知識的方法。當前教育改革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心學生書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內部心理機制的發展,培養新時代的創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