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節儉時代
逢年過節,總要回農村老家看一看,回農村老家,總要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小時候條件不好,上學得走山路,一雙布鞋穿了多年也舍不得換,沒幾套衣服,縫縫補補,哪像現在的孩子……而我又想,父母親小的時候,必定也是聽著憶苦思甜的故事長大的:先輩們是如何篳路藍縷,靠著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開創了新生活……
是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精神中最苦澀卻又最珍貴的一味中草藥,融著先輩們熠熠閃光的精神。而在這個繽紛的新時代,我認為,我們更應抓住這一點精粹,使其在現代煥發出別樣的新光芒。
有人說,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要啥有啥,就是不需要節儉。我認為,我們更需要“新節儉”。舊日的節儉,是在無處獲得所需的情況下略顯無奈的“有啥用啥,能用就用,不能用也用”。我們需要明白,這種“節儉”真正的內核,是對物的珍惜,而這正是新節儉時代所應該繼承的:堅持對物的珍惜。物盡其用,要啥有啥,也要能用就用,但是,不能用就不再用。這樣一來,豐富的物質發揮了最大的功用,真正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豈不美哉!
所以,新節儉與舊日的節儉內核相同,而在時代背景下的表現不同,新節儉把握了舊日節儉精神的精髓,舊酒換了新瓶。
也正因如此,新節儉要告別“摳門”。不應一味地吝嗇于財物,因物質上的節約而禁錮了自身的發展。這實際上是被物質所困,認為物質比精神更重要。于是有了嚴監生的兩根手指,有了《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孫天球,有了吹胡子瞪眼的古今中外各大吝嗇鬼——現在的我們,不會想變成這樣吧?
當然,更有現實意義的,是牢牢把握新節儉的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在現今這個珠寶一樣奪目的世界上,繁華享樂讓人眼迷,倒真是要什么有什么,縱情享受,醉人酥骨,倒叫人人都成了皇帝般。讓我們想想真正的皇帝漢文帝,勤儉節約,從不鋪排場面、淫奢浪費,連妃嬪的衣裙布料都要求儉省,從而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所以,想想新節儉,想想民族的好傳統,只有這樣,才能在新時代走得更好、更遠。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有比前人更好的起點、更好的工具和武器,仿佛前路沒有荊棘。可是平靜之下卻暗藏舒適魅人的陷阱。少年啊,別忘了先輩節儉的諄諄教誨,將新節儉的精神撰寫在心底,再向前走去。
點評 得分:50分
這篇文章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節儉時代”這一概念,強調應堅持對物的珍惜,要物盡其用、告別“摳門”,同時也要反對鋪張浪費,緊扣題意,觀點明確且有新意。
文章在語言上頗有可稱道之處,尤其是文章的后半部分,語言準確、簡潔、理性,不蔓不枝、誠懇有力,是不錯的論述類語言。
遺憾的是,文章在論述的條理和深度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開頭用了四段才引出核心觀點,過于冗長,破壞了行文的節奏,論述難以深入,導致主旨不夠突出。在論述“新節儉要告別‘摳門’”時,并沒有說清楚“摳門”如何限制了個人的發展,為何新時代需要“新節儉”。且雖說在談論“新節儉”,但全文所引用的例子,均局限在“舊”故事里,缺乏時代感。如能結合現實生活,討論在物質豐富的時代物盡其用所能帶來的好處,會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