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 梁永良
今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教基〔2017〕3號,以下簡稱“國家計劃”)。
根據“國家計劃”,并結合河北學前教育發展實際,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編制了《河北省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
經省政府同意,8月29日省教育廳等五部門印發了《河北省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冀教基【2017】38號,以下簡稱“河北計劃”)。
“河北計劃”主要包括發展現狀、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四個部分內容。
“河北計劃”第一部分,闡明了全省自2014年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以來的發展現狀。
第二部分是總體要求,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基本原則,包括三個:注重科學規劃;堅持公益普惠;強化機制建設。
二是主要目標。“河北計劃”從兩個方面提出,一方面從量上來講,實現“雙普”(普及和普惠)目標:一是到2020年,全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7%以上;二是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從質上來說,建立“兩個體系”目標:一是建立起覆蓋城鄉、保障基本、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二是進一步規范幼兒園管理,基本形成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監管體系。
“河北計劃”第三部分是重點任務,包括五大方面十八項任務。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兩個方面要求:(1)建立經費投入機制,即“按照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的要求,逐步建立起與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生均撥款、收費、資助一體化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幼兒園正常運轉和穩步發展。”(2)各級財政投入重點和機制建設重點,即“省市財政學前教育投入重點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各縣(市、區)政府要落實學前教育投入的主體責任,加大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力度。根據幼兒園可持續發展需要和當地入園兒童實際,逐步建立公辦幼兒園生均撥款制度。進一步健全資助制度,確保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優先獲得資助。根據經濟發展狀況、物價水平、辦園成本和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按程序和相關規定對公辦幼兒園的保教費收費標準進行適時調整。”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重點實施兩項政策:(1)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即“由省教育廳牽頭,其他有關部門配合,制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等辦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等方式,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予以扶持,逐年提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占比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2)予以綜合獎補,即“有條件的市、縣(市、區)可以參照公辦幼兒園生均撥款標準,對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予以綜合獎補。”
“河北計劃”就此要求:“各級公辦幼兒園要嚴格按照《預算法》規定,將全部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按‘各單位、各部門是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主體,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并對執行結果負責’要求,強化資金績效管理,精編細編年度預算。”2012年12月21日財政部、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校財務制度》(財教【2012】489號),幼兒園應當依照該制度第三章預算管理的規定,進行預算管理。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三個方面要求:(1)總體規劃,即“各縣(市、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居住的適齡幼兒數量和分布狀況,結合城鎮化進程加快、兩孩政策人口增加等因素,編制幼兒園總體規劃布局,逐年安排新建一批公辦幼兒園。”(2)重要方式,即“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富余資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資源,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支持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街道等利用國有資產、集體資產舉辦的公辦性質幼兒園。”(3)階段目標,是“到2020年,各縣(市、區)在城區舉辦的公辦幼兒園達到2所以上。”在縣城舉辦2-3所公辦幼兒園,可以有效解決縣城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五個方面要求:(1)建設主體,即“各縣(市、區)要加強鄉鎮中心園、村幼兒園建設。”(2)階段目標,即“到2020年,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以上公辦中心幼兒園。”(3)小學附設幼兒園,即“要充分利用農村小學的網點優勢,按照‘園舍獨立、經費獨立、人員獨立、教學獨立’的原則,建設農村小學附設公辦幼兒園。”(4)獨立幼兒園,即“沒有小學的村,要按照‘服務半徑1.5公里,服務人口0.3-0.5萬人’的原則,通過大村獨辦、小村聯辦的形式建設村幼兒園。”(5)教育扶貧,即“加快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農村幼兒園建設。”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兩個方面要求:(1)“四同步”,即“新建城鎮居住小區配套幼兒園要與居住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2)專項整治,即“由省教育廳牽頭,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及其他有關部門配合,制定河北城鎮居住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和使用辦法,組織開展城鎮居住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對未按規定建設、移交、沒有辦成公辦幼兒園或者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要全面整改,2018年底前整改到位。”目前,全省還有一部分城鎮居住小區配套幼兒園沒有做到“四同步”,特別是沒有“同步交付”,嚴重影響了小區適齡幼兒入園,必須加以整治。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三個方面鼓勵支持保障政策:(1)鼓勵新辦園,即“要創新財政扶持方式,放寬辦學準入條件,拓寬辦學籌資渠道,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學前教育領域。”(2)支持現有園,即“要保障民辦幼兒園依法自主辦園,保障幼兒園及師生合法權益,落實稅費優惠等激勵政策,大力促進民辦幼兒園發展。”(3)差別化政策,即“建立差別化政策體系,實行差別化用地和分類收費政策,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三個方面要求:(1)加強培養學校建設,即“合理確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規模和層次,加強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建設。”(2)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即“深化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與教學改革,建立健全學前教育專業評估、監測體系和制度,提高學前師資培養質量。”(3)規范專業招生管理,即“進一步規范學前教育專業招生管理。”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五項要求:(1)要公開招聘,即“要堅持公開招聘、凡進必考,切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2)要取得有關資格證書,即“認真執行《教師法》《執業醫師法》等有關規定,幼兒園園長、教師、衛生保健人員等必須依法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3)要持有教師資格證書,即“新招聘的幼兒園教師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書。已經在崗但未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教師,必須通過培訓限期取得。”(4)要經過專業培訓,即“轉崗到幼兒園的中小學教師,必須經過學前教育專業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5)目標,是“到2020年,幼兒園教師全員持證上崗。”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四項要求:(1)全員培訓,即“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管理制度,實行5年不少于360學時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2)納入培訓計劃,即“將幼兒園園長培訓納入中小學校長培訓體系,幼兒教師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計劃。”(3)各市、縣(市、區)重點工作,是“制定幼兒園教師培訓規劃,加強對轉崗到幼兒園的中小學教師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培訓和對未取得教師資格的幼兒園教師專項培訓。”(4)各幼兒園工作,是“要完善園本培訓制度,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三個方面政策:(1)合同管理,即“對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和民辦幼兒園教師要依法簽訂聘用合同,依法保障幼兒園教職工工資待遇。”(2)同等對待,即“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在職稱評定、職后培訓、表彰獎勵等方面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等待遇。”(3)享受鄉村教師部分待遇,即“將鄉村幼兒園教師納入《河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實施辦法》規定的,第三部分主要措施中‘(四)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六)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政策執行范圍。”《河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實施辦法》(冀政辦發【2015】30號)是2015年10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一份規范性文件。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兩項要求:(1)提高待遇,即“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從2018年開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逐步提高公辦幼兒園中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2)列入財政預算,即“到2020年,對于公辦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農村小學附設幼兒園、村幼兒園中經相關部門考核認定的非在編幼兒教師,其工資應當達到當地幼兒園在編幼兒教師平均工資的80%以上,按規定為其繳納社會保險,所需資金列入市、縣(市、區)財政預算,統籌當地財政學前教育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解決,逐步實現幼兒教師同工同酬。”將公辦園非在編教師工資、保險納入財政預算,這是目前全國第一個省級出臺的政策。
“河北計劃”就此規定了三個方面政策:(1)管理體制,即“國務院領導,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2)各級政府職責,即“省和市政府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加大對農村、貧困、民族地區學前教育支持力度。縣級政府要落實籌措學前教育經費,搞好幼兒園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強幼兒園教職工隊伍建設等主體責任。要充分發揮鄉鎮政府的作用,支持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和村幼兒園。”(3)非政府辦的其他幼兒園管理體制,即“積極理順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街道辦園體制和管理體制,實行屬地化管理;通過政府接收、與當地公辦園合并、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確保其面向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
“河北計劃”就此做出兩項規定:(1)公辦園進行事業單位登記,即“到2017年底,對符合條件的公辦幼兒園,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企業等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事業單位設立登記辦法(試行)》,全部完成事業單位登記。”(2)民辦園進行分類登記,即“對批準設立的民辦幼兒園,按照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等規定,依法依規辦理登記證或者營業執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是1998年10月25日國務院令第252號發布的,根據2004年6月27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1號)進行修訂一部行政法規。《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企業等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事業單位設立登記辦法(試行)》是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制定,2015年12月21日中央編辦以“中央編辦發【2015】132號”文號批轉的一份規范性文件。《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是2016年12月30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中央編辦、工商總局以“教發【2016】19號”文號印發的一份規范性文件。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兩類模式:(1)橫向的,即“支持示范性幼兒園通過舉辦分園、承辦新園、托管薄弱園、合作辦園、結對幫扶等形式,輸出先進教育與管理理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2)縱向的,即“推行鄉村幼兒園一體化管理模式,由鄉鎮中心幼兒園統一管理農村幼兒園,使鄉鎮中心幼兒園成為當地學前教育管理中心、師資培訓中心、教育研究中心、信息資源中心、家長指導服務中心和兒童活動基地,帶動區域內學前教育發展。”“河北計劃”賦予鄉鎮中心幼兒園管理權,通過加強“五個中心”建設,能夠有效發揮鄉鎮中心幼兒園的輻射帶動提升作用。
“河北計劃”就此規定了四項政策一個目標:(1)建立評估體系,即“由省教育廳牽頭,其他有關部門配合,建立完善幼兒園質量評估體系,將各類幼兒園全部納入評估范圍。”(2)落實監管責任,即“落實縣(市、區)政府對幼兒園和培訓機構的監管責任,加大監管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力度。”(3)教育行政監管,即“成立審批局的縣(市、區),對幼兒園的審批和監管,教育主管部門要履行資質審查和日常監管責任。”(4)完善動態監管,即“要完善幼兒園動態監管機制,規范辦園行為,強化安全管理。”(5)實現一個目標,即“到2020年,健全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學籍管理。”“河北計劃”規定的第(3)項政策,是貫徹《教育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在新的審批制度改革的情況下,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和監督的具體規定。
“河北計劃”就此提出兩方面要求:(1)科學保教,即“深入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開展有利于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保教活動,有效遏制幼兒園‘大班額’、‘小學化’傾向,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2)教研指導,即“各級教研機構配齊專職教研員,建立教研指導責任區制度,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和園本教研指導工作。”有效遏制幼兒園“大班額”、“小學化”傾向,是堅持科學保教工作的重要前提。
“河北計劃”就此對幼兒園提出加強兩方面工作:(1)一日生活,即“樹立‘一日生活即課程’思想,建立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明確一日生活各環節內容,加強一日生活的教育、管理和評價。”(2)游戲活動,即“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地制宜創設游戲環境、豐富游戲材料,尊重幼兒游戲內容、材料、同伴、角色、場地等的自主選擇,加強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觀察和指導,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緒情感,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河北計劃”上述對幼兒園游戲活動的五方面要求,旨在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讓游戲在幼兒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中實現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