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第一中學 張春鳳
理論探索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江蘇省高郵市第一中學 張春鳳
隨著我國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課堂上,老師開始對全面性的教學目的提出要求,為了保障全體學生的實際學習質量,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幫助每一名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的課堂上有所收獲。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探究
分層教學的內容,主要就是指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將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分組,然后對那些水平相近的群體進行區別化的教學對待,這樣學生就能夠適應實際的教學節奏,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的課堂上,由于數學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且知識內容具備連續性,如果老師采取“一刀切”的教學策略,那么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很容易會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出現成績倒退的情況。
1.目標制定原則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分層教學中的目標制定原則,主要就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教材的教學任務要求,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為他們分別設定合理化的學習目標。在執行分層教學內容的時候,老師不能過于重視那些學優生,而忽略了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必須要在分層教學的課堂上,通過不同學習目標的制定,幫助學生從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這三個學習領域展開有效的結合,將數學教學內容要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層次進行有效的統一。
2.方法選擇原則
按照實際的數學教學任務,老師需要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因為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也會導致他們學習要求上的不同。對于那些數學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老師可以通過“一題一解”的教學方法,根據實際的題目信息來對數學學習大綱的要求進行落實;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按照“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的內容來對學優生的學習要求進行滿足,爭取每個學生都能收獲一定的數學學習質量。
3.個別指導原則
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個別指導的內容要及時,不能讓學生對一些錯誤的數學學習認識進行積累。在進行個別指導的時候,老師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不能過于隨意化。在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的時候,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其一,對集體和個別的關系進行理清,既要有大面積的問題輔導,同時也要對個別性的問題進行單獨指導;第二,講解與自學的關系內容,老師在分層教學中,應該把握住講解的重點,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進行深入的鉆研;第三,課內與課外的要求,學生出現課內無法及時理解的內容,在課下的時候,老師應該進行合理的引導。
1.分層備課策略
分層備課的內容,主要就是按照不同類型的課時來選擇不同的備課手段。在對新課程進行教學的時候,數學定義和定理知識較為集中化,它們是構成數學學習的基礎內容。在集體教學的過程中,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其教學目標設置得過低,同時在教學材料的選擇上,也更偏向于乙級和丙級的學生,一般只是要求學生能夠對這些定理和概念內容進行簡單的運用即可,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采用分層備課的教學策略,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針對甲級和乙級的學生,安排一定量的提高題,確保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占據合適的分量,同時對于丙級的學生,不要強求他們掌握。這里需要注意,老師在題型的安排上,要盡量避免評價型和綜合型題目的出現,這種分層教學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幫助全體學生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在對于復習課的內容進行分層教學的時候,老師則要避免這種方法,不妨將一堂課分為兩種教學階段:第一階段的內容主要為公共活動階段,時間可以保持在25~30分鐘;而第二階段是分組活動階段,時間為10~15分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既要對共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考量,同時還要將分層設計的內容考慮進來。第一階段的教學應該以乙、丙兩級學生的能力為主,第二階段則要讓甲級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展開相應的鞏固學習,增加練習的深度,如老師可以安排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來供其練習。
2.分層回答策略
提問是老師進行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切實的了解和掌握。在分層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數學學習問題,這樣就能夠使每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帶著學習疑問走進課堂,更專注于自身的學習,進而對數學學習的效率進行提升。為了幫助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夠有表達個人學習情況的機會,老師還應該對提問的技巧做出適當的變更,使其更符合分層教學的實際情況。
在實際的問答過程中,為了貫徹分層教學的理念,老師可以對中等生進行優先提問,根據中等生的回答情況,對他們在認知上存在的不完善內容進行有效的問題展開,同時引導學生就相關問題進行有效的拓展;遇到較難的學習問題時,老師可以鼓勵學優生來進行解答,利用學優生的解答優勢,啟發全體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在實際的問答過程中,對于甲級學生,老師要讓他們回答那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施加一定的學習壓力,對其解題能力展開訓練。對于乙級和丙級學生,則要從他們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盡可能地調動其學習興趣。例如在對函數的內容進行學習時,老師不妨就問答過程設計出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如“初中教材上對于函數概念內容是如何定義的?”“函數定義中對于集合A和集合B有著怎樣的要求?”“根據函數的定義內容,是否可以進行‘一對多’和‘多對一’的理解?”“對于函數符號f(x)該如何進行理解?”等等,這些問題中,可以讓學困生回答簡單的問題,讓學優生回答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全面感知函數的學習內容。
3.分層測試策略
在數學學習中,教學評測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由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所以對其進行評測時,也不能采用統一化的模式,應該針對不同的層級差異,對其設定不同的檢測和評價方法,這樣才能將分層教學的思想體現出來。在評測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進行的評測內容,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開進一步的激發,當然,這個內容需要對學生自身的意見給予尊重,讓學生對測試內容進行自主選擇。
例如在實際的過程中,分層測試所采用的主要有“分卷分做”和“同卷分做”這兩種方法。“分卷分做”的內容,主要是老師編制出三份不同難度等級的試卷來對學生進行測試,試卷難度由學生預先進行挑選,但是需要得到老師的認可;而“同卷分做”的內容相對復雜一些,在同一份試卷上,老師可以按照高中低三種教學目標,設置出基本題、提高題和深化題,在測試中,要求學困生完成所有的基本題,中等生則需要完成低級和中級的試題,而學優生需要完成三個層級的試題。同時在測驗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鼓勵中等生和學困生向更高層級的試題發起挑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題目數量上,老師可以采用6∶3∶1的方法對基本題、提高題和深化題進行設置。
總而言之,利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適應整體的教學節奏,引導他們養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查漏補缺,對各自的學習問題進行主動的發掘,更利于老師教學方法的運用。
[1]時蕾.淺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10):91.
[2]盧洪強.淺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3(11):44.
[3]莊玉芹.淺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