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 徐 赟
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貫徹研究
江蘇省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 徐 赟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凸顯素質教育理念成為小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學科,教學中除了做好知識的教育引導外,更應關注學生數學興趣的激發、創新思維的培養、知識的學以致用等,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就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貫徹進行研究,探討小學數學教學素質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以期帶來小學數學教學的高質高效。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教學貫徹;教學手段
數學作為基礎自然學科之一,在小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也是實施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學科載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數學學習良好習慣的養成,數學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小學數學中如何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做好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廣大教學工作者當下關注的問題之一,也直接關系到中小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理念貫徹實施的思路與途徑具有現實必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數學中做好學生興趣的激發是教學高效的前提。小學數學作為基礎自然學科,其帶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群體來說,部分概念定理的理解上存在困難,進而易挫傷其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興趣的培養與激發十分重要。素質教育理念下要求必須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綜合其年齡特征、思想動態,借助創新的、趣味的、可視化的方法激發興趣,導入課程。教師通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點的捕捉與引導,營造和諧趣味的數學學習氛圍,改變傳統的死氣沉沉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自由交流與探討,在氛圍調動中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入趣味性的故事及動手操作活動,吸引學生,鼓勵其參與,以興趣為導向奠定素質教育實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有理數時,教師可以準備幾副撲克牌,用撲克代替正負數玩游戲,其中規定紅色為正數,黑色為負數,兩個同學分成一組,分別抽取撲克牌,每個抽取兩張,然后把它們相加,誰的數大誰就獲勝。原本簡單枯燥的正負數認識引入到抽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在趣味游戲的帶動下,學習興趣被激發帶動起來。
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側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素質教育培養的任務之一。從宏觀層面看,創新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是國民對教育革新的基本訴求,更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基礎教育階段,必須做好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思考。一方面注重一般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另一方面是各種創新實踐活動的設置,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創新實踐中,學以致用,創新思考。小學數學中的一題多解、猜想、發散思維、推理等都可以作為創新思維培養的切入點。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不同意見嗎?多方面地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其提出不同的見解,大膽質疑,從而實現其創新意識與精神的培養。例如在講解《圓的周長計算》時,教師讓學生借助手中現有的學具分別測量出大圓、中圓、小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形的周長時,教師引導學生:圓形的水池能滾動來測量周長嗎?學生不得不重新思考,于是想到了繩測的辦法。教師再次質疑,將一個白色的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轉,然后問學生還能用繩子測量圓形的周長嗎?這樣使得小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繩測和滾動測量都有局限性,那么有普遍適用的方法嗎?引發小學生思考。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發現圓周長總是比直徑的三倍多一點的規律。再例如一些常見的推理問題,教師并不直接給出答案與結論,而是讓小學生分組探討,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客觀的評價,引導其發散思維,多元思考。小學生在教師的肯定與鼓勵中大膽質疑與思考,而在質疑與思考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培養,從而能更加科學深入地探索數學知識。
素質教育理念倡導教學的學以致用。小學數學作為基礎自然學科,其與生活關聯密切,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釋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因此,讓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學以致用是素質教育教學的內在要求。而實踐又是檢驗教學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生活實踐中,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也能在知識的學以致用中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必要性,在實踐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實現自身的綜合全面發展。例如在講解分類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模擬超市購物,讓學生將青菜、大米、水果、衣服、衛生紙、鉛筆等物品進行分類。蔬菜類、水果類、文具類、家居用品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地對物品進行分類,數學概念的學習與生活關聯起來,學生也能更好地學以致用。再例如與生活相關的雞兔同籠問題、相遇問題、旗桿測量問題等等,都可以借助數學知識進行解答。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如黑板、足球、操場等等,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學習,也能運用數學課堂所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而生活中的一些器物也可以起到教學輔助作用,例如講解《周長與面積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分給每位小學生20根火柴,讓其動手擺出各種形狀,小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多邊形的長寬之間的差距越大,其面積越小、多邊形邊數越小,面積越小的規律,在接下來的新課學習中更得心應手,并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學以致用是素質教育的落腳點,也是學生知識鞏固的方式之一。
小學屬于基礎教學階段,更是素質教育改革推行的關鍵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強,正確的教育引導可以為后期的數學學習及個人成長奠定基礎。隨著應試教育弊端的顯現,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具有現實必要性。小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推行必須從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入手,著眼于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關注數學教學與生活的契合,讓小學數學教學高效高質,助力于小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