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縣梅山中心小學 蘇宗混
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和諧理念
福建省大田縣梅山中心小學 蘇宗混
課堂教學要通過創設和諧的教學情景;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合作、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等方面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和諧;教學相長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德、智、體、美、勞等教育的主要途徑。大家都知道,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上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低效和無效。所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關鍵。那么,如何在新課標理念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呢?我覺得教師應該從和諧入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和諧的教學情景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可以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堂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大膽嘗試的機會,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學習。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來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測量圓的周長,我先引導學生:“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才能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能用手中的工具測量出圓的周長嗎?”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試一試。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測量方法,有的說:“把圓環的鐵絲拉直就可以量出鐵絲的長度,也就是圓環的周長?!庇械恼f:“先用毛線繞著硬幣一圈,再量出毛線的長度,就是硬幣的周長。”有的說:“我把硬幣放在直尺0刻度上開始滾動,滾動一周,滾到哪里就是硬幣的周長?!钡鹊取N以诳隙▽W生的方法后,問學生:“如果不是圓形的物體,而是畫出來的一個圓,誰能用剛才你們說的方法得到圓的周長呢?”這時,有的學生呆住了,有的小聲地說把畫在紙上的圓剪下來,再用剛才的方法得到圓的周長,有的反駁:如果不是畫在紙上不能剪怎么辦?如果不能損壞紙張就不能剪下來呀!哎!真沒辦法了嗎?聽著同學們的討論,我對學生用拉直、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周長的方法進行肯定,但是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求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利用課件演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動手實驗,通過計算,就會發現圓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確了周長與直徑,周長與半徑之間的關系。這樣,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思考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催化劑。有了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促使學生愉快地進行學習,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肯想、敢想的情感。課堂教學不只是老師傳授知識,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讓學生一起分享理解知識的過程。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主動進行探索。
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由于學生對“等低等高”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因此在鞏固訓練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等低等高”的含義,我設計了這樣一道判斷題:“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對嗎?”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就分成兩組,有的說:“對?!庇械恼f“錯?!彼麄円呀洜巿塘似饋恚l也不讓誰,我沒有急著做出評論,而是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辯論。正反兩方同學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對策,討論過后,各隊推選代表,進行辯論。(說“對”的一方為正方,說“錯”的一方為反方)正方代表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這位同學畫的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和高相等),問道:“通過計算,圓錐體積是不是圓柱體積的1/3?”反方代表說:“是的?!闭嚼碇睔鈮训胤磫枺骸凹热皇?/3,為什么不同意‘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的說法是對的呢?”只見反方同學走到黑板前任意畫了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圓錐比圓柱大得多),指著圓錐問:“它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嗎?”正方聽了心服口服地站到了反方的陣營里。辯論后,我緊緊地握著反方代表的手說:“祝賀你們,你們的精彩表現給同學們和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又深情地握住正方同學的手說:“謝謝你們,正因為你們的錯誤,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有意義的辯論?!蓖瑢W們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在這場別開生面的小小辯論會中,既有緊張激烈的辯論,又有相互間的尊重與理解,課堂氣氛緊張卻又其樂融融,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合作、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缎W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合作、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昂献鳌⒆灾魈剿鳌钡膶W習方式,是一種符合時代要求,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全班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三者互為一體,又互為促進。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設計了如下的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自主探索”學習。
1.讓學生畫一個圓,用陰影表示出它的面積。提出問題:圓的面積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你是怎么想的?
2.出示探索提示:(1)能把圓轉化成一個已經學過的圖形嗎?是通過什么方法進行轉化的?(2)轉化后的圖形與圓有什么關系?(3)根據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你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嗎?
3.讓學生根據探索提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自主探索”,探尋圓與學過圖形的關系。
4.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5.學生匯報。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
(1)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2)拼成一個近似的三角形。(3)拼成一個近似的梯形。
6.總結:把圓平均分成多份,不管拼成長方形,還是三角形或梯形,我們都可以得到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不但理解了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掌握了算理,同時也讓學生養成了合作、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也為學生以后學習其他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習過程的評價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以往,我們會在課堂上聽到“好”“很好”“真好”“不錯” “真棒!真棒!你真棒”、“頂呱呱”、“把掌聲送給他”“很好,你真了不起”“你比老師還厲害”等空洞的評價方式。這樣的評價對教師來說很簡明,可這樣的評價缺少針對性,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習主動性減弱。如果老師使用稱贊的目光、親切的微笑等體態語言,會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有時也可以用語言進行評價。如在教學《圓柱體積》時有這樣一題“一個圓柱的側面積是9.42平方厘米,底面半徑是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大部分學生把算式列成(立方厘米),有一位學生的算式是(立方厘米),這時我不對學生的算式進行對錯的評價,只是說:“你的想法很獨特,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種解法行嗎?”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對這位同學的解法進行評價,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說:“你的解法與眾不同,能告訴大家為什么這樣解答嗎?”這樣的評價既能指明優缺點,又能激勵學生學習的力量,這有利于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時發現并做出不斷調整。
總之,和諧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也是課堂成熟的重要標準。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是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樂于接受學習,樂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這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才不是一句空話。
[1]唐燁偉,龐敬文,鐘紹春,王偉.信息技術環境下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
[2]姜嫦君,劉靜霞.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2).
[3]湯躍,張玲.對教育游戲設計的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