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成大實驗小學校 鄭潔璐
創設有效情境 構建靈動課堂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成大實驗小學校 鄭潔璐
數學教學情境是教學中含有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時也是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它不僅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也能為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提供相應的信息和依據。為了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提高,課改后許多一線教師將創設情境作為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視之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抹亮麗的風景,因為它能夠讓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使學生較直觀地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能夠把抽象的數學形象化,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能夠將傳統教學方式多樣化,使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同理,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激發其學習動機和學習欲望的前提。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地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數學學科的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情境教學大多是有形無實,“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關注的只是能否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與感悟。長此以往,模式單一的課堂教學會逐漸磨滅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小學又是學生基礎性學習的重要階段。因此,要想啟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將情境游戲化是教師的首選,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巧設一些疑難問題,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要讓每個學生都嘗試到成功的滋味,培養學習數學的信心。有人曾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信心”,成功的體驗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獲得動力和自信的主要助力。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每個學生都能摘到成功的果實。
游戲情境創設是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將游戲融入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初步學習乘法運算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和孩子們玩青蛙跳水的游戲,游戲規則是由一位學生先數: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隨后以“開火車”的形式請第二名同學接著數: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以此類推。在游戲情境當中,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都爭先恐后地參加到游戲中去。此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引入所要學習的知識:"同學們,如果老師想知道9只青蛙會有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你們能馬上告訴我嗎?老師有個秘密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們想知道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可以很快地回答這個問題了。”再比如,在練習鞏固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們可以采用闖關、升級等挑戰模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將課堂游戲化,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孩子都有愛動的特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學具,擺擺、拼拼、數數、畫畫,或把生活物品直接拿來作為學具,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喚起他們參與探究的愿望。變化組織與活動方式,使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而不單單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這是教學情境創設始終要達到的目標。
比如,在新授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這一課時,設計參與情境:先在教室中心位置設立一個“指揮臺”,指定其中一人擔任調度員,指揮八個不同方向上的同學起立再坐下,再更換角色,讓學生輪流上去擔任指揮員,讓較多的學生體驗;最后把指揮臺也變換位置,分別以教室的四角再做演練。這樣,學生人人參與方向識別,沒有人可以置身其外,體會發現識別方向的視點可以變化、方向的確定是相對的。這樣有效的教學情境就收到了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再比如,在教“圓柱側面積”時,讓學生以大哥哥、姐姐的身份動手幫低年級小朋友用卡紙制作一個圓柱教具。向學生提出問題:做一個側面積為120 平方厘米的圓柱,需要用多少材料?學生利用已有的長方形知識學習了關于圓柱側面積運算的知識。動手操作是一個手腦得到充分鍛煉的活動過程,也是培養技能技巧、激發思維的有效途徑。
從學生生活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生活物品出發,或從學生感興趣的事著手,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會感到親切、自然、有趣,使學生發現原來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就隱藏著很多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使他們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例如在新授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這一課時,我會讓學生先回憶在語文課文中曾學過的一首兒歌:
早晨起床,登上山崗,
面對太陽,辨別方向,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此時,學生能很順利地從東面開始,按順時針的順序依次找出這四個方向,并且發現兩組相對的方向。
可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不但減少了知識的抽象感,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而且讓孩子從另一個視角來觀察我們的生活環境,讓學生體會知識并不是那么的虛幻縹緲,而是確確實實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從而拉近了孩子與數學知識的距離,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知識的學習不再是負擔、責任,而是一種幸福、快樂,進而讓學生愛上數學,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習的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會隨之提升了。
情境教學法的創設對小學生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游戲情境的創設和活動方式角色化,為小學數學的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并且巧妙的情境中獲得了數學知識,讓孩子們真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他們的身邊,并感受到數學具有無窮的魅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知識變得不再那么神秘和遙不可及,而是更加接近生活,讓學生體會到知識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這一道理,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