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圓潭小學 王洪河
讓數學課堂生活化之淺見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圓潭小學 王洪河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需本著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思想,緊緊圍繞“把生活中的數學引進課堂”,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
魯迅先生曾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貼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在每節課的開始都會精心設計一個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到數學并不是那么難,它就存在于我們周圍,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如:在教學《統計》這一內容時,我針對小學生對自己的生日記得特別牢這一特點,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日是怎么過的,分別來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說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過生日了,請小朋友看一下,他家來了多少客人呢?”這時學生的興趣高漲,爭著說自己的發現。這時,我抓住時機又問:“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因為這個情景是學生所熟悉的,學生又提出了許多問題,課堂氣氛顯得尤其熱烈,對老師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教學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在這種愉悅的實踐中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數學源于生活,學生身邊就蘊藏著許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內容,是數學教學的“活教材”。《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為學生探索的對象或內容,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使數學教學具體、生動、直觀形象。
如:在教學“小數減法”時,我提供給學生以下材料:商店里的圓珠筆每支3.5元,鋼筆每支12.6元,小刀每把0.85元,文具盒每個9.45元,如果給你帶上20元的人民幣,而每次只能買一件商品,請你決定買什么物品,營業員阿姨應找回你多少錢?這樣的開放性問題的設計,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平常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到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又如在分數的意義學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看信息、讀寫分數:(1)我國缺水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五分之三。(2)小學生患近視眼的人數是學生總數的五十分之七。(3)松江出口加工區生產出口筆記本電腦總數占全球此類商品總數的九分之二。這樣的設計,將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學生親臨的題目,既使學生感受到分數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也使他們認識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重要性。可見,運用生活素材,開放學習內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處處皆數學,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思考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在隱性活動,對小學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學會數學思考的基礎。因此,教學中要盡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他們去思考、去發現,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最小公倍數”時,教師從最熟悉的報數游戲展開教學,請大家報數,并記住自己所報的數是多少,請所報數是2的倍數的同學起立,再請所報數是3的倍數的同學站起來(學生按要求起來后坐下),你們發現了什么?生答:我發現有的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師接著問:報哪些數的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生回答后,請報6的同學說說為什么兩次都站起來了?學生回答: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于是師又問:這樣的數還有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了公倍數。再次要求學生找一個最大的和最小的,生思考片刻后得出:找不出最大的,最小的是6。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最小公倍數。以上教學片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報數游戲出發,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學會知識、學會思考。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要服務于生活,這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真諦。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如:學習了長方體的有關知識后,我嘗試讓學生利用雙休日完成以下的作業:你自己住的小房間一定很漂亮吧,老師請你測量一下它的長、寬和高,然后和爸爸、媽媽到建材市場挑一種你喜歡的地磚,也測量一下它的長和寬,再計算一下如果用這種地磚來為你的房間鋪地,需要多少塊?一共要花多少元?為了讓你的房間更漂亮,現要在四壁和屋頂涂上涂料,并了解一下每平方米的用料量,計算一下,扣除門窗的面積,粉刷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大約要用多少涂料?花費多少元?這個問題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對于自己的房間,本來或許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現在必須充當主人身份,自己設計、自己測量,自己買材料,自己用曾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它的經費,一方面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了社會,另一方面也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這樣一個教學理念,關注了學生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更加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我們把研究的目光注視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學生的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充分利用起來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源泉。讓數學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