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姚婷婷
利用數學的生活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姚婷婷
小學數學教材有很強的生活性,其中的數學知識已經可以解決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要利用好這一特點,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發掘其中的魅力。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數學;生活性;小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數學本身就有很強的探索性,而小學數學中的生活性就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關系,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更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的生活,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更愿意主動地展開學習,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如何利用數學中的生活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教師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數學的公式、理念是通過日常生活的積累得來的,而數學知識又運用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老師經常這樣說,學生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可是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懂這句話的意思,教師一定要從日常生活入手,把平時的生活經驗帶入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每一堂課正式開始之前,教師一定會有一個課前引導,有的教師會從上一節課的內容入手,有的教師會從課本例題入手,但這些也都局限于數學教材的內容,教師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加進來,首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學生可以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心,才能調動起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興趣,才能更順利地進行后續的教學。
例如,在講解“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先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今天我去超市的時候,看到一個學生買了3副象棋和4副圍棋,一副象棋的價格是12元,一副圍棋的價格是15元,如果是你們去買,你們知道應該付多少錢嗎?你們知道應該怎么去列這個綜合算式嗎?”學生們馬上展開了討論,大部分學生都得出了正確的算式:12×3+15×4,然后教師繼續提問:“那你們知道正確的運算順序應該是什么樣的嗎?”有的學生回答道:“從左至右。”有的學生說:“先算乘法。”其實回答錯誤的學生也能把正確答案計算出來,但是他并不懂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只是把兩者分開算,因此,教師此時引出書上的概念: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解這個算式的正確步驟為:12×3+15×4=36+60=96,教師繼續說道:“大家看到了嗎,數學是可以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數學知識,才能為以后打基礎。”這樣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現階段的學生生活范圍較小,一般就是家和學校,如果教師引用這兩個地點經常見到的事物,從數學的角度進行討論,一定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師要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進行教學,才能發現身邊和數學有關的事物,并且在課堂上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是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學校中有很多和數學有關的事物,不管是實際存在的數學問題,還是和數學有聯系的內容,比如:建筑的高度、體積、占地面積等等,都可以運用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活性,也能更真實地接觸到生活中的數學,從而讓學生更加認真地對待數學,能更主動地學習數學。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時,教師可以引用學生隨處可見的事物來展開數學討論:“我們學校有很多個花壇,我記得有一個特別漂亮的,我去測量了一下,它高0.5米,底面是一個邊長為1.3米的正方形,你們能不能告訴我花壇所占的空間大概有多大?”學生聽到教師說的這個問題,紛紛開始想這個花壇,腦海中馬上出現這個花壇的樣子,自然而然地去想這個花壇的大小,利用長方體的公式: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可以得出算式:1.3×1.3×0.5=0.845(立方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更透徹地掌握長方體體積公式的含義,并且能靈活運用此公式,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生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年紀,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維持好紀律,也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更要激發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學習的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和數學相關的生活問題,并結合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答,并進行適當的拓展和提升,給學生提供通俗易懂的答案,并且在這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拓寬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小學生的提問大部分都是臨時冒出來的,可能會有一些很不切實際的問題,教師需要悉心引導,不僅要解決學生的困惑,更要幫助學生愛上數學,讓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數學思維。
在講解六年級上冊的“方程”一節時,有個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我爸爸比我大30歲,而且今年剛好是我的4倍,你能猜出來我和我爸爸的年齡嗎?”教師說道:“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也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首先,我們把你的年齡設成x,爸爸的年齡也就是4x,然后可以列出算式:4x-x=30。”通過教師的分析,很快就能得出這個學生的年齡為10歲,爸爸的年齡為四十歲。年齡是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每個人都在意的事,而且這個學生和爸爸的對話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幫助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方程的概念,還能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小學數學教材有很強的生活性,其中的數學知識已經可以解決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要利用好這一特點,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發掘其中的魅力,以此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張芳琴.利用數學“美”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揭示數學美的教學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1).
[2]劉玲玲.活動的課堂,快樂的數學[J].考試周刊,2012(67).
[3]王麗.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0(05).
[4]夏金年.對快樂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考試周刊,2009(11).
[5]王明禮.創造快樂數學課堂[J].教學與管理,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