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韓橋鄉中心小學 沈 陽
讓電教媒體與數學課堂相得益彰
江蘇省淮安市韓橋鄉中心小學 沈 陽
把多媒體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在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煩瑣的應用題、抽象的幾何知識等展示出來。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通俗易懂,使得枯燥的數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這樣既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激發;促進;培養能力
過去的課堂教學都是老師拼命地講,學生認真地記,兒童天生的好奇心沒有思考的機會,只是被動地記憶,很少有眼、腦、耳、手各方面同時參與的機會,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得不到調動,效果往往不大理想。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投入,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強大的生命力。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演示,栩栩如生,形象直觀,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調動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效率和質量也會穩步上升。
傳統教學的模式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這三點構成,大部分學生都表示這樣的教學比較枯燥,沒有多少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象、動畫、音樂等多種信息于一身,形象逼真、通俗易懂,易于接受,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多媒體營造的學習氛圍不斷地沖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設計了兩組畫面。第一組認識一個數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 ,再通過學具操作,讓學生折折、擺擺、畫畫 ,感知單位“1”,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以及什么是“平均分” 。第二組認識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以這個整體作為單位“1”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如:五個蘋果組成的整體為單位“1”、八棵小樹組成的整體為單位“1” ……通過豐富多彩的PPT畫面,在屏幕上依次展示,學生利用呈現出的畫面,在頭腦中形成直觀的思維,教師借此做適當的引導,并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相應的板書。學生結合板書和對多媒體呈現過程的思考,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有關問題。
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呈現,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單位“1”、平均分、分數單位等分數概念的幾個要素,然后抽象概括單位“1”,單位“1”可以是一個東西(一個蘋果、蛋糕)、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即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隊小朋友……都可看作單位"1"(同時屏幕不斷顯示這些畫面,加深對單位"1"的具體理解——單位 "1"小可小到比細胞還小,大可大到整個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為平均分成若干份,將抽象出來的各個本質屬性綜合起來,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各種能力都有待提高,知識的重點不易掌握,難點突破困難。此時,如果恰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重點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分步演示,層層深入,依次解決,這樣就把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促進知識的消化,加深知識的理解,從而顯示出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例如:在“認識時間”的教學時,由于“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非常抽象,加之二年級學生較小,思維能力有限,理解特別困難。傳統的教學方法單靠老師利用簡單的教具講解,顯得枯燥無味、難理解,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制作課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十二個數字、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象的閃爍及聲像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動態演示和色彩的變化表現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小時等于60分鐘,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把多媒體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實現這一目標,是一種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加快對圓的特征的理解,我在教學時用多媒體出示了三種形狀的車輪,即圓形、正方形、橢圓,問學生:“用這三種形狀做車輪進行賽車,你會選擇哪一種?”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很快就做出選擇——圓。老師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并對三種車輛行走的過程進行比劃,同時配合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很快就理解了為什么選擇圓形而不選正方形和橢圓。圓形的圓心到圓上的距離相等,而正方形和橢圓則不等,所以圓形的車輪行走時平穩,正方形和橢圓形車輪行走時顛簸。利用多媒體不斷地演示,讓圓形和正方形、橢圓進行了對比,生動形象,增強了學生的認識表象,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直接利用教具呈現,難以細分,不易操作。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把圓盡量進行平均分,多次劃分,不斷增加分的份數,這樣的教學簡單明了,同時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轉化的學習策略。這樣的啟發,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創新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為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由此可見,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多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讓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使呆板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有力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數學課堂上巧妙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大大地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用最新、最好的教學手段去為學生服務,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數學課堂與電教媒體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