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大豐小學 高 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彰顯“五性”
江蘇省啟東市大豐小學 高 健
為了引導學生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彰顯導入的情趣性、討論的開放性、練習的自主性、反饋的多向性、應用的綜合性。
課堂教學;導入;討論;練習;反饋;應用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重視“雙基”,卻忽視數學方法的探索和數學策略的歸納。為了引導學生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彰顯“五性”。
為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在導入新課時著眼于學生的情感需求,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方能彰顯導入的情趣性。導入新課時的情境創設,可根據當堂課所要教學的內容,為學生精心創設相關的情境。
如,在《角的認識》的導入時,可以創設童話故事《小馬過河》:“一天,小馬獨自一人去河對岸馱糧食,臨行前媽媽吩咐:河里豎著很多標志牌,每一個標志牌上都有圖案,過河時,要選擇圖案是‘角’的地方走,因為那些地方水淺,安全;別的地方水深,危險。小馬開始過河了,一個個牌子上的圖案(投影顯示)眼花繚亂,角是一種什么樣的圖案呢?”為了幫助小馬尋找到安全的水路,學生認真地識別、耐心地比較、仔細地分析,饒有興趣地尋找“角”,便對角有了初步的感知。
討論的開放性,需要學生針對某一數學問題盡可能多地發表見解。這樣既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和更大的活動空間,又能滿足學生自我表現和主動參與的欲望。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不但有集體的探索,而且有個體的發現,更有不同觀點的爭論,就會有較高的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簡單的分數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題:“紅花比黃花多1/4,紅花是黃花的幾分之幾?”在學生弄清了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后,可對學生提問:“紅花和黃花之間還有哪些關系?”并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紅花是黃花的5/4;黃花是紅花的4/5;黃花比紅花少1/5;紅花是紅、黃兩種花的5/9;黃花是紅、黃兩種花的4/9……由此可見,這樣的討論,學生不但在思考上有深度,而且在理解上有廣度,并能為解決較復雜分數應用題夯實基礎。
學生對已學到的知識需要理解、掌握、鞏固和運用,只有讓學生自主地選擇練習題,方能彰顯練習的自主性。關于練習題,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認知規律精心預設。通常應預設三種類型的習題:一是基本題,二是小坡度題,三是思考題,基本題是新授剛結束時的練習,起點要低,以課本中貼近例題的“想想填填”、“想想做做”、“練一練”為主;小坡度題是稍有思維難度的習題,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思考題是綜合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較高層次的習題,是為學有余力的優等生“量身定制”的。
學生練習時,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基本題必做,小坡度題選做,思考題鼓勵優等生做。對少數后進生,要降低習題的難度,減少習題的數量,并適當地“扶貧幫困”。只有如此地因人而異,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練習欲望,也才能讓各個層面的學生有成功的感覺。
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及時反饋教學的信息,讓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本之間互聯互通,方能彰顯反饋的多向性。傳統的單向性反饋,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常處在一種不平等的狀態之下,總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圈定,學生練習。學生回答或練習后,得到的只是老師的裁決甚至批評,很少出現人際交流、觀點交鋒、思維碰撞。通常情況下,因為每個學生的認知程度不一樣,所以學生之間的解題思路、策略和技巧也就不一樣,對此,應妥善、精準、迅速地處理好所反饋的信息。
如,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題:“每輛卡車每次運貨6噸,7輛卡車8次能運多少噸貨?”當分別有學生列出6×7×8和6×8×7的算式后,有學生問:“可以列式為6×(7×8)和6×(8×7)嗎?”面對這樣的反饋信息,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弄清楚、搞明白各種解法的算理,從而得到知識和心理上的滿足。
反饋的多向性還需重視反饋信息的評價。對此,一要盡量做到“延時評價”,不要輕易、盲目、草率地評價,二要盡量做到“多值評價”,既要評價“對”與“錯”,又要評價“難”與“易”,還要評價“繁”與“簡”,更要找到學生解題中的警示點和思維中的閃光點,這樣的評價才有助于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知識共享。
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一些具有應用性、綜合性和挑戰性且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究、研討和交流,方能彰顯應用的綜合性。應用的綜合性離不開、少不了學生的生活(游戲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鄰里生活、社區生活等)。對此,不可忽視數學實踐活動題的教學,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自發、自覺、自愿地用“數學的眼光”實踐和探究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正確、顯明、合理的數學觀。
如,教學了《百分數的意義》后,可安排學生調查、收集、整理相關數據,計算學校內男、女生人數各占全校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幾,班級內男、女生人數各占全班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幾,班級內三好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班級的近視率、體育達標率、某一次數學考試的優分率和及格率等,以此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使綜合應用充滿活動化、個性化、探究化的色彩。
總而言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課堂是彰顯“五性”的主陣地,應想方設法地在師生、生生、生本之間鋪設“綠色通道”,使之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學習共同體”。
[1]尹啟泉.論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意識培養[J].教育探索,2005(8).
[2]李如密.現代教學理論與實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方學法.小學數學討論式教學[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