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學 孫麗媛
對小學數學分享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學 孫麗媛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上采用分享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分享式教學模式下,能夠讓課堂、教師和學生都得到解放,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時間與空間,并加強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有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通過分享學習成果,實現共同進步與提升。本文將簡述分享式教學的特點,并介紹了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享式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強調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良好、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加強課堂交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分享式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參與分享,要有可分享的內容與成果,這需要教師把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采用分享式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其主要特點是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滿足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可以讓數學課堂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落到實處,尤其是在“四基”落實上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對此,教師要合理運用分享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導學—展示—反饋—提升”的教學流程,讓學生的學業水平與學習能力都獲得提升,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積累更多的基本經驗,簡化教學過程。同時,在小學數學分享式教學模式下,能夠將學生好分享的天性體現出來,具備生成性、生動性和自主性的課堂特性。
1.教師適時啟發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分享式教學方法時,教師要注重合理、適時地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對此,教師要深刻理解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之前認真備課,全面把握教學內容,細致分析其中容易發生的問題,這樣可以增加信息的儲備量。針對小學數學教材內的相關概念和解題方法,教師要將自己的觀點提出來,指導學生展開討論。接下來,教師要將題目確定下來,確保可以引起學生思考,開發學生的智慧。這樣學生能夠自主研究學習內容,并將學習成果在小組中進行分享。例如:在《比例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張地圖發給學生,并提問:“你們想去地圖上的哪些地方呢?想去的地方離我們這里有多遠呢?” 這樣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教師的有效誘導,學生能夠全面、牢固地掌握比例尺的相關知識點。
2.學生獨立思考
在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雖然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自主學習,但是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對某個問題感到疑惑不解,需要教師給予學生一些暗示性語言指示。教師要適時點撥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幫助學生梳理思路,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這樣學生既可以獲得問題的答案,還能掌握思考的方法。通過教師的誘發,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將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出來,同時認真進行記錄,為之后的討論作鋪墊。例如:在《質數與合數》的教學過程中,為確保課堂教學有更高的效率,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如下問題:
(1)觀察下面一組自然數:2、3、11、13、7、17、5、19,將其中所有自然數的因數找出來,同時對這些因數的共同點進行總結。
(2)指出下面一組自然數:4、6、12、8、10、14、15、18、22,將其中的因數找出來,同時總結存在的共同點。
在學生獨立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要仔細觀察題目的內容,將有價值的數學信息找出來,要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先進行嘗試,自己無法解決的用筆記錄下來,便于在小組合作中進行交流與討論。學生還要在分享中和其他學生加強互動與交流,實現講練結合的目標。
3.小組合作交流
在學生完成獨立思考以后,還要開展小組內部交流。教師要將學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由六名學生構成,并采用輪流發言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將獨立思考的結果分享出來,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要參與發言,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每個小組任命一名同學為組長,認真記錄每個成員提出的好的想法或疑問,并開展進一步的討論,這樣能夠改正并完善學生的觀點。接下來,各小組組長對本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之后與其他小組分享成果。小組內部的交流和討論,既能夠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還可以為學生傳授有效的解題方法,將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樣學生在發表自身意見的過程中,還能夠聽取他人意見,最終能夠實現能力提升。在小組交流的期間,可以有效提升每個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發揮。例如:在《質數與合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思考問題以后,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1是質數還是合數?非0的自然數按照因數的個數能夠分成幾類?”之后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和討論這個問題。
4.分享學習成果
在小學數學分享式教學中,這是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每個小組可以將學習成果與其他小組進行分享,實現共同進步與提升。在分享以后,學生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學生之間也加強了溝通與互動,有利于拓寬思維,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學生學習成果分享結束以后,教師要適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肯定學生好的方面,同時也要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這樣學生可以完善自己所學內容,掌握的知識也更加牢固。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應該是一個主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動,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將分享式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讓課堂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于文君.分享式教學中的“問題”誤區與改進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6(09):8-10.
[2]周健.小學數學合作分享型教學之我見[J].華夏教師,2015(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