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 沈 嬌
在操作中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核心素養
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 沈 嬌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把學科核心素養貫穿始終,那么何為核心素養呢?北師大研究小組是這樣定義核心素養的: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在備課及上課過程中,教學方向要寬廣些,不要僅僅局限在知識的教學,更要拓展到能力的發展;育人的價值要久遠些,不要僅僅落實眼前的需要,更要考慮長遠些,以便孩子們更好地發展。低年級的小朋友沒有任何數學學習的經驗和方法,并且剛剛開始系統地接觸數學學習,因此,教學的起點要貼近他們的年齡和心理,借用孩子們的興趣點,依托數學活動作為載體,讓孩子們在操作中探究學習,并形成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與能力,以此完成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孩子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哪些呢?小學階段的核心素養概念包括數感、符號意識、推理能力、幾何直觀、空間想象、運算能力、模型思想與數據分析觀念,結合一二年級的教學,老師們需要在數感、符號意識、推理能力等方面引導孩子們學會學習、應用及創新等素養,下面筆者就教學實踐中的活動開展談一談如何培養孩子們的數學素養。
聽,是學習的第一道門檻,也是很多低年級孩子的一道門檻,可是很多孩子不會聽老師講要求,不會聽同伴講想法。因此,我們在操作前要強化聽的要求,并對孩子們予以方法指導。比如一年級教學《幾和第幾》一課中,我們首先出示一張圖片:一隊有6個小朋友,從左邊數起,小王站在第6個。6個指的是物體的數量,表示共有6個小朋友;而第6個指的是物體排列的順序,指站在第6個位置上的小朋友,只表示他這一個人。說清楚區別后,再讓孩子們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接著再變換,讓孩子們上來指一指左起第3個小朋友、右起的第3個小朋友;圈一圈左邊的2個小朋友,右起的第2個小朋友;涂一涂左起的第4個小朋友,右邊的4個小朋友……如此一系列的發問,孩子們的聽力重點落在幾和第幾、左和右、圈和涂……不經意間,孩子們慢慢學會了聽,學習也就在此間悄悄地發生了。
接著,再安排孩子們去操作,發給每組6個標有A、B、C、D、E、F的人物卡通圖片,要求將6個卡片按要求排一排:(1)從左往右數,C排在第3個;(2)從右數起,C排在第3個;(3)C的左邊有3個小朋友;(4)B在C左起的第2個;(5)B在C和D之間……這樣一系列的操作,讓孩子們在動手中進一步感知、感悟幾和第幾的概念。看圖是感知、感悟概念,擺圖就是將感悟到的概念表達出來,因此,做是培養孩子數感必不可少的環節。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潛心引導,培養學生耐心傾聽,積極主動動手的習慣,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踴躍參與,自主探索,這樣的數學課堂不僅氣氛熱烈,學生學得快樂,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想,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步驟,也是連接生活與數學問題的重要樞紐,它可以將文字轉化為獨具個性又能輔助解題的審題描述。有些孩子在此環節跳過或省略,只是將文字讀了又讀,無從下手。然而這一過程,孩子們不是天生就會的,要教師示范給他們學習、模仿、訓練,孩子們才會從描述到解釋。
學,要分步驟和層次,要在無痕中帶著孩子模仿。比如學完幾和第幾后,孩子們就遇到排隊問題,這時,我們不要急于出示問題,而是將人物關系先行符號化——從左往右數,○排在第五,○左邊還有幾個□?把它們畫出來。這個小練習,就是將描述變為解釋的符號化過程。接著,我們可以將題中的○和□替換成小猴子和小動物、小李和小朋友……在練習中,他們會借用符號意識,但也會跳出限制,畫出各具特色的描述圖。這一過程雖名為想和學,其實也是操作的一部分,腦動去想、手動去學,力求通過各個感官的調動與參與,使孩子們主動地發展符號意識,從而解決問題。
數學是需要積極思維的學科,學生只有積極思考,開啟智慧,他們才會真正投身于數學課堂,達到真學的目的,也只有這樣,學的效果才會達到最佳,課堂才會達到最優化。
用,即學以致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最后一定要落實到用上。比如10個小朋友排成一隊拍照,小北的左邊有4個人,她的右邊應該站幾個人?基于以上兩個環節:聽與做、想與學,孩子們能根據數感及符號意識將題目答案畫出來。可是如果將這里的10人調整為100人,小北左邊有40人,她的右邊應該站幾人?這時還能再通過畫解決問題嗎?那要多煩瑣呀!其實也能畫,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壓縮地、省略地畫,用圖形在頭和尾各標一個圖形,中間點上省略號,并在這段上括上一個大括號表示40人;再用一個圖形標注在右邊,表示小北;最后在右邊的一頭一尾分別標注上兩個圖形,中間標有省略號,并在這段上標有問號。如此一來,將前面的符號意識形象地表達出來,并解決了問題。當然也有小朋友從前面題中總結出規律:100人減去左邊的40人,還要再減去小北,剩下的就是右邊的人數。由此看來,孩子們在解決過程中,會借用以往的經驗或套用或巧用,由此及彼地得到解決方案,同時講解、表達的過程就是他們推理過程的表現。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一切學習的根本歸宿,數學更是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學以致用意識的培養貫穿在平時的點滴教學中,不斷耳濡目染,巧加熏陶,這樣,才會在學生數學學習之初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數學的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技能、方法、思維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切勿停留在表面,要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學習的精髓,唯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收獲知識與素養,也才能在數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